水青衣 发表于 2009-6-6 12:14 
举个例子,假设你赢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Clapton)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可另一美国大歌星鲍勃·迪伦(BobDylan)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40美元。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美元。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50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但根据我们现在手边的可靠证据,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个概念。最近,经济学家保罗·费雷罗(PaulFerraro)和劳拉·泰勒(LauraTaylor)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克莱普顿/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回答。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4个答案: a.0美元 b.10美元 c.40美元 d.50美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6 12:20:19编辑过]
这是《牛奶可乐经济学》里的题目吧,当时我就做对了。
关于机会成本,我也发过一些帖子,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54311-1-1.html并写过一篇粗俗的博客,(也没写完)
http://www.pinggu.name/space-857679-do-blog-id-11874.html
我认为此例消费者中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机会成本就是多少。问题是消费者剩余真的是8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