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7814 108
2009-06-06
题:今晚上自习,也可去看电影,电影值10元,票价只要2元,那么你自习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我觉得应该是10块,因为如果我选择了自习,我放弃的是去看电影这个选择,看电影的话,我要先花2元买票,然后去享受价值10元的电影,那么最后算下来,我收益8块,那么我放弃的这个看电影的这个选择,作为整体(买票+看电影),就应该是8块,所以我自习的机会成本是8块

但是我听同学说,这道题的正解是10块,他说电影值10块,那么机会成本就是10块,完全没有考虑作为看电影这个选择中的第一步:买票所花费的2块,这让我有点不能理解,还请学长学姐们给我讲下应该怎样考虑这道题,先谢谢了

在线等
      

[此贴子已经被gongwng于2009-6-7 12:20: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6 12:09:00
认为10元的观点:
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lz为了去学习放弃了看电影的机会,2元是强干扰项,说白了不就是没有去看电影嘛,电影票值多少钱?
十块
那么你的机会成本也就事ten
2、机会成本是10

你不去看电影,你放弃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是10

2什么?不是机会成本,会计成本(叫直接成本也行)

相关成本=会计成本十机会成本

你去看电影:你的相关成本=2(会计成本)+0(机会成本)
你去自习:你的相关成本=0(会计成本)+10(机会成本)
3、
还是张树民说得好,机会成本一定是你所放弃的选择中获得的最大收益,请明白这个最大收益,你的最大收益就是如果你不去花这个两元,你就得不到这个10元的效用。
4、
如果机会成本一定是你所放弃的选择中获得的最大收益,那么很简单,机会成本等于卖一张电影票的收益=1张电影票*价格10元=10元,请注意,收益不包括成本的,Revenue=Price*Quantity
5、
8元对他来说是看电影的消费者剩余(线性,不考虑积分),这个是机会成本吗?我依然坚持是最大的收益,举个例子,乔丹去读大学的机会成本是怎样的呢?他有很多种选择,打篮球,打棒球等等,谁的价值高,那么机会成本必定是价值最高的,不然的话,如何分析?而且我们说他读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不会考虑他去学习篮球、棒球所花费的精力和金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6 12:14:00

认为8元的观点:

1、

要看那个票你现在买了没有.
要是你原本已经买了这个票,然后决定去不去看电影的话,这个时候那个2元钱的电影票已经是沉没成本,可以不考虑了.这个时候去自习的机会成本是10元.
如果现在你没有买这个票,然后你想选择,买票去看电影,或者是去自习,那么就如楼主所说的是8元啦.

2、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我觉得要按这个定义的话,潜在利益应该是10-2=8
3、
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这位同学思维很严谨
如果票已经买了,那么机会成本就是10
而票没买,那么机会成本就是8

机会成本应当是替代选择能够带来的最大效用/收益
而如果电影票没买,这道题的替代选择是什么:买票(-2)+看电影(+10)
所以个人认为正确答案是8

另外,个人认为机会成本也可以为负,这意味是替代选择只能带来损失。

那个人大经济论坛上的回帖显然是错误的。
假设对电影的保留价格为50,而对音乐会的保留价格为100,但电影票免费,音乐会票价需要500
如果按照其回帖的逻辑,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应为100,由于50<100,即收益<机会成本,那么显然,我们不会选择看电影,但这显然是不符合理性人假定的,因为买票去音乐会带来的收益为负,而电影带来的收益为正。
这里的逻辑错误实际上是错误地将音乐会本身看成了一个替代选择,但实际上替代选择是  买票+音乐会。

所以如果票没买的时候,机会成本应当是减去票价的,否则理性人就不可能按照收益与机会成本的比较进行决策。
应当区分的是,替代选择到底是 买票+看电影  还是  看电影本身
4、
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既虚既实的一种成本。它是指1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

比如说用这个定义 获利的话 就应该是收益减成本了吧~
5、
沉没成本:已发生且已无法通过变卖收回的费用。
举例:某企业设计的专用设备,有特定用处,如果该设备只能用于最初设计的用途,不能转作他用,该支出属于沉没成本。如果该设备可以用于其他用途,出售或出租给其他企业,这时企业使用而不是出售、出租就产生机会成本。
电影票可以卖出去吧。所以我坚持答案8元
6、举个例子,假设你赢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Clapton)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可另一美国大歌星鲍勃·迪伦(BobDylan)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40美元。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美元。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50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但根据我们现在手边的可靠证据,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个概念。最近,经济学家保罗·费雷罗(PaulFerraro)和劳拉·泰勒(LauraTaylor)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克莱普顿/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回答。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4个答案:

  a.0美元

  b.10美元

  c.40美元

  d.50美元

  如前所述,正确的答案是10美元,也就是你不去看迪伦演唱会所牺牲的价值。可是,费雷罗和泰勒向270名最近上了经济学课程的大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只有7.4%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因为只有4个选项,哪怕学生们是随机选择,正确率也该有25%。看起来,同学们似乎觉得掌握这些知识很丢脸。
之后,费雷罗和泰勒又向88名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这回的正确率是17.2%--比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高两倍,但仍比随机选择的正确率要低。

  为什么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没能表现更佳呢?窃以为,主要原因是,在典型的概论课上,教授会给学生灌输几百个概念,机会成本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模模糊糊,一笔带过。倘若学生没花足够的时间在上面,没在不同的例子里反复演练,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它。

  但费雷罗和泰勒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教经济学的讲师自己也没掌握机会成本的基本概念。2005年美国经济学协会开年会的时候,他俩向199名专业经济学家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只有21.6%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25.1%的人认为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0,25.6%认为是40美元,还有 27.6%认为是50美元。

  费雷罗和泰勒核查了经济学概论最主要的教科书,他们发现,大多数教科书对机会成本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来帮助学生解答克莱普顿/迪伦问题。他们还注意到,比概论程度更深的教科书也未曾耐心、深入地介绍这个概念。在大学微观经济学的首选课本当中,索引里都找不到"机会成本"这个词。
链接:https://bbs.pinggu.org/thread-417535-1-1.html
这个意思是说机会成本要减去票价是8元~  期待着继续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6 12:20: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6 12:15:00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6 13:26:00
我认为也是8元,因为如果用自习的时间去看电影,你的最大收益就是8元而不是10元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6 14:49:00
我认为是8元,因为机会成本是其他选择中评价最高的那个,怎么评价呢,肯定是收益减去开支拉,即10-2。也就是说,我做选择是最关注的是我的净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