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69 0
2009-07-30
以下定义引自《经济解释》张五常,第二卷第二章第一节“何谓成本?”
        “先来一个定义吧:成本是无可避免的最高代价。「代价」是指放弃了些什么。舍乙而取甲,乙就是甲的代价。这样,成本是指「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问题是,所有成本都是代价,都是机会成本,「机会」说出来是多余的,应该省去。这好比价格永远是相对的,所以用「相对价格」这一词就多用了两个字。经济学上没有不是「机会成本」的成本,没有成本不是代价。正确的英语定义是:The cost of an event is the highest-valued opportunity necessarily forsaken。
        成本是因为有选择而起的。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说成本是最高的代价,也就是说放弃的是最有价值的机会。你考虑选甲,要放弃的有乙或丙或丁……哪一个要放弃的有最高的价值,就是你要取甲的成本。如果单放弃最高价值的一项而不能得甲,那你就要加上其他的组合来取甲。这组合也一定是可获取甲的价值最高的放弃。不是最高价值的放弃──不是最高的代价──就不是成本了。这是因为次高或更低的代价对你考虑甲的选择是没有关系的。”
        除此之外,大家请参看《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章第一节“成本的概念”,pp.155-157。该教材这部分从企业生产的角度定义了“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结合这两部分的定义,本人认为可以从“投入-收入”的角度来划分“机会成本”的类型,投入的“机会成本”就是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如下分为5种类型:
        第1型:投入“资本+普通人活动时间+实业家管理”——收入“经济利润+工资+实业家才能报酬”。这一类型包括从事具体商品生产的“产业实业家”、从事商品贸易的“商业实业家”、从事银行业务的“银行实业家”。
        第2型:投入“信贷货币或土地+实业家管理”——收入“利息或地租+实业家才能报酬”。这一类型包括从事信贷行业“信货实业家”(那些有小额储蓄的“普通人”可以不考虑,即使考虑存款利息,大多也少得可怜!)、从事租赁事业的“租赁实业家”(“土地”是指各类租赁物的经济学术语)。
        第3型:投入“货币+活动时间”——收益“所需的物品”。这一类型包括进行交易各类物品的“各类实业家”和“普通人”。
        第4型:投入“活动时间”——收益“工资、才能报酬或个人才能”。这一类型包括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时间获得工资的“普通人”、通过自身的管理工作获得才能报酬的“各类实业家”、通过自身努力活动获得才能的“各类实业家”和“普通人”。
        第5型:投入“个人禀赋”收益“才能报酬”。这一类型包括凭个人天生的才能获得报酬的“各类实业家”和“普通人”,这些人大多是一些美女、佳子、天才等人物。
        有了本人的这种划分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近日讨论的热贴“大一新生提个问,关于机会成本”,问题是这样的:“题:今晚上自习,也可去看电影,电影值10元,票价只要2元,那么你自习的机会成本是多少?我觉得应该是10块,因为如果我选择了自习,我放弃的是去看电影这个选择,看电影的话,我要先花2元买票,然后去享受价值10元的电影,那么最后算下来,我收益8块,那么我放弃的这个看电影的这个选择,作为整体(买票+看电影),就应该是8块,所以我自习的机会成本是8块。但是我听同学说,这道题的正解是10块,他说电影值10块,那么机会成本就是10块,完全没有考虑作为看电影这个选择中的第一步:买票所花费的2块,这让我有点不能理解,还请学长学姐们给我讲下应该怎样考虑这道题,先谢谢了”。
        这位大一新生“水青衣”论友,将“第3型的投入”同“第4型的投入”相提并论,实际上已经违反了机会成本的定义,因为两种条件下的投入都不相同,何谈两种条件下投入的机会成本呢?看电影的投入是“2元+看电影的活动时间”,自习的投入是“自习的活动时间”,两者完全不同,只有在相同投入的条件下才能谈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强调的是什么呢?本人认为强调的是:相同的“投入”应获得相同的“收入”。因为市场或个人之间的竞争使每个具有相同“投入”的人都去追寻“最高收入”,其最终的、最好的、公平的稳定状态就是大家的“最高收入”都是相同的。
        为了检验一下大家的理解力,本人出一道题供大家思考。假设时逢全球金融危机,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在进行“交通费”、“打扮费”、“门票费”和“四处奔波”等“投入”之后,她面临两个工作岗位“收入”:一、每月领取国家失业救济金400元;二、在某家夜总会跳“人体艺术舞蹈”,每月领取3000元。请问,这位女大学生就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谈完机会成本后,细心人不难从机会成本的5种类型中看出:“各类实业家”的投入种类要比“普通人”的多出“资本”、“信贷货币”和“土地”等投入,并且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多出的投入种类”分别多出“经济利润”、“利息”和“租金”等收入,如果有人担心“经济利润”有可能是负数的话,那么,本人认为,至少“信贷货币”和“土地”是稳赚不赔的。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且“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是否可考虑让更多的人(比如普通人)参与“信贷货币”和“土地”等投入的管理工作?也许有人会反驳道:少数人管理比多数人管理更有效率,历史也好象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可否可以考虑在“信贷货币”和“土地”等投入“从少数人的所有权转化为多数人的所有权”前提下,让他们雇佣一些有才能的人从事“信贷货币”和“土地”等投入的管理工作(这些有才能的受雇人类似于CEO、CIO、CFO等等的CXO)?这样既不失效率,也不失共同富裕,到那时大家都有机会获得“无利息的资金”、“无租金的土地”从事实业活动,岂不美哉!不知各位论友意下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