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09-6-9 17:31:00

企业的存在是由于降低了成本,做衣服和做饭是在家里还是依赖于外,在于理性“我”的选择。

衣服商品分工细化后,工艺及款式的设计,质地的取舍和色彩的搭配等,都有专门负责的,更重要的是成品耐用,人们当然更多的依赖于外(有些服装设计师估计是自己在家做);

虽然餐饮业异常火爆,但是人们还是倾向于在家做饭,不仅是由于卫生,安全,乐趣和家的温馨,更重要的是那种本能和自我实现式的需求。我想即使分工日益细化的将来,频繁的外出就餐是由于时间和应酬的需要,但还应该是以家里做饭为主(试问:餐饮业的厨师大都是自食其力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17:44:00
各种工作复杂性不同,做饭相对简单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17:48:00

个人偏好的差异性,和适合标准化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18:00:00
还有一点要注意:人们大多要一日吃三餐,而穿衣大多是一日一套(还是在高气温的条件下),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普遍情况,不包括饿饭的人或喜欢打扮一日换几套衣服的人的特殊情况。这种区别也好象需要解释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18:09:00
而且我觉得:就是在家吃的社会分工也很精细了,在家吃只不过在“弄熟”这个环节上由自己操作而已。再反问以下,为什么人们洗衣又多在家里进行呢?估计用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还是可以解释楼主的设问。还有一点就是会做饭的人要远远超过会做衣的人,着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18:15:00

是观念问题和信任问题,在新加坡很多人家里没有厨房,吃饭主要是专业饭店和社会食堂,法制非常严格,浪费要罚款,饭店如果食物中毒,东西不干净也将受到严重的制裁;但是中国很多小饭店的食物经常是不干净的,用回收油烹饪,监督成本很高,大饭店好一点但是却很昂贵,一般老百姓无奈只能吃盒饭(虽然好多也不干净),在一些城市有一些中式快餐店:永和豆浆,大娘水饺等生意很好,因为很多白领,学生能够消费得起,东西比较干净,营养要比KFC什么的洋垃圾好很多,我也很希望有自己国家的标准化,口味好的中式快餐店遍布华人世界,因为我也没时间做饭,也没多余时间去买菜,洗菜,一个干净卫生,营养好的快餐是工作餐的最好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19:03:00
标准化的产业才能专业化,才能进入社会分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19:29:00

饮食习惯不也是后天养成的么?

关键是社会化程度不够吧!

加上食品毕竟要求严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0:10:00

吃饭也能分工吗?

衣服分工可以提供工作效率,

那吃饭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1:32:00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吃这一口很看重的,自然马虎不得,要亲历亲为。

在外国就不同,麦当劳、肯德基大肆风靡,外国人靠它们就能解决吃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1:50:00

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2:31:00

呵呵……楼下不错……

我认为,也许有时候,不穿衣服行,不吃饭就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2:57:00

抛开对这一问题的意义之争,或许其答案应在于对“市场”的理解。窃以为,市场其特征是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但究其本质,则是一个“过程”,即由无数买者与卖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行为以适应这一变化而形成的“过程”。作为市场过程,我们无法准确了解专业化和分工的方向以及程度,这或许只能有待于市场自行去发现。谁能否认,将来我们或许在追求服饰个性化的同时重新热衷于衣服的DIY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3:15:00

楼上的意见,我投赞成票。民以食为天,我们可以作为乐趣来做一日三餐。用心来经营自己的日子。而穿衣服则是学问,她能体现一个人的学问 气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3:43:00

    在家里做饭也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通常情况下,说起女性就马上联想到"家庭妇女",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分工不同.男性一般是"主外"--在外面打拼赚钱养家,这是男人的分工.而女人"主内",当然这也包括做饭.但是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分工格局也有所改变--更多的女性脱离"家庭妇女"的称号,逃离家庭的束缚,成为真正意义的"半边天".这样的改变导致在家里做饭的人越来越少,从而使餐饮业尤其是快餐行业快速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3:50:00
都在家做 不方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3:52:00
做饭的问题我想已经超出经济学的范畴了吧!而做衣服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使其分工更具有效率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3:58:00

LG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0:21:09
我看了大家的精彩回答,我觉得是做衣服和做饭的成本不同,即“成本决定论”
1、做衣服和做饭的频率不同,一般人一季就买一两件衣服,而且可以穿很久;而人一天三餐少不了。如果顿顿出去吃,日积月累,花费和时间成本都太高。
2、做衣服需要的学习成本比做饭需要的成本高,大部分人不愿意去学这门一年就只用几次的手艺,如果学了,也希望能在市场上销售自己这门手艺。
基于这种理论,可以依次类推出:为什么大家会DIY电脑,而不会DIY汽车(基于学习成本);为什么大家会自己打扫房间,但请专业公司搬家(基于时间和频率成本)。因为我们所做的选择是最“经济”的!
当然也有发烧友自己改装汽车,也有请钟点工的,甚至自己搬家的,那么这就需要考虑更广义的成本(而不是简单的经济成本),按照拿破仑希尔的动机理论,人在需要满足爱、性、权利与荣誉、自身安全等欲望时,存在购买动机或行为动机,那么他们如此这般的愿因还是基于广义成本最低的考虑。当然如果我猜的没错,后者已经不在我们所谓的经济学的范畴里面了。
基于成本角度的分析,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即使不是朋友聚餐,也经常会选择在外面吃(把做饭抽象成一种生产,不考虑做饭本身带来的乐趣,以及在家用餐的温馨等),因为相同时间的做饭成本越来越高。这种差异对一般人不太明显,但单位时间收入越高的人群其差异越明显。所以,未来人们自己做饭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我们应该越来越珍惜这种家人共享晚餐的机会,从经济学角度上考虑,那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1:03:22
吃饭 一日三餐
交易频率很高
衣服则不然
但是现在一日三餐都在外解决的人也是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1:52:16
发现你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6:20:56
这俩能比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0:24:01
做衣服的成本、要求高,做饭相对成本、要求低一些
应该就这么简单吧,搞那么玄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2:46:24
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6:06:03
无聊的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7:09:14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我想做饭也会更市场化,到时候做饭是一种艺术,就像自己会刺绣、做旗袍一样。我以前看过一本科幻小说,据说人类发展到一定时候,吃饭的嘴进化为一根吸管——因为人的体能需要都变成喝营养液体了,根本不需要牙齿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9:23:44
我听楼上的说法看来你是南方人吧   呵呵  话不能说的那么绝对吧  你要我天天吃米饭我还不如天天啃馒头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21:54:17
iwomma 发表于 2009-6-8 20:06
你的问题具有误导性!其实做衣服和做饭菜在分工方面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都具有专业化分工。消费者此类消费是一个过程!衣服的前期制作专业化了,后期的缝补和清洗基本自己解决!做饭菜的原料已经专业化了,后期的烹饪自己解决!当然以上两点都有例外,个人根据自己的成本和偏好来选择,所以也存在专业的洗衣店和餐馆!请指正!
interesting point.  note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21:57:10
随心wf 发表于 2009-6-9 12:56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做衣服要求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衣服不仅是穿给自己看的,也是穿给别人看的.有时候一件衣服更会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和品味,穿着不适合,印象分就会大打折扣.而对于吃饭,如果个人要求不高,可以随意安排,自己喜欢就行,主要是根据个人口味,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吃得特别也没什么太大关系.
this is what i thought initialll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22:07:02
三原色 发表于 2009-6-9 21:32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吃这一口很看重的,自然马虎不得,要亲历亲为。在外国就不同,麦当劳、肯德基大肆风靡,外国人靠它们就能解决吃的问题
there are certainly differences in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there are personal tastes. there are also economic reasons. super rich people usually hire their own chefs. but most people who are not rich enough to hire private chefs have to choose among packed food for boring taste or going to restaurants or cooking himself to enjoy a better tast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