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房地产专版
2508 5
2016-07-15

从“资本论”到“纸牌屋” 万科之争正一步步指向内幕操控


2016年07月15日10:10 新浪乐居


  “如果郁亮等人另起炉灶,我相信他们也会干得不错,但绝对不可能再造一个像万科一样的领袖级企业。”

  处于股权争斗漩涡中的万科,自7月4日以来股价持续下沉,万科A最新收盘价17.96元,自停牌前的24.43元折损26%。

  另一方面,万科的经营却再创新高。7月13日,万科宣布2016年销售额已突破2000亿。达到这个目标,今年万科仅仅用了195天,比2015年提前109天。

  这真是一支愈战愈强的战队。要应对股权之争,要应对各方质疑,还能保持公司业绩如此快速的增长,万科在管理上确实有着不足与外人道的过人之处,令人敬佩。

  1、万科C计划

  7月12日,万科企业在港交所发布自愿公告称,与合作方计划收购黑石基金及其他独立第三方股东持有的特定商业地产公司的多数股权。万科下属全资子公司已经成立有限合伙制基金作为联合收购平台,届时合作方将获取该联合收购平台的一定权益,随后联合收购平台将取得目标公司的96.55%股权,交易总额约为128.7亿元,万科通过全资子公司拟投向联合收购平台用于购买股权的金额为38.89亿元。

  简单来说,就是万科用约39亿元“撬动”了黑石旗下约129亿元的商业地产资源。

  这其实是针对港媒曝光的一封“告密信”的公开回应。7月8日,香港杂志《港股策略王》引述一封怀疑是匿名人士向港交所发出的告密信,指万科计划收购黑石集团在内地的两间商用物业平台,分别是印力集团和MWREF Limited,交易收购价约130亿元,其中约90亿为向招商银行(17.090, 0.00, 0.00%)借贷,万科将承担35亿,另外5亿元很可能由万科持股6%的绿景中国主席黄敬舒支付。

  印力集团,前身为深国投商用置业(下称“深国投商置”),辉煌史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也知道它曾被华润所“抛弃”。不过可能很多人忘了,华润还“抛弃”过另一个“深国投”,而且被莱蒙国际接手了。

  深国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深国投地产”),曾是香港上市公司莱蒙国际的全资子公司。2004年12月前曾名为“深圳市信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05年1月,莱蒙国际主席黄俊康的深圳市盛兴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称“盛兴信息”)从华润手里收购了深国投地产11%的股份(原本持有40%),深国投地产的控股权从华润转到了莱蒙国际手中。

  2007年12月,华润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深国投地产49%的股权,挂牌价格为7.35亿元,最终未能成交。

  2010年8月,华润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再次挂牌,拟转让深国投地产49%的股权,挂牌价格8.232亿元。当时外界一度猜测万科或将成为下家,但却一直没有结果。当时公告显示,持股深国投地产51%股权的盛兴信息表示不放弃优先受让权。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正是莱蒙国际“马甲”。

  2010年8月,盛兴信息受让深国投地产剩余49%的股权,对应出资额1.67亿元,对其实现100%控股。也就是说,华润抛售的深国投地产股份,卖给了莱蒙国际。

  深国投地产和现在盛传被万科收购的深国投商置又有着什么关系呢?

  深国投地产此前一直持有10%深国投商置股份。2008年6月,深国投地产将这10%股权转让给了华润,使其持有的深国投商置股份上升至50%。2012年,深国投商置被华润以9.56亿元卖给了龙柏商置产业投资基金企业。

  现在种种迹象指向,与黑石129亿现金交易的目标资产之一,就是深国投商置(现为印力集团)。这也是被外界普遍认为的,万科的计划B。

  经查阅,万科A2015年12月29日公告中首次提及一名“潜在交易对手”时表示,在12月25日与之签署了一份合作意向书,并且是打算以新发行股份方式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潜在卖方持有的目标资产。

  但是,在7月12日万科A公告中提到的是,从2016年1月起万科已与目标公司的股东展开洽商,并且此次交易已于2016年6月21日获得董事会审议通过。

  就算深国投正是万科洽购的黑石资产,也不一定是万科首次提及的这名“潜在交易对手”,一来时间对不上,二来如果华润得知这名“弃子”将要被用来抵挡自己对万科的控制,还会让这桩交易提案在董事会上通过吗?

  见地君还注意到,万科A在2016年6月4日公告中提及,除了地铁集团,除了2015年12月25日签署合作意向书的潜在交易对手,还在与其他潜在对手方进行谈判和协商。

  所以12月25日签署合作意向书的这名潜在交易对手,很可能另有他指,也许本是万科管理层把握最大的一个,甚至有可能像对地铁集团一样,采用新发行股份的方式。但不知什么原因,反倒先和后面的潜在对手方达成了交易。万科管理层除了计划B,或许还有计划C、计划D……

  2、看不见的“棋手”

  媒体爆料称,深圳地铁重组预案形成后,华润曾答应深圳市多位主要领导支持该案,但6月16日华润党组会却在“更多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推翻了支持重组预案的决定,甚至不再回应深圳市主要领导的挽回意图。

  央视特邀财经评论员水皮为此在《王石、姚老板都是棋子,下棋的出来走两步?!》一文中发出质疑:华润为什么最后时刻投反对票,为什么推翻自己对深圳市政府的承诺,为什么连北京相关部门领导的电话也不接,质疑以党组的名义投反对票……谁在把水搅浑,谁又能浑水摸鱼?王石算什么,姚振华又算什么,无非都是被人操纵的棋子,下棋的人还在幕后。

  万科股权之争,从情怀与资本的论证,到法律与规则的较量,如今似乎正在一步一步指向内幕交易和操控。稍有不慎,万科及各股东方都有可能坠入万丈深渊。

  7月8日,深交所就媒体报道的“华润、深铁将溢价收购宝能系所持有的万科股份,华润、深铁分列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万科将转变为国有控股企业”的传闻进行问询。随后,万科向宝能华润深铁发函询问,各方回复都措辞谨慎而又坚定地表示“传闻不属实”。

  关于华润与宝能是否为一致行动人的指控还在继续。

  最新证据为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董少鹏7月11日在个人实名认证微博上贴出的一份文件截图:

  见地君在深圳商事登记簿上并没有找到这一条质押信息。董少鹏微博配文称,现双方已解押,故网站上已没有,但记录可查。华生也发微博提醒,因双方现已解押,深圳市场监督监管网上已撤下,查档需当事公司或权威部门。

  华润方面对这笔质押并没有否认,回应中只称“此案与万科股权之争毫不相关,有人借此炒作,混淆视听的做法是极不负责任的”。

  法学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有这个证据,最多只能证明华润和宝能之间有过一次交易,要想证明双方构成一致行动,必须证明:(1)此次质押是为了融资;(2)融来的资金用于购买万科股票;(3)华润对此目的明知。

  华生在微博则宣布,他已电话查证宝能“质押股权向华润巨额融资并直接增持万科”此事属实。

  从华生的指控看,华润宝能有可能符合《收购办法》列举的11种情况中的第5种:“银行以外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北大法学院教授彭冰认为,证监会应向华生求证,展开是否构成一致行动人的调查。

  彭冰分析,如果华生查证属实,华润和宝能构成了一致行动人,则:

  (1)两人合并股份数量超过40%,两人或者减持到30%以下(在限售期规则下能否减持还是一个问题),或者发出全面要约,以前6个月的最高价发出收购所有万科股东手上所有股票的要约(因为两人明显不符合证监会豁免强制要约的条件);

  (2)华润和宝能在此前回答深交所问询时否认一致行动,构成了虚假陈述,证监会应当依次给予处罚,相关投资者就此期间的股价损失可以请求赔偿;

  (3)按照证券法规定,收购人没有履行收购要约等义务的,责令改正,在改正前,不得行使相关股份的表决权。

  宝能最新的质押行为发生在2016年7月12日。万科A公告披露,钜盛华于12日将持有的万科3735.7万股无限售流通A股质押给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意思的是,南玻A(11.620, -0.05, -0.43%)也发布公告称,12日股东钜盛华也把南玻集团5922.21万股票,质押给中国银河证券。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笔钱将会用于举牌万科。有评论认为,买股票后质押,再买股票,再质押再买,这是宝能在玩贪吃蛇的游戏。只是这般蛇头吃蛇尾,蛇会成啥样?

  经过连续几日低位震荡整理的万科A,7月13日下午尾盘突然出现多笔万元大单,使股价迅速拉升翻红,上涨1.1%,报18.32元,结束此前连续四天的下跌走势。多名证券分析师认为,增持资金或来自宝能。

  不过,在万科复牌后,宝能几次增持股票,都通过万科A公告进行了披露,这次并没有,是否说明,此次大单拉升并非宝能所为?又或者,此前宝能自愿透露增持,是为撬动杠杆拉升万科A股价?

  华润和宝能到底是“冤情”还是“奸情”,还需要证监会进行查证或深交所出面问询。不过,如果宝能证明自己从华润那融的钱不是买万科股票,华润也坚决否认自己知情,这事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3、再造一个新万科?

  7月12日,瑞信发布英文报告,将万科A/H股的表现评价从“跑赢大市”调整为“跑输大市”,并大幅降低目标价,管理层的罢免风险以及“控制权之争”的未知风险是拖累股份的主要原因。

  瑞信指出,万科以推动销售量为主的营运模式,将无可避免地令毛利率下降,令与直接可比较的中国海外(00688),其盈利差距正在被拉开。

  另外,在宝能提出罢免万科现有董事及监事后,标普、穆迪也先后表示,如果提议得以实现,万科现有的信用评级及展望会面临下调压力。

  瑞信把万科A目标价,由原先的20.8元,大幅下调51%至10.1元;将万科H股目标价由原先的25.4元,大幅下调52%至12.1元。较7月14日的收盘价,万科A 17.96元,万科H 15.54元,潜在跌幅分别高达43%和22%。

  不过,在漩涡暗涌的股权博弈面前,信用评级的力量太单薄了。瑞信对万科评级报告发布后,如一粒沙抛入大海,没有引起一点波澜。

  “相较于资产重组进程、股东方协调进展等重大事宜,第三方评价对万科股价的影响力非常弱。”李大霄向见地君表示。

  反倒是华润旗下地产业务平台华润置地的管理团队调整,再次引起众议和猜测。

  7月11日,一份《华润置地新的管理团队及一级组织机构主要管理人员任职安排的通知》在网上流传开来。通知显示,现任副主席唐勇将主持公司全面工作,同时设置联席总裁管理架构,联席总裁张大为、李欣协助唐勇开展工作,组成华润置地三人核心团队。另外还设置了7名高级副总裁、8名副总裁以及两名助理总裁。

  公司的区域构架方面,华润置地也正式由九个大区调整为六个大区,其中北京大区将和山东大区合并、上海大区和江苏大区合并、深圳大区和福建大区合并,其余成都、沈阳、武汉大区则保持不变。

  具体来看,各大区管理人员设置为:张大为联席总裁兼任华润置地北京大区董事长,负责北京大区全面工作;蒋智生副总裁兼任华润置地北京大区总经理,协助张大为联席总裁开展北京大区的各项工作。

  上海大区则由李欣联席总裁掌舵,迟峰高级副总裁兼任华润置地上海大区总经理,协助李欣联席总裁开展上海大区的各项工作。

  深圳大区则由孔小凯高级副总裁出任总经理,负责深圳大区全面工作;张宝民高级副总裁兼任华润置地深圳大区福建业务总经理,协助孔小凯高级副总裁负责深圳大区福建省业务以及大区安排的其他工作。

  其余维持不变的三大区中,吴秉琪高级副总裁兼任华润置地成都大区总经理,沈阳大区由陈刚任总经理,武汉大区则聘任孟小周为华润置地武汉大区总经理。

  最大亮点是,在股权之争中备受关注的、盛传被推选为万科新董事长的华润置地执行董事吴向东,没有出现在这份人事调整架构中任何一个职务上。

  2014年11月,任华润置地董事长职务未满一年的吴向东以“个人理由”辞任,但仍担任华润置地执行董事。2015年4月,吴向东回归华润出任集团助理总经理,从集团层面分管华润置地。但华润置地董事局主席一职自吴向东辞任后,一直未有候补,目前仍处于空缺状态。

  吴向东的去处真是万科吗?外界认为,此事若成真,必将导致万科管理层“集体出走”。

  很多人关心,如果王石出走,郁亮及管理层也离开,能否再造一个“新万科”?

  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对此表示,“时过境迁,人是物非,如果他们另起炉灶,我相信他们也会干得不错,但绝对不可能再造一个像万科一样的领袖级企业。而且另起炉灶时,这群人会各奔东西,不会再追随了”。

  作者:姚瑶 乐居深度报道记者 常驻广州,无深度,不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15 13:30:28
水皮:王石、姚老板都是棋子 下棋的出来走两步?!

2016-07-13 14:56:07    来源:华夏时报——水皮


  摘要:围绕万科的进展,让人看不懂的事情太多,比如华润为什么最后时刻投反对票,为什么推翻自己对深圳市ZF的承诺,为什么连北京相关部门领导的电话也不接,执意以党组的名义投反对票,故事现在都没披露,相信会更加复杂、惊险、戏剧。谁在把水搅混,谁又能浑水摸鱼?




  本文作者:水皮

  如果,水皮说的是如果,王石们能够在这一次万科争夺战中“反败为胜”成功地捍卫了万科的独立,那么,王石该记住,首先要感谢党和ZF,其次要感谢人民网[2.34% 资金 研报],最后要特别感谢对王石其实并不待见的独立董事华生。

  华生是万科的独董,据他自称这个独董是当年深圳证监局局长力荐其成的,而他本人也不取分文。当然。作为经济学家中的富翁,华生早前已经完成财务自由,尽管他重组过的两个福建公司大家也有议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这次风波中仗义直言,甚至引起大股东的威胁诉讼,原因只有一个,他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或正在揭示被涉事各方以种种理由掩盖或遮挡的真相,放不到桌面上的交易正在渐渐地浮出水面,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家的困惑。

  华润和宝能是一致行动人吗?

  华润和宝能都一致否认,但是如何解释他们在董事会后半夜三更前后相差不过十分钟发表针对万科重组方案否决的声明,不但时间一致,注意是半夜,连隔天都不想装逼,而且内容也是一样的,措辞相同都指万科内部人控制,不同的是宝能突然打炮,华润紧跟呼应。其实,明眼人都可以从这种组合中自己得出判断,宝能的确是马前卒,牵绳的背后人就是华润。知道王石为什么说连遮羞布都不要的意思了吧?王石知道的内幕比大家想象的多得多,包括人民网披露的。

  人民网最新披露的事实表明,早在2015年7月,也就是宝能大规模增持万科之时,宝能就已经将持有的钜盛华的股权质押给华润以获取巨额资金,这笔质押有案可查,现在惟一的疑点是这笔款是否直接买入万科股票。按照一般常识,贷款抵押肯定得声明目标,贷款方才能控制风险,换句话讲,华润应该知道宝能拿的钱就是去买万科股票,就是日后和华润争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事情虽然有点狗血,但是事情往往这样反常必有缘故。

  宝能的姚老板虽然是个“野蛮人”,但他是潮汕人,潮汕人讲义气讲江湖更讲和气生财,所以姚老板早期进万科先拜王石码头,王石不领情是王石涵养不够,出口伤人是王石德行欠缺,但是姚老板是讲究人,他能为此找王石,怎么会不找万科当时的第一大股东、王石真正的老板傅育宁呢?事实上,宝能和华润的合作历史悠久,根据报料,双方不但互持信托,而且共同开发前海地块,华润拿的地,引入宝能占大股,所以难怪春节前后就传出双方在新加坡谈判万科去向的问题,华润和宝能谈的就是万科的股权,华生在参加董事会前前后后听到的诸多传言都通过三篇长文作了公开的披露,人民网最新的报道印证了他的说法,难怪他极其兴奋,至少再也不用担心被人以“恶意猜测”罪名追究法律责任了。反之,如果证监会查实认定,那么,所有万科的投资者都可以据此要求华润、宝能赔偿损失,所谓万科争夺战也就烟消云散,宝能鸡飞蛋打,偷鸡不成蚀把米。

  或许真是天意,当年君安争夺万科控股权局面疑似失控,最后万科查到了君安的老鼠仓一举扳回,这一次如果是因为宝能质押股权华润借钱买万科,和当年老鼠仓虽然大相径庭,但是都是内幕交易,真正应了那句话,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围绕万科的进展,让人看不懂的事情太多,比如华润为什么最后时刻投反对票,为什么推翻自己对深圳市ZF的承诺,为什么连北京相关部门领导的电话也不接,执意以党组的名义投反对票,故事现在都没披露,相信会更加复杂、惊险、戏剧。谁在把水搅混,谁又能浑水摸鱼?王石算什么,姚振华又算什么,无非都是被人操纵的棋子,下棋的人还在幕后,有种的话,出来走两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5 13:36:15
3000点博弈只为吃口饭 万科散户天量接盘得不偿失 (2016-07-09 07:03:06)[url=]转载[/url]

标签: 杂谈

3000点,在水皮看来是现在及未来的价值中枢,在李大霄看来是地平线,不管何种评述最终是市场走势说了算,反正在两个月以后,上证指数又看到了3000点,无论如何可喜可贺。

现在的市场空头是没有市场的,连最后一个空头代表陈浩都如此,陈浩半个月前预言久盘的股市会在未来十天中哐叽一下,结果指数不但没有哐叽,反而顽强攀升到了这个位置,尽管陈浩死不投降,但是打脸的感觉也是有点辣辣的,能和陈浩站在一起的,环顾左右可能也就水皮之流极少数没有代表性的打酱油的,花荣至少还在以娱乐的心态参与,扮演滑头的角色,谁有勇气站在街上喊一嗓子?

股市有谚语,该跌不跌,理当该涨。

重上3000点就是由不跌倒推而来的行情。

A股最近有三次该跌不跌。

第一次是6月初的MSCI泡汤,此前高盛忽悠 A股进入新兴市场指数的可能性为70%,导致冲动的散户推动指数大涨94点,但是事实冲关失败,指数却在此前跌回94点之后并没有出现期望落空之后的失落,乐观地讲利空出尽变成利好,悲观地讲是苦中作乐;

第二次则是英国退欧公投,全球股市暴跌,但是A股只在当天盘中有过剧烈下挫,当天就作了充分消化,事后不但没有下跌反而顽强冲高;

第三次则是万科复牌,尽管当日指数受此影响都大幅低开,但是迅速被买盘推高,万科停牌半年,万科的股价在上证5178点时不过15元左右,但是停牌前在24元高位;

OK,事不过三。

每次利空都能在盘中消化,都能低开高走,都能化险为夷,这个市场内在的上升动力的确挺强,存量资金自救的信念也挺强。目前从资金量上看,两市已接近6000多亿的存量上限,融资盘连续4天放大到8700亿左右,继续推高则需借助增量资金,也就是说3000点附近上下波动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毕竟,在水皮看来,此前三次该跌不跌,多少有些盘中主力反其道而行之,丧事当作喜事办的味道;毕竟,利空就是利空,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空会有持续发酵的过程,比如退欧,欧洲股市除英国外都回到反弹的低点,会不会有黑天鹅出现呢?又比如眼前的万科之争,股价真的能在这里站住吗?

首先要提示大家的是,万科之争不管结果如何,从股价上讲高潮已经过去了,各方面现在都在找台阶下,也就是说,炒作游戏已经结束了。

第二要提示大家的是,万科股价从价值发现角度来讲已经比较充分了,A股的价格目前在18.50元左右,H股价格在15.50港币左右,折合人民币不过13元,A H 溢价在35%,姚老板真的只是战略投资者,那么更应该买H股而不是A股,大买A股还是为了投机价差,或者为了控制万科做他想做的事。

第三要提示大家的是,宝能已经成了万科最大的明庄,成为全市场的对手盘,类似前期股灾阶段进场的“国家队”,国家队救市也就是那样,以区区宝能对抗全体私募公募想全身而退比登天还难。根据新华社的报道,管理层对宝能的调查表明,宝能以自有100亿资金撬动430亿左右的资金,杠杆在1∶4,停牌之前宝能账面浮盈230亿左右,复牌至今,万科市值蒸发660亿左右,宝能账面被消灭160亿左右,多余60亿-70亿的浮盈,如果股价继续下跌,不用太多,一个跌停,基本上前功尽弃。考虑到后期杠杆资金的平仓位远在此之上,18元下方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指望宝能独臂挡车?

万科开板之日,成交量创历史天量,200亿中间,超大单和大单流入量是120亿左右;第二天成交量80亿,超大单和大单流入量是35亿左右;第三天成交量58亿,主力流出的是24亿左右。连续3天的高换手已经超出实际可流通的50%以上,筹码从机构手中换到大批散户手中,躲得过股灾的幸存者,却躲不过万科的腥风血雨,这难道是命么?!

本文作者:水皮 华夏时报总编辑、知名财经评论家,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微信“水皮More”(微信号:shuipizat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5 16:56:37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7 16:40:48
有些资本想转型,急着找目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8 10:01:35
caifacai 发表于 2016-7-17 16:40
有些资本想转型,急着找目标?
有这方面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