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经济金融数学专区
10414 40
2009-06-09
我发现论坛上有很多关于数学考研复习的资料下载,有很多是知识总结,我觉得与其下载这些资料进行复习,不如这样来复习:选取一本经典教材,譬如同济版的高数、线代都是很经典的。看3-5遍教材,自己进行知识总结,用笔写出来,然后再课后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习题做一遍。这样知识很容易就变成了你自己的。这样一遍过考研分数线是没有问题的。若想考高分,再找一本提高篇的辅导书看看就行,考试前做四、五套样题即可。
    有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说得没有什么道理,但这确实是我近几年高校教学经验的总结。有很多学生经常问我:为什么上课一听就懂,题目一做就傻呢?我就问他:你做题之前看书了吗?看后做总结了吗?通常的回答是没有。我对我的学生说,老师没有什么神秘的,我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熟悉教材;因为我要想在课堂上把内容讲出来,对内容我要做到非常熟练。二是做题;为了保证自己不会被学生问倒,我也会做题,通常例题和课后题我要做一遍,以便知道是否有错误,或者其他方法。三是总结。这里的总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本次课内容的总结,这是一节课结束后要做的,把它写出来印象更深刻,就像老师备课一样;二是一章结束后对内容以及题型的总结,譬如线代第二章结束后可以总结逆矩阵的求法。三是本科目结束后的总结。这比较难,需要你将知识结构系统起来,找出联系。譬如总结秩的性质,教材的第三,四,五章都有涉及,有定义,性质,定理还有课后习题。四是总结后的提高,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譬如高数中二重积分关于对称的结论,有些学生自己是可以发现的。如果知识没有变成自己的,你是不会有这样的提高。就好比学英语,如果你的阅读和听力不错,只能说明你接受英语的能力,如果你的写作和口语也很强,才说明你把英语变成了自己的第二种语言,你能驾驭它了。做到以上四点,你就会发现,即使遇到没见过的题型也能解决。有些同学做的题不少,但是一遇到没见过的题就傻了眼,所以我并不主张盲目的多做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9 09:35:00
今天时间有限,所以就写了一点,以后我会经常在论坛上发表一些我对这三门基础课部分内容的看法及总结,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16:10:00

很精辟呀,但是能不能细化一下,如看什么习题,数学要过几遍呢,每一次偏重在哪儿?时间安排?

Please don't mind if I have asked for so much.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17:33:00
同济版高数的好处是,适合入门,浅显易懂;但是例题和习题的数量和深度不够.建议看书和做题结合,不能把别人的经验生搬硬套过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1 08:32:00

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现在我还没有教过概率统计,在这方面不敢多说什么。但是高数和线性代数是这样的。想学好数学必须要多做题,这是肯定的,但是没有必要做太多的题,要想保证考试的时候你做过的题都见过是不太可能的,打好基础,举一反三,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济版高数、线代对于考数1的学生都足够了。

今天先从线性代数第一章行列式说起。这一章不是考研重点内容,它主要是为矩阵理论服务的,所以这一章不用做太难的行列式的计算题,课后的习题难度就不算小了。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的性质及按行、列展开定理,克莱姆法则这一节应侧重于含字母的小型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的讨论上,这一章应侧重于做题,教材上对换那一节以及行列式性质的证明可以只看一遍,了解一下知识的衔接,以后就可以不看了,不要求掌握。好累!下一次我会总结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4 22:28:01
哎呀!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嘛!我是不是就不要浪费精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