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465 6
2009-06-09

      前两天说了一下做学问很贵,主要是侧重于内在的因素。今天来这里逛街,看到一些学术期刊在征稿,好像是一个版面得些钱吧。事实上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很多杂志都收钱,国内是如此,国外也是一样的。比如说著名的JFE审稿费一直在涨价,不菲的审稿费确实是一道门槛,这样可以为学者节约时间。国外有些出版物也要收一些出版费用的,大约一个版面40~50美元吧。这是正常值。国内好的期刊如社科院数量所的期刊也收,我记得我几年前占了人家十几个版面,问我要了1200人民币,说得过去。不过,有些杂志如山西的×××和×××××好像据说是靠卖版面费挣钱的。一方面,有人写了不错的论文找便宜的或者不收版面费的杂志发表,毕竟在国内学者这个群体其收入水平尚处于平均水平左右,不会有太多的钱用于支付这些费用,另一方面是漫天要价的出版费用。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学生阶段尤其是如此,你如果找老板报销,那老板需要是第一作者。有的合情合理,老板帮助修改论文,讨论研究计划,参加了研究是要尊重别人劳动的。有的一点都不合情理,论文不看,研究计划也不讨论,知识陈旧,不懂装懂。可是,人家是资本家,你是劳动力。人家是生产关系,你是生产力,呵呵,如果不匹配就会出问题。你挂还是不挂?好吧,挂上吧,那以后一直得挂上。但是挂上有意义么?有,有人给出钱,出了钱就能评奖学金。但是,逐渐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失去独立性的位置。君子不器,君子不役于物的古训都忘记了。人变成了这些的奴役。其实,国内中文期刊不少,但是质量上乘的经济管理类期刊手指头加脚趾头也差不多能数完了。

      其次,就是盲目的攀比和不珍惜自己的学术生命。记得我念博士的时候天天差不多要上10个小时左右的自习,没有时间写论文,说实话俺也不会写。觉得EconometricaJournal of Finance上的论文看都看不过来,让我写,还是算了吧。当时包括导师在内都在质疑我的研究能力,加入嘲笑我队列的甚至包括我的师弟。呵呵,确实,他们很能写。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有很能写的同学。可是,经过几年你会发现,他们分析范式并没有太大的进步,仍停留在原先的状态。好像不动点定理一样,可是在一般均衡中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只有瓦尔拉斯拍卖人。所以说,在学术研究中变是常态,变才有生命力。可是,能写文章的视角方法在发表了十几篇论文之后已经比较固定了,转型没有那么容易了。举个例子说,做资产定价的研究,假设比较熟悉CAPM的话,那么转向随机最优控制和期权定价比较难。因为CAPM是静态的,而ICAPM和CCAPM则是以Bellman方程为基础的。如果熟悉以BS公式为基础的期权定价的话,转型有时候也比较难,因为不会用拉普拉斯变换解期权定价,抑或已经熟悉正态分布了,卡方分布的期权定价就不会解了。等等问题种种。该学习的时候在写作,该写作的时候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了,于是学术生命也很有限了。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没有阅读足够的经典文献,没有审美能力,没有培养对问题的嗅觉。其实审美能力很关键的,就象看画一样,画的好不好,功底深的人一看就看出门道了,功底浅的人只能人云亦云。有审美能力,就会找到富有生命力的问题去研究,找到经典的文献去读,对问题有足够的嗅觉,于是学术生命会久一些。可是,更多的年轻人和仲永的命运差不多,还没有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的时候就去盲目攀比论文数量和杂志的级别,失去了对重要问题的认识。这事实上是对自己的不爱惜。学金融学的人应该知道MIT的王江,当然学经济学的也差不多知道,我想他应该是在经济和金融圈里面取得成就比较大的学者之一了,即使按照邹恒甫的评价标准,“Director of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这个位置也不是一般人能坐到的。他差不多从1993年开始写论文,1990年博士毕业。呵呵,我认识的很多人博士毕业三年之后,已经著作等身了。可是,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follow别人。如果别人前进的速度过快,跟不上了,也就难以前进了。

       其实,没有做好一定的准备,做学问不如不做。不做没有负罪感,因为没有浪费资源。因为一年要毕业这么多硕士博士,要写那么多的学位论文,要发表无数的学术论文,浪费了很多纸,导致很多树木会抗伐,退耕还林成本增加树木减少,难以有效吸收排放的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等等。外部性太大了,实在是罪过罪过。所以,做学问很贵,外部性很大。实在不行,就算了吧:)


sfhsky  金钱 +20  好文章 2009-6-9 21:47: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9 20:29:00

顶一个...

这样即节省了资源,也节省了读者的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0:42:00

王江很厉害,还培养了一个很厉害的学生————HARRISON HONG. HONG是1997年MIT经济系毕业的,毕业论文三个导师,主要导师是王江,其次是STEIN(现在任教于哈佛经济系),只有一个经济系的导师。

PS:HARRISON HONG刚获得了今年美国金融学会的费雪。布莱克奖,是给40岁以下美国最杰出金融学家的一个奖项,与经济学的克拉克奖相对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9 21:11:00
其实,我浪费的纸不比做学问的少,打印了很多很多经典文献,没事就在家里坐着读,读到头疼。所以,负罪感还是很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5 11:55:22
3# midi51

Harrison Hong这厮确实是很厉害的,如此年轻,在金融学与经济学领域就有很高建树了,似乎和Alan Blinder还有不少合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5 18:06:26
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或许是这位博士生这一生中学术研究颠峰标志;一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可以成为检验学校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标的。这与写论文的制度无关。
的确,当今现实状况确实令人忧虑。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自由的治学环境与学术研究的氛围,我们缺乏一个好的制度。或许正如楼主所说:“没有做好一定的准备,做学问不如不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