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量经济学的思考
学习计量经济学需要养成搜集数据的习惯。以生产函数为例,y=f(x),需要与理论相符,与习惯相符,与生产过程相符。
投入 x % 1 1 1
产出 y % 1 <1 >1
相应的规模经济无 负 正
负表示负的规模经济,正表示正的规模经济。
MPi= ≥0, , 替代弹性是:
(一) 生产函数常用形式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
1894年提出。w表示工资,L表示劳动力,wL=αY表示产出,w=dy/dL,dy/dL=αY/L, 得到y=AK(1-α)Lα (其中: )
性质:一般形式是: , A是效率项。有以下结论:
, E=替代弹性=1, 如果Y取最优值,E=2.5,则K下降1%,L上升2.5%。
(二)CES替代弹性恒等
E=替代弹性=1,Y=Y*固定不变。Acms1961年提出。例如:Y/L=cwλ λ>1表示劳动生产率上升,工资也上升;λ<1表示劳动生产率下降,工资上升;λ=1,就是CD生产函数。
, A是效率项,αs:分配项,每个xi对Y的贡献份额。 V: 规模经济指数(RTS)ρ:替代参数。
E=1/(1+ρ), 生产弹性Ei=αiv(Y/A)XI-ρ
规模经济E= 。该函数的特点是:规模经济恒等;函数形式非线性。
检验H0: α1+α2+……+αk=1; H1:与H0相比较。
生产函数假设:结构假设,在一个农场内,没有价格差异;行为假设,价格与市场有关。
成本函数:c=g(p,y),可以替代生产函数,研究生产过程(假设要素市场充分竞争)。该函数在多产品市场中更方便一些,另外生产函数形式太少。
c=g(p,y), y1=f1(x), y2=f2(x),y3=f3(x)
如何表示技术进步:将每年的函数关系化成统一的函数f, 有两个公式:加入时间变量;随机参数模型。
例如,原函数是: , 加入时间变量变为:
(三)超越对数生产函数(TRANSLOG)
不假定一个具体的函数曲线,搞二次逼近,任何一点都可成立。很灵活,可以检验是否有规模经济。
系数无经济意义,但是可以求。
弹性: , 求lnxj的平均数而不是xj的平均数。
替代弹性是没有限制的。
Translog的检验:RTS是否为1。即 , 如果 , , 原式为1。
检验Translog是否有CD形式,只要 即可。
(三) Shazam软件
数据 Y X1, ……, Xk; 变换, 如lnxi=log(xi); 模型计算;数据部分,china.dat 数据文件。通道(14~99),可以多读些文件。File14 China data,取数据首尾行两辆对应。告诉shazam文件在哪里。
Sample: read(14) labor x2 output
其他名称亦可,但是自己要明白,了解回归意义。
数据变换:
genr Lo=log(labor
genr Ll=log(output)
genr Lk=log(input)
genr CLk=Lo*Lk
OLS(最小二乘法): OLS LL LD
Test: Lo+Lk=1,检验RTS。
Calculated value>table value , 可以推翻模型虚变量的引入。
例如:黑龙江, , 得出 , 虚变量把不同函数合在一起,增加了自由度。LnA1=A1*
江苏省: , 得出 lnA2=A2*
A2*=A1*+r
β1=α1+r1, β2=α2+r2, β3=α3+r3
引入D=(0, 0 , ……0,1,1,……1)
例:File 14,HLJJS DAT
SAMPLE 1 70
Read(14) y x1 x2 x3 D
genr LY=log(y)
genr Lx1=log(x1)
genr Lx2=log(x2)
genr Lx3=log(x3)
genr lnx1s=D*Lx1
genr lnx2s=D*Lx2
genr lnx3s=D*Lx3
OLS LY D Lx1 Lx2 Lx3 lnx1s lnx2s lnx3s
N个单位,建n-1个虚变量。
风险函数:y=f(x)+u (1)
用方差代表: var(y) E(y)
(1) 代表var(y) , E(y)=f(x)+E(u)=f(x)
,
Var(y)=σ2, u恒等,(1)式没有分布。
风险为0,不正确。这是产量的波动,MRi是边际风险。
MRi<0,y=f(x)决定了期望,引入影响其方差的函数。MRi>0,y=f(x,α)+h(z,β),f决定E,h决定σ。
E(y)=f(x,α)+h(z,β),E(u)=f(x,α)
方差var(y)=h2(z,β),var(u)=h2(z,b)σ2
y=f(x),y是产出,x是投入,也是内生变量。X=s(p),p是投入品价格。
Y=Ax1α1x2α2 (1)
(2)
(1) 的弹性为: ,i=1,2
pixi/(pAx1α1 x2α2 ……xkαk)=αi
y=f(x)与技术进步。
美国花很大精力研究日本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实例:可以比较内地与沿海的技术进步率,从而得出沿海内地差距是否扩大,及其原因。
若投入不变,产量的变化就代表技术进步。要考虑时间指数。y=f(x,T),T的变化可以代表技术进步,但是不够严格。 取绝对值。 表示技术进步率。
Lny=lnA+α1lnx1+α2lnx2+……αklnxk+βT , β表示技术进步率。
OLS Ly Lx1 Lx2……Lxk T (1942年由TinbergenJan提出。
(四) 残差法
1958年Robert Solow从f(x,T)开始分析。
绝对变化:
相对变化: (dt=1) 此法错误。
相对技术进步率TC。
以Ei做权数,产量的变化-投入加总变化就是技术进步率。
几个假设:
1. RTS=0, 规模经济为0。
2. 完全竞争,则有: ,则
dxi/xi是投入变化的百分比,Si是某一投入在总产值中的份额。
限定条件:CTRS=1,
当 时,不需要这两个条件。
3. Dual 方法
Salter(1957)提出对偶方法。1980年Stevenson提出。C=f(y,p)是标准生产函数。c=f(y,p,T)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减少就是技术进步。 , ( )/c代表技术进步率。
参数法:y=f(x), Qi=g(pi,I), 估算误差。
非参数法:y=f(x), Qi=g(pi,I),关系存在,不假定其形式,需作行为假设。
4. 对偶-非参数
, 如果y=100, , 可以转化为x1,x2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table]
|
扩展线: =k ,CD生产函数的扩展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 5. CRTS=f(线性齐次),假定规模经济为0,技术不变,则扩展线不变,是通过原点和实际生产点的直线。假定环境条件不变。 在新技术下的成本函数已知,若能找出老技术下的同样产量的成本,可以测算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对偶定义是技术进步引起的成本变化。 第一年:x1 y1 f1 c1 第二年:x2 y2 f2 c2 求在f1生产f2的成本:c2’ y1->y2 , y2/y1是产值的变化。 f1:y2:y1-> (y2/y1)*x1 f2:y2:x2 取规模经济为0的条件。 可以用迭代的方法。 (五) 度量技术效率的问题(比较成熟) 金融系统不同的支行效率不同。(Farell 1957)。 1977年Lovell, Aigror, Schimut,Battese对此都有研究。 假定没有技术进步。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投入下的最大产量。与由OLS得出的生产函数不同。边界生产函数位于所有观察点上面。L1/L2=技术效率,0<r<1。
|
|
| [table=98%] |
估算边界生产函数有专用的软件。
分配效率(见下图)
Xc是经济上的最佳点。Xf与xc技术相同;xc与xc’成本相同。
技术效率法:Te=oxf/ox1≤1
分配效率:AE=OXc’/OXf’≤1 技术完全,在Xf上生产。
总效率:OE=TE*AE=Xc’/X1=OXc’/X1
程序:
Read x1-x8
Do #=1 8
Genr LX#=log(X#)
ENDDO
,一般形式:
file 14 (数据s个)
sample 1-15
read(14) y x1 x2 ……sqr(t)
genr x13=x1**3
ols
nl 1/ncoef=5
eq y=A*(B1*X1**(-C)+ B2*X2**(-C))**(-V/P)
参考悉尼大学万广华博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