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金融分析及展望
大数据是在海量的数据中对人们生产生活的痕迹进行捕捉、存储、分析和统计的过程,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后再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金融、医疗、旅游、交通、传媒等)。
金融的核心就是处理投资人与筹资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数据对金融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大数据金融定义
大数据金融就是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方式对海量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挖掘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创新性开展相关资金融通工作的统称。
2、大数据特点
(1)数据量大
(2)数据的多样性——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结构化数据是指表格里具有相同结构的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包括电子邮件、文档、健康、医疗记录、网页、社交媒体、感知数据、音频、图片、
视频、模拟信号等等。
(3)数据的价值型
提高效率、提升创新能力、挖掘细分市场、开创新领域
3、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
(1)增加了合格被融资方的范围,将更多的小微企业纳入其中。
(2)扩大了信用贷款在资金融通方式中的使用范围。
(3)更加快捷、灵活,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整理、归纳能快速进行贷款审查和批贷,甚至可以做到当天申
请当天放款,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方式,借贷周期也可以非常灵活,可以做到按天计息。
4、大数据金融的优势
企业通过自己的征信系统,实现信用管理的创新,有效降低坏账率,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比例,降低了运营成本和服务成本,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5、大数据金融运营模式分析
(1)平台金融模式
平台企业以长期积累的交易数据对基础客户的资金状况进行分析,信用贷款客户多为个人以及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支持的小微企业,在评定申请人的资信状况、授信因素后,系统会核定授信额度,快速发放贷款,贷款无需抵押和担保,且多为短期贷款。(以阿里为代表)
(2)供应链金融模式
核心龙头企业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地位,以信息提供方或以担保方的身份通过对其上下游企业的现金 流、进销存、合同订单等信息的掌控,依托自己资金平台或者合作金融机构对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的模式。(以京东为代表)
6、大数据金融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挖掘出企业的内部规律,该理念同样适用于金融业。数据是重要资产的理念在中国金融行业已形成共识。
(1)数据成为衡量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冲击金融业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大数据将深度改造目前金融业信用管理体系,阿里金融作为一个成功案例,证明在信用管理上大数据比 传统模式更有优势,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是总成本,即逆选择效率损失、信用成本、运营成本上的优势, 另一方面是对非系统风险的管理上,在小微信贷和消费信贷领域优势更为突出。
(3)创新产品和模式,辅助金融决策
国内一些券商开始着手对客户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预测。金融市场价格走势很大程 度上受市场情绪左右,社交网络提供的情绪数据为金融交易带来巨大机会。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说,大数 据是解决长期困扰银行信贷管理问题的有利工具。
(4)大数据金融同传统金融业态结合,使传统金融机构具有互联网的基因
7、大数据金融风险分析
(1)技术风险
一个企业的数据信息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数据量的持续增长增加了备份和恢复时间。如何管理这些 大数据?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保护?随着数据备份越来越困难,怎样快速把大数据中的核心数据抽取出 来,保障企业数据信息能够适时进行恢复,成为企业管理大数据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操作性风险
a、信息安全风险(黑客入侵,或利用员工手持设备造成信息泄露)
b、数据分析风险
大数据分析方法依赖于“过去决定未来”的特点,但如果遇到需要突破性创新的情况就会暴露出弱
点,除非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客户信息,否则难以对这种转变做出预测。如果将拥有用户交易数 据的电商企业(如阿里、京东)和拥有用户非结构数据的社交网络企业(新浪、腾讯)的二者数据进 行融合,既是解决预测风险的方法,也是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发展趋势。
(3)法律风险
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中,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应用,也涉及到拥有大数据的企业跨界金融涉及 金融监管的问题。由于大量的客户信息所隐含的商业价值逐渐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导致近年来对个人信 息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第一届 中国金融科技大会2016”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大数据的应用与价值的挖掘,不能以牺牲个人数据财产权 为代价。应通过严格的执法和行业的自律,确保大数据在产权清晰、权利保障有效的框架下发挥更大的 价值。数据所有权的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源。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收集和滥用个人用户信息的主体众多、渠道隐蔽、方式先进,导致被侵害合法 权益的个人用户举证难度极大。
8、大数据金融发展趋势
(1)电商金融化,实现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2)金融机构积极搭建数据平台,强化用户体验
(3)大数据金融实现大数据产业链分工
大数据按照信息处理环节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存储及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显化、产业 应用等六个环节。数据的存储、管理的方式决定了数据的存储格式,而数据如何存储又限制了数据分析 的深度和广度。由于相关性极高,通常由一个厂商统筹设计这两个细分环节更为有效。
数据是企业重要资产,而且随着数据产业的发展,将会变得更有价值。但封闭的数据环境会阻碍数据价值的实现,我们需要合理的机制在保护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开放数据,使数据得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