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501 1
2016-07-22

一、财富的分类及增长机制

1.财富的分类:基于功能的视角

——消费性财富。消费性财富主要维持人的生存、提升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食品、服装、基本住宅等功能各异的消费资料,随着人口的增长消费性财富的总量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消费性财富增长最终表现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可以通过人们的营养水平、预期寿命、婴幼儿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

——增长性财富。增长性财富以实现财富扩张和增值为目标,主要表现为能创造利润的各种资产,比如:实业、房产、古董、贵金属以及金融资产等。增长性财富是人们主动追求财富增长的结果,受风险偏好、预期利润以及专业知识等因素影响,该类财富没有增长边界。

——两者之间的关系。消费性财富是增长性财富的前提,也需要增长性财富所提供的收入,消费性财富为增长性财富的增长提供市场。增长性财富中的实体产业依赖于消费性财富所提供的潜在市场空间,实体产业通过生产能满足人们潜在需求的产品获得利润,实现增长。增长性财富中的其他类型的资产的多以实体产业为基础或受实体产业发展结果的影响。

二、西方财富的增长机制:商业的逻辑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以及英国、美国等世界大国的崛起遵循商业的逻辑,利润是财富扩张的驱动力,以商业手段(销售产品)实现财富扩张。他们或者通过发现新的市场进行国际贸易或掠夺财富(西班牙、葡萄牙)、或是通过服务国际贸易(荷兰),或是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庞大而先进的生产能力然后向更广的市场销售产品(英国、德国、美国)

——消费性财富增长的渠道主要有自给自主和外部采购两种渠道。

自给自足供给型的消费性财富的增长主要受劳动力的数量及质量、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生产工具以及消费能力等因素影响。前三个因素决定能生产多少消费性财富,第三个因素决定了在特定的阶段将有多少消费性财富被消耗,两者的净额是消费性财富的增长额。

外部采购供给型的消费性财富的增长主要受收入、交易成本和供给能力共同影响。收入是外部采购的前提和刚性条件,供给能力决定消费者所能采购到的消费性财富的类型、质量和数量,交易成本则决定了买者实现外部采购所支付的时间、精力以及货币等方面的代价,这会影响到买者的净收益(当外购的成本大于外购的收益时,外购就会被取消),进而影响外部采购是否会发生以及发生的规模。

——增长性财富。利润是增长性财富增值最直接的推动力,因此该类财富的增长受获取利润的内驱力以及利润的实现程度等因素影响。

获取利润的内驱力反映了人们对于财富和利润的渴求程度以及相对应的成本的承受力,这是增长性财富增长的源泉和核心动力。西班牙、葡萄牙之所以愿意航海探险与其对财富和利润的极度渴望是分不开的。获取利润是人本性使然,除此之外还受一个地区文化(影响人们对利润的态度,儒家文化和西方的新教对利润就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历史(影响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稳定的预期是财富增长的前提)、制度(制度界定了人们行为的规则、规范,合理且可置信的制度是财富增长的根本保证。)

利润的实现程度反映的是利润内驱力的兑现程度,利润的实现程度对于后续人来说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获取利润是洞察商业机会并把这种潜在的机遇转化为现实的回报。洞察商机是获取利润的起点(利润并不会躺在地上让人们去捡,需要有心人去发现各种潜藏的利润,这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有天赋,也需要有商业氛围的熏陶)。生产是连接商机与消费者的纽带,只有生产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潜在利润才可能转化为现实回报。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决定了所生产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有两个来源:成本领先(质量相同价格更低)和差异化(质量更异价格更高)),生产要素市场的完善程度和有效性不仅决定了商人能否获得优质、足额的生产要素,同时也决定了要素供给者能否获得合理收入。产品市场是商人兑现利润的地方,市场购买力(购买力=人均收入*人口总量,其中人口总量是指可以商品可以达到的人口量,这是由交通技术决定)越强,商人获得的利润就越大,这激励商人投入下一轮创新,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财富增长是探索(需要开拓)的过程、是创新(需要思考)的过程,是承担风险(需要勇气)的过程,也是双赢(需要正确的竞争哲学)的过程。

三、中国财富增长的机制:分配的逻辑

在农业经济时代,耕地是创造财富的核心生产要素,人多地少一直以来是我国农业社会所面临的重要矛盾。图-1表明我国人均耕地在唐宋和清初呈现高峰,清雍正以后人均土地急剧下降。人多地少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农业技术进步对家庭财富的增长效应,而土地税、依附于土地的户税与丁税地租以及高利贷利息等导致农民创造的财富产生外漏,加之各种自然灾害和频发的战争,这些无疑都是农民家庭财富增长的制约因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贯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频繁的战争以及儒家思想对商人的偏见导致我国的商业一直以来发展滞后。当人们拥有财富之后会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因此人均寿命是衡量人们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相关史料和学者的考证,夏商时期我国人均寿命低于18岁、周秦约为20岁、两汉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35岁。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回顾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441949年中国婴儿死亡率为201‰,平均寿命为39岁左右。20世纪的前50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约为2025‰,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左右,平均寿命不到40岁,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



-1我国人均各地演化示意图


-2 我国古代战争频次图(次/年)

人多地少的农业生产现状以及严重滞后的商业导致民间积累财富的能力有限,而政府则通过土地税(包括依附于土地的户税与丁税商税(包括关税与市税)实现财富在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分配。广阔的领土可以极大的分散地区所面临的自然灾害、战争等个体风险,巨大的经济总量和相对固定以及以强势的国家政权为基础的税收确保了政府比个体家庭有更稳定、更多的财富积累。

我国特定的制度导致个体的财富积累必须依托于政府所给予的特权或保护才可以实现,政府主要是财富的分配者,或者说是财富的间接创造者,这也导致我国个体财富增长主要是通过财富分配得以实现。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坤、伍秉鉴和宋子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宋子文。宋子文从哈佛毕业之后迅速成为一名银行家进入金融行业,1923年,他给姐夫孙中山的民族组织提供经费,在1924年他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其创立的中央银行成为国库)1927被另一个妹夫蒋介石任命为财政部长。1933年秋辞去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院长等政府要职。他先成立了中国建设银公司,1935年中国银行改组后担任董事长一职。宋子文凭借着自己掌控的经济委员会、中国建设银公司、中国银行等三大工具营造出一个以宋氏家族为核心的官僚买办集团与托拉斯王国。《纽约时报》称宋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物之一,1999111日《华尔街日报》指出“宋子文被认为1940年代世界上最富有之人

——伍秉鉴。1783年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成立怡和行,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同文行成为广州十三行的领袖。据1834年伍家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而同时期美国最富有人的资产也不过700万元。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贸易额都达数百万银元,伍秉鉴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地在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和珅。和珅凭借乾隆对其宠幸,运用手中的权力构建了自己的财富帝国。和珅的财产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我们可以通过嘉庆的查抄清单来从侧面了解一下: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间、当铺75间;木材铺,药铺,酒铺,粮铺,旅店,古玩店,青瓷店,灰瓦店,车具店,轿子店总共100多家;赤金60000两、吉林人参1200柄、小珍珠230串、大金元宝(100两一个的)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15800元、制钱150万文、桂圆珍珠10串、大红宝石10个、大蓝宝石40个;银桌40桌、3尺以上的珊瑚树11支、衣服12300件、狐皮550张、貂皮850张、粗细皮56000张;铜器361万件、瓷器10万件、镏金八宝床24座、西洋钟700座、四季好衣服7000所有物品总计约10亿两白银。

——刘瑾。刘瑾深得武宗的信任和护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专擅朝政,操纵朝政,把持内阁,安插“六部”,还掌管明朝最精锐的皇家卫队――锦衣卫和特务组织,并建立了私家特务组织――内行厂。据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余万两(折合现币约38亿元)。据陈洪谟的《继世纪闻》记载:刘瑾被抄出的家产,有黄金1205.78万两白银2.59亿两。据《明史纪事本末补篇》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带人亲自查抄刘瑾家产共得“金二千九百八十七万两,元宝五百万锭,银八百余万两,另外还有宝石二斗,金甲二,金钩三千,玉带四千一百六十二束。

——忽必烈。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在北京建造了奢华的镀金宫廷,马可·波罗称忽必烈为“人世间前所未有的最强大的统治者,他拥有的臣民最多,土地最广阔,财富最充裕。”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占领了将近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现在的中国伊朗伊拉克缅甸越南和大部分的朝鲜俄罗斯。

四、总结

以商业逻辑为主导的财富增长模式以契约精神为核心,以稳定、可置信的制度为保障,以利润为行为激励,具有通道开放、规则公平、结果竞争以及行为可复制等特点,能吸引个体参与生产性活动、追逐利润“自下而上”地实现财富增长。以分配为主导逻辑的财富增长模式以关系为核心,以权力拥有者赋予的特权为保障,具有通道排他、潜规则以及行为难以复制的特点,吸引个体去参与追逐权力、营造关系网等非生产性活动,分配现有的财富。

      欢迎关注 公众微信号:极简经济学  


宗旨与理念

原创:原汁原味

思考:以经济学为视角解读商业世界

简单:以精炼的语言阐释复杂的现象

分享:观点的碰撞,思想的火花

乐趣:享受发现之乐

主要栏目

经济思维:以问题为导向,以关键词为主线,打开“经济思维”地图

经典选摘:经典(经济学、管理学)著作观点摘要、研究评述

商业洞察:国内外商业案例的剖析与品读

随闻杂思:简短的评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8-18 22:05:50
thank you for shar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