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金融工程(数量金融)与金融衍生品
4002 5
2009-06-11
美国银行业:震荡减轻了 <p></p>美国银行们,重新回到私有化的过程开始。 <p></p><p></p>《经济学人》/文 在美国,十家银行开始偿还ZF的资本。这些钱,是在2008年底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候注入的。现在,这会引起一片微笑吗?6月9日星期二,美国财政部批准了十家银行——其中有九家通过了由监管者进行的“压力测试”——允许其向问题资产拯救项目(TARP)还钱。这笔偿还来的钱,总计将达到680亿美元。对于美国ZF来说,这是一笔令人欣喜的资金。而这,还预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至少有一些银行,它们的境况,已经不再是那么摇摆不定了。 <p></p>虽然美国财政部并没有迅速确定到底是由哪家银行开始这种偿还。但是,很明显的是,那些通过了压力测试的银行们——包括摩根大通、高盛和纽约梅隆银行——将会争先恐后的把钱还上。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这些银行们的行动既迅速又响亮。它们希望,通过降低ZF的股权,它们能够消除后者对自己的影响力。而还钱给国家,同样也是一种广而告之的方式——我们已经重新获得力量了! <p></p>“对于金融业的修复来说,这种偿还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但是,我们依然有工作要做。”周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对此评论说。一些复苏的信号的确已经足够清晰。金融系统变得更加稳固,利润和股价也显示出生命的迹象。更加强大的银行们已经能够通过售出新的股票以获得现金流——自从5月份的压力测试以来,美国的银行们已经大约获得了1000亿美元——而此举可以置换掉国家资本,使之不再侵蚀它们的资本。反过来,对于盖特纳先生来说,他也能够用这笔钱来偿还公共债务,或者将其回收注入到那些依然需要更多资本的小型银行手中。 <p></p>前方依旧路漫漫。偿还掉第一批的680亿美元,是一个健康的开始。但是,ZF在银行们那里的总投入,大约是4500亿美元。假如市场或者整个经济形势再次转颓的话,投资者们对于新股的胃口,就将会消失掉。在所有的十家银行中,出于维持整个银行业系统的目的,有八家在去年十月份的时候,接受了来自ZF强制性性的资金帮助。虽然有一些个别的机构或许会宣称——它们是在一种并不情愿的情况之下获得这笔钱的。但是,ZF的这种干预却是必须的,它能够防止整个系统的崩溃。之前,银行们发现,它们手中拿着的,只是一些数以千亿美元计的难以估值的资产。 <p></p>即使是今天,所有的银行们的插头,依然插在美国ZF的生命支持系统的插座中。央行们在努力为银行们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对这种借款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规章。一些银行们想要设法在没有ZF担保的前提下偿还债务,但是,到2011年的时候,整个银行系统需要再次获得总额为25.6万亿美元的大规模资金。没有来自ZF的确凿的幕后支持,这一切将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银行们手中所持有的资产的价值,也是被庇护在中央银行资产购买计划之下的——而在一些具体的案例中,这种庇护还辅之以更加慷慨大方的会计规则。事实真相是:西方拥有着这样的一个资本不足的银行业系统,它被允许以自己的方式恢复健康。假如一个私有经营的行业,更多的是依赖于国家的话,那么,对防御进行储备和空间探险,都是很难去想象的。 <p></p><p> </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11 23:51:00

自由啊,自己亏了不是还有国家给吗,当然愿意了

赢也赢,输也赢,当然愿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2 02:10:00

True. If you think a CEO of a bank such as Citi makes >>$10M a year; but the US president makes $400K a year which was raised by Clinton from 250K a few year ago; 美国财政部长 only makes < $200K a year,then it is easy for bankers to make a preferenc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4 23:49:04
美国偏好私有制,可能是因为美国比较相信市场,觉得政府管理是缺乏效率的,对公有制怀有一种恐惧心理。而且还债是一种好的市场信号,等于告诉市场:我又活过来了。所以那么多银行都只好跟着还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6 00:00:53
私有制下的银行,更容易招揽人才。一方面,管理者的自由度较高;另一方面,管理者的薪酬限制较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8 10:56:39
美国的思想一贯这样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