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198 23
2009-06-12
<font face="宋体" size="5">不要误读了产业链中的6+1</font><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tbody><tr><td><div class="cnt" id="blog_text"><p><font face="宋体">大家好,我前一段时间曾提高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世界经济分工的低端,什么是6+1呢?其中的1,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生产制造,而6就是我们所说产品生产制造,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我以前我说过正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九美金的价值,而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font></p><p><font face="宋体">有的朋友看了以后很激动说,郎教授既然你说中国企业处于价值连的低端,那么我们现在搞产业整合,搞价值链就可以了么,那我告诉你你想到的都是错的!而且我告诉你欧美国家的企业就是可以搞6,而你中国就只能搞1!这就是产业链分工,你中国已经被分在了这个1上!</font></p><p><font face="宋体">大家要搞清楚一个事实就是欧美列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在这个过程中欧美国家的成为列强的过程其中也不缺少企业管理精神和管理实践是经过长时间的沉垫的,你一般人要想在很短时间内要想学懂并且能够应用,不要说一半,能到10分之一就不错了!</font></p><p><font face="宋体">从表面上来看我们的企业有很多选择,至少为人所知的就有三种:一是成本领先策略。一种是差异化策略,还有一种是专一化策略。但是如果我们具体的到一个企业当中,你会发现这些策略是根据企业自身条件而决定的,并不是你想怎么就怎么样的。这就像我们的姚明先生能打NBA,而郎咸平就不能打一样的道理,这里有个个人条件和体质的限制。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无限制的想作什么就做什么,我告诉大家也许我今天在这里不是讨论经济方面的内容了而是在开演唱会了!你不要老是羡慕别人(外企),50%以的的销售毛利率,那是不对的!</font></p><p><font face="宋体">这个6需要的先决条件是我们的企业在创新方面有很强的的能力,品牌要有很强的感召力,在营销方面,也需要很强的能力,但你去看看我们很多的企业叫什么品牌,充其量不过是个招牌的意思了!我说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北京全聚德烤鸭在中国人眼里就是一个金字招牌而已,但用外国列强的手里将会是一整套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你吃全聚德烤鸭时,你吃的是什么?中国的民企老总肯定会人家看中的是我的这块金字招牌吃的是我的金字招牌,而我告诉你实际上我们老百姓吃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文化,如果你没有这种地道的中国故都的历史文化和几代人的经验作佐料的话,全聚德一只烤鸭充其量卖到50元一只肯定没人买!你信不信?所以,大家要理解我所说的产业整合是有先决条件的!只有你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次,你才可以搞6+1,不然搞一个死一个!你信不信,不信?你一定第一个死!——我不说你第一个死而是你的企业第一个死!因此我所说的这个6是价值非常高的一个领域,但是当我们看着别人过年吃满汉全席时,我们是否相过自身有这个能力和有这个条件吃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font></p><p><font face="宋体">现在结论出来了,我所谓的6+1是告诉在产业链分工中哪个环节价值最高最易创造价值,而不是叫你都去搞产业升级,这一点我曾以巴莎的案例来说明我的观点。我想说的是无论你采用那条路径,我觉得你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准行来的本质,创造你的核心竞争力,你才能成功!这方面的内容大家去看看我以前关于行业本质的相关论述就能理解了,在这里我不多说了,你们自己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吗?好的好的今天就到这里!再见!</font></p></div></td></tr></tbody></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2 11:45: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15 11:19:34
教授的文章嬉笑怒骂,但是语重心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5 13:37:23
对郎老师的产业链理论有了更多的认识
值得思考和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在分析案例或者学习人家的所谓成功法则时
我们忽略一点,就是科学是可以复制,经验是不能复制的
另外在案例分析时不要局限在某一个点去思考,而是给予整个企业所处的状态
企业具备的资源以及系统的思考方法去分析案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5 13:38:31
对郎老师的产业链理论有了更多的认识
值得思考和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在分析案例或者学习人家的所谓成功法则时
我们忽略一点,就是科学是可以复制,经验是不能复制的
另外在案例分析时不要局限在某一个点去思考,而是给予整个企业所处的状态
企业具备的资源以及系统的思考方法去分析案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5 18:43:11
强行推进超前的产业政策,这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而不是建设.中国真的做好产业升级的准备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5 20:03:06
郎咸平老师提醒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