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高盛不可能去养猪,是想收购整条产业链
郎咸平:高盛不可能去养猪 是想收购整条产业链
2008年09月11日 09:16凤凰财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我们节目嘉宾组成的变化也反映了现在经济是重中之重,是吧,过去我们嘉宾里没有经济学家,现在郎教授,成了我们的“御用”,然后还有咱们唐清建先生,《中国经营报》的主编,就是坐台的。
唐清建:陪聊。
窦文涛:但是话题从你那儿出来的。
唐清建:对。
窦文涛:最近甚嚣尘上,国际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
郎咸平:对。
窦文涛:说怎么银行养起猪来了,说高盛养猪,说这还是《中国经营报》最早曝光的,怎么回事?
唐清建:当时是我们记者得了这么一个信息,然后说是高盛“养猪”,高盛在“养猪”呢,反映给我们编辑部了。我们当时正在开选题会,当时谁都不相信,高盛怎么会养猪呢?后来我们要求那个记者再去深入的看一看,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最后的结论还真是,真的在养猪。
窦文涛:难道养猪比投资银行暴利还高。
郎咸平:那当然,这个我想我有必要做个解释。第一我们是由这个题目来唤起观众的注意,可是里面积极意义重大,一定会超出大家的预期。
各位想想看,高盛为什么要养猪?因为我们中国人不养猪了,那么更严重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养猪的民营企业讲,在去年、前年它所面临的投资银行环境急速恶化,包括饲料价格上涨、猪瘟,因此他就不想养了,他做什么事呢?他有把应该买小猪的钱,不买了,拿去炒股,就这种穷炒股现象是非常危险,因此造成猪肉价格上涨,到最后你发现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当你把当大猪宰了之后,你发现后继无猪。
唐清建:而且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当时南方雪灾的时候,南方雪灾道路给封了,封了以后南方很多饲料加工厂的饲料运不到北方来了,那个时候饿死了很多小猪,还有母猪也饿死了不少。
郎咸平:而且现在政府在补贴养猪,比如说养头猪可能是二三百块的补贴,甚至你把猪养死了的话,还给你五百块丧葬费。
窦文涛:还有丧葬费,那现在猪权高涨。
郎咸平:对。
窦文涛:我发现今年还真是什么事都跟猪有缘,地震还不是出了一个“猪坚强”,然后国足现在也被称为“国猪”嘛,猪其实不应该歧视的,照你那个理论说什么股房肉,股房肉,原来股和房都是肉。
郎咸平:补贴之后他还是不养。
唐清建:是。
郎咸平:为什么?因为补贴的金额弥补不了他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损失,所以他计算不养。好了这个市场是空出来的,猪肉价格按照官方的统计涨了76%-100%以上,如此暴利的行业,怎么能不进?
窦文涛:所以投资银行它多贼啊,我这么看,当然你们的报导也有夸大之嫌,人家高盛出来说,就是我高盛养猪,不是说我高盛的员工提着篮子去养猪。
唐清建:参股的公司。
窦文涛:对,人家讲了我们可以排除高盛有员工在养猪,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无风不起浪,如果高盛真的没有投资养猪业,那可以光明正大给各界一个解释,但目前看高盛似乎没有要做解释的想法。就是说国内农业和相关的衍生领域,高盛的身影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比如说有人举例子,好像你也提过。
郎咸平:对。
窦文涛:其收购国内最大的肉食加工企业双汇,起了大波澜。
唐清建:对。
郎咸平:对,河南双汇就是整条养猪产业链的一端,就是做火腿肠的,那么各位请注意,高盛这次所谓的养猪,所谓的收购。这是一个目前在08年之下,一个非常新鲜的国际行为,叫什么?叫从此以后我们进入到一个产业链竞争的时代,已经不是所谓的产品跟产品竞争,不是的,也不是公司跟公司,也不是企业跟企业,而是整条产业链的竞争,那是我们中国人从未经历过的。
窦文涛:就是你原来说的“6+1”?
郎咸平:对,但是今天没谈,可能观众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窦文涛:制造。
郎咸平:对,还有很多大物流的环节,包括什么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养猪后面的加工、产品的设计、包装,还有物流。
唐清建:对。
郎咸平:批发零售呢,那都是另外的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是最赚钱的,模拟那个所谓制造猪肉的环节,是不太赚钱的。
唐清建:是。
郎咸平:所以高盛它不可能去养猪,它一定是收购整条“6+1”的产业链,这是一定的,因为利润最大就是六,而不是一。
窦文涛:现在我是听到很多传言,不光是说高盛。说是在福建那边也是有一个国际外资机构,悄悄向养猪业渗透。
郎咸平:对。
唐清建:是。
窦文涛:这个趋势是有的。
唐清建:现在是这样,以前谈到养猪,大部分就说农户养,农户因为他在自家院子里面嘛,饲料也是自己家里的。
郎咸平:剩饭。
唐清建:对,没什么成本,现在农村的农户基本上不养了,不养猪了,改成什么专业户养猪了,专业户一养猪了以后,他的成本就上了。
郎咸平:而且数量也不够。
唐清建:对,而且数量也不够,成本一上来以后,直接引起猪肉价格上涨。
郎咸平:而且你养猪来看的话,你发现外资现在是大量进入中国,我给你们一个数据,中国进出口总额的55%是外资,中国高科技的出口87%是外资,连养猪都开始走外资了,连粮食都开始走外资了,你还怎么得了这个国家?最近国际大行,农业大行开始进入中国的粮食局。
窦文涛:什么是进入中国的粮食局?
郎咸平:因为粮食局改制,也是你报道的,你讲讲。
唐清建:我们刚刚报导,就是中国有一个粮仓,现在是在四平,因为基层粮食局全部亏损,这个时候就大拍卖,就是这个谁来买,谁来买?就是有点亏损,亏损以后政府背不起这个包袱了,就卖了。
还有一种情况更可怕,就是我们记得在河北的一个地方采访,也是因为基层粮库,就是亏钱,没生意做,怎么样办?然后就把粮库租借给外资用,外资买来粮食没地方放,你就放我这,所以这个东西就更可怕,就是说你看到中国粮仓很多粮食都是满的,但是一打开以后,不是自己的,别人的。
窦文涛:看粮仓的新闻就是说看粮仓的都是贼嘛,偷粮食出去卖,这就就像原来上《诗经》说的“硕鼠、硕鼠”
唐清建:你说那情况是90粮库,当时是在东北的一个粮库,那个是一个。
窦文涛:所以你看过去咱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光吃粮食,吃猪肉,很少关心这个链条起端,现在发现真是个问题了。
窦文涛:还有什么事跟我们透露?
郎咸平:我就说像这种现象,我觉得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我们各地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盲目的招商引资,我个人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我不应该反对国际化的。
窦文涛:但是我看你像社会主义经济学家。
郎咸平:对,因为我是最中立的,我了解他们的问题,那么今后外资大举进入中国,比如说我们以前谈的热钱的问题,部分热钱,比如像采访的10亿美金进入股市,或者偶尔进入楼市,但是这么钱的话,接近2万亿的外汇。
唐清建:对。
郎咸平:不是外汇,是两万亿美元的热钱,它去哪里了?除了抄底,除了股市之外,楼市有没有?有的。但是真正最主要的是进入中国的制造流通的领域,大量收购,这是最可怕的。而且我刚刚讲那个数据,还有汽车零配件,高端市场90%都是外资。
窦文涛:原来我鲁钝,你再给我推演推演,比如说多少份额都是外资,比如说将来养猪业都是他们的了,那怎么呢?对我们有什么祸害呢?
郎咸平:也就是说我们最基本的民生必须品价格的定价权你就丧失了,定价权太重要了。
唐清建:对。
郎咸平:我们出口为什么这么艰难?我们趁着这么高为什么不能提价?因为所有的出口产品,大部分出口产品定价权在外国人手上。所以我就一块钱买你的芭比娃娃,你想怎么着?你不做,他卖十快钱,我收购你中国人的是一块钱,我就是一块钱,你成本是一块二,我还是给你一块钱,爱做不做,因为你没有定价权。
唐清建:对,包括外资现在进入了水务市场也是这样,他垄断一个城市的水务市场。
窦文涛:水啊。
唐清建:你这个时候定价权全部没了,我这个价格想多少钱就多少钱?是吧。
窦文涛:我看我这个老土,我概念当中这些基本的资源都不一直是国家管的吗?国家有的吗?现在都不是这样的。
唐清建:对。
郎咸平:我举个例子。
唐清建:很多地方开始拍卖出租了。
郎咸平:我们现在放弃的什么?我们现在放弃的不是一个补仓的问题,不是养猪的问题,而是放弃定价权,这个是最可怕,因此美国人,不讲美国,欧美各国他们目前真正争取的是就叫做定价权。
窦文涛:它通过什么能力争取到定价权?
郎咸平:我举个例子,美国银行在去年年底公布由于次贷危机他们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失,但是透过建行的上市,他们赚到了13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文涛同志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出了100块,我们全国13亿老百姓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为此而出了100块,被都他们席卷而走了,为什么?
唐清建:怎么讲?
郎咸平:因为建行上市定价权不是我们的,是国际金融调价的“马前卒”所做定价权,理解我的意思吗?四大行上市的结果我们会遭到损失的原因定价权是他们的,他们给你什么价格,你就是什么价格,他们席卷大部分的利益,因为定价权跟养猪一样。
窦文涛:我比如说持有这个建行的股票的话。
郎咸平:当初你上市的时候我给你一个低价上市,比如说应该十块钱,我给你两块钱,那不像芭比娃娃一样吗?零售价十块钱,我给你一块钱。
窦文涛:但是这个定价权,你比如说我想我们是不是有什么《反垄断法》,就不让你一家独大,你是不是就不能得到定价权?
郎咸平:哪那么容易啊,中国的司法机构缺乏执行力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今天不是有没有法律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办法,公正公平的执行这才是我们司法机构的问题。
窦文涛:你说他说的这些问题难道没有引起我们学界、业界的警惕吗?
唐清建:也有。
郎咸平:当然有了,大部分比较聪明的。
唐清建:引起关注的还毕竟是大的产业,大的项目,还是有一些小的项目和小的设施那个都是偷偷办的。
郎咸平:我那个定价权解释的够不够清楚?
窦文涛:还不太清,你再给我解释解释。
郎咸平:还不太清楚。
窦文涛:你比如说它怎么就能够说,假如说当然是一个传言,假如说高盛假如它垄断了养猪业,是不是它就可以决定猪肉?
郎咸平:当然是,因为整条产业链里面,我们不是讲“6+1”嘛,真正定价权是6,是透过批、零售。
窦文涛:咱们前一阵儿国家政府说你要控制粮食、肉的价格,这还不有政府的作用吗?
郎咸平:你卖给老外嘛,所以定价权就给他拿走了。
唐清建:现在是这样,现在国内养猪产业,包括农业产业,有一个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比较散,那高盛进来以后,它想整合一个行业。
郎咸平:因为大家都是小个体户。
唐清建:对。
郎咸平:所以你高盛只要控制养猪的5%,就取得了定价权了。
唐清建:就OK了,就高盛进来以后,他想制产业的成本特别低。
郎咸平:对,你懂的意思吧,全国养猪是一百万养猪户,每个人都控制很小的比例,高盛只要进来控制5%的,就取得定价。
唐清建:相对控股。
窦文涛:那我明白了,就比如说国外的资金,它要操控中国的一些很基本的一些产业,那么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如何抵御呢?
郎咸平:按照法制化的规则你不准做。
窦文涛:不准做?
郎咸平:当然是。
窦文涛:能说不准做?
郎咸平:当然可以,那我们收购美国油田,他们也不是不准我们做嘛,有什么不行呢?
唐清建:这个方面还是应该要管的。
郎咸平:当然要管的,这是政府的行为。那么这很可怕的,他说我们只收购百分之几的股权,开玩笑,百分之几,比如说它只收购百分之几的股权,占中国的份额很小很小,很小就有定价权,你比别人更小。
唐清建:对,所以说它那个规定还是跟实际有些出入的,比如说有些行业它规模就很分散的地方。
郎咸平:养猪就养猪。
唐清建:如果去给5%、6%、10%这样的话它都相对控股了。
郎咸平:那就是它决定猪肉价格了。这就叫定价权,他说猪肉过去是5块钱一斤,从今天开始5.5元了,那所有小养猪场都是5.5元,大部分决定价格。
窦文涛:那以后我们拜码头就拜国外资金了。
郎咸平:高盛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了。
窦文涛:你看我跟你念点材料,就像有一个振邦科技也是募集资金,改投生猪养殖产业,进行总量为年产18万头断奶崽猪,断奶的小乳猪的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就是说很多企业甚至外资都加入这个行业,但是业内人士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分析并不一致,目前来说,养猪似乎很赚钱,但这个好景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郎咸平: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什么都不懂。
窦文涛:就你懂。
郎咸平:我告诉你吧,可以这么说,我跟你讲,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取得定价权比什么都重要?
唐清建:对。
郎咸平:我们到现在还不懂定价权的重要性,你认为这样讲就算了,养猪的前景大,前景不明,风险大,这不是重点。你前景不好也好,你风险大、风险小也好,只要取得定价权就一定赚钱,就这么简单。
唐清建:对。
窦文涛:这让我想起像香港黑帮电影里边讲的,就是划市权,这个夜总会行业都是我的,这样就什么都听我的嘛,对吧?
郎咸平:而且你看就算养猪的前景不好,你们都是那么小的养猪户,首先你们造成打击,它这么大,它扛的住。
唐清建:抗风险能力强。
郎咸平:五块钱一斤猪肉,经济不好,四块钱,所有养猪贩都倒了,它不会倒,所以说还是定价权。他把五块降到四块,它一个人独存,别人都死了,它再提价又好了是不是?
唐清建:有垄断地位,他可以打击竞争对手,打击竞争对手以后,形成自己的更大垄断一个地位。
郎咸平:主要看细则。
唐清建:然后进一步操控价格。
郎咸平:对,比如说你看现在猪肉太多了,市场不好,没问题,他有定价权是吧,五块钱减到四块钱,进来的时候倒闭了,那就好了,他提价了,十块钱,你怎么办?
窦文涛:那我来问你,比如说美国反垄断的情形是怎么样的呢?
郎咸平:美国不一样,美国对各行各业的都有,它《反垄断法》是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法条,因为美国法制制度不同,因此各行各业出现这种垄断行为,各政府就可以直接诉请法院来裁判。
窦文涛:你比如说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像大家都知道微软算不算在它的圈里它有定价权了?
唐清建:应该是的。
郎咸平:当然是的。
窦文涛:那大家就明白了。
郎咸平:你所谓的定价权就是垄断嫌疑,如果你没有定价权的话无所谓,市场真的是供需决定,那挺好。
窦文涛:那就是说好像让谁有了定价权是我们不能允许的,那再比如说再拿美国举例子,怎么反制微软呢?
郎咸平:司法。
窦文涛:就是打官司。
郎咸平:对,由美国政府来控告它。
唐清建:就是价格一定是大家协商出来的一个结果,不能说一家说的算,一家说的话这个市场就完了。
窦文涛:那最近咱们的《反垄断法》也是一个很多学者在聊的话题,我们这方面的推进怎么样?
郎咸平:你报导过,目前是什么“八大原则”五十几个条款,还早呢?
唐清建:现在是在原则阶段。
窦文涛:那为什么中国国内的这个企业不能够有这种垄断地位呢?
郎咸平:有垄断地位谈何容易?
窦文涛:国外大资金有这力量吗?
郎咸平:不是,你要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只是收购养猪,你就没有垄断地位,你一定要收购养猪的整条产业链,你才有定价权。如果你不收购整条产业链就没有定价权,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比如你刚才讲的饲料公司,它就是一个生产制造,后面的“6”它没有了,但是你缺乏后边完整产业链的话,你就没有定价权,所以就是说高盛进来就收购整个养猪的产业链。
唐清建:对。
郎咸平:而不是养猪,也不是养猪工业,你懂我意思吧,就是搞产业链。
唐清建:高盛养猪是我们为了传播的需要。
郎咸平:高盛我们真的不是员工养猪,我们难道不知道嘛。
窦文涛:但是也反映一个趋势,很多是悄不声的开始进入养猪种植业。
郎咸平:养猪的产业链,目的是控制养猪的定价权。
唐清建:实际上不仅高盛,实际上还有很多。
郎咸平:只是没报道而已。
唐清建:对我们媒体来讲,我们肯定关注来头大的,这样市场有比较好的卖点。
窦文涛:那你说现在要是这样的话,你现在对猪肉的价格,居民也比较关心,未来一段时间你觉得会怎么样?
郎咸平:那就不知道了,因为定价权不在我们手上,我无法预测。
窦文涛:高盛这个还没成为现实嘛。
郎咸平:你怎么知道没有呢?由于养猪非常散,它只要控制一个相对大股,就掌有整个市场定价权,你不要认为他控制100%,2%都有可能,如果大家都0.0001%,如果每一个养猪户都是0.0001%这么小的份额,它控制1%,它就有定价权。
窦文涛:所以说这个投资银行的人,我觉得眼光真的很贼。
郎咸平:这才是水平,它透过定价权把市场从不好的市场改成好的市场,可以把好的市场变成坏的市场。
窦文涛:对。
郎咸平:因此我说前景不明,你懂什么啊?它可以控制前景,因为整体不好,我就降价,把你们都淘汰出局之后,市场就好了。
窦文涛:对。
唐清建:就相当股票的大庄家。
郎咸平:它就是大庄家,他就是股市的庄家。
窦文涛:是猪市、肉市的庄家,肉欲极强,所以我说他当然是猜疑别人成性了。但是我也想起有些时候他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就是比如说国际热钱进中国,我当时私下里问他,我说咱们怎么不阻击,他说人家是高手,多少年的经验,你中国相关跟它对应的人,你是什么水准,什么经验,什么训练,你是不是这方面的高手,说起来还是人才缺乏。
唐清建:对,据我们接触外资的操盘手,就是有一个张先生,他设计那一套介入股市的方式、路径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监管手段,非常厉害,所以说到最后竞争什么?就是人才。
郎咸平:对。
唐清建:像我们现在这种监管,像我们这种对资本市场的认知水平,在西方,尤其在发达国家。
郎咸平:是很可笑的。
唐清建:对。
郎咸平:我们什么水平?大刀对洋枪的水平。
窦文涛:不是强大了吗?
郎咸平:就是八国联军那时的水平。
窦文涛:咱们不都是金牌大国了吗?还大刀对洋枪呢?
郎咸平:对。
唐清建:实际上这个是这样,东亚国家普遍这样。
因为补贴的金额弥补不了他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损失,所以他计算不养。好了这个市场是空出来的,猪肉价格按照官方的统计涨了76%-100%以上,如此暴利的行业,怎么能不进?
————————————————————————————
前面说国家补贴后都弥补不了养猪的损失所以猪农不养了
后面又说养猪是暴利行业
哪到底养猪是赚钱的还是亏钱的啊?
如果是赚钱的,郎教授呼吁一下叫中国的农民多养猪啊
如果是亏钱的,呵呵,高盛亏钱我不心痛啊。
郎咸平:五块钱一斤猪肉,经济不好,四块钱,所有养猪贩都倒了,它不会倒,所以说还是定价权。他把五块降到四块,它一个人独存,别人都死了,它再提价又好了是不是?
唐清建:有垄断地位,他可以打击竞争对手,打击竞争对手以后,形成自己的更大垄断一个地位。
郎咸平:主要看细则。
唐清建:然后进一步操控价格。
郎咸平:对,比如说你看现在猪肉太多了,市场不好,没问题,他有定价权是吧,五块钱减到四块钱,进来的时候倒闭了,那就好了,他提价了,十块钱,你怎么办?
——————————————————————————
“降价倾销”(低于成本价),打倒竞争对手后以获得市场垄断地位后再提价
呵呵,问一下大家,现实中如果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怎么郎的话自己自伤矛盾啊. 郎在自己的书里面还很详细的论述过 不可能垄断的行业. 当时他还举了很多潜在垄断性更强的行业 来论述 为什么不可能 垄断.
不信自己去看看郎的那本书, 思维, 还有科幻 这些. 里面关于 斯乐, IBM 等等的例子.
我就不相信养猪的 进入门槛和 垄断能力, 能比 那些掌握了大量专业技术 专利和 高资金准入门槛的 行业要高.
拜托都去把视频看完再说话,不要看了几句就胡扯,你要这样,谁的话都不对,郎说的是:
高盛不可能去单单养猪,而是投资屠宰,加工,现代化养猪场,终端,例子就是入股河南双汇。我们的养猪产业都是小打小闹,利润被中间商所得,所以单单养猪利润很低,而且中间商也都是散户,市场份额不超过1%,高盛只要收购5%甚至3%,就足以掌握话语权,这时候才会利用成本优势,压死其他中间商,最后才提价,现实中P&G,沃尔马,家乐福不是就在这样做吗
拜托都去把视频看完再说话,不要看了几句就胡扯,你要这样,谁的话都不对,郎说的是:
高盛不可能去单单养猪,而是投资屠宰,加工,现代化养猪场,终端,例子就是入股河南双汇。我们的养猪产业都是小打小闹,利润被中间商所得,所以单单养猪利润很低,而且中间商也都是散户,市场份额不超过1%,高盛只要收购5%甚至3%,就足以掌握话语权,这时候才会利用成本优势,压死其他中间商,最后才提价,现实中P&G,沃尔马,家乐福不是就在这样做吗
沃尔马,家乐福 有这样做过吗?他能这样做吗?别笑死我了.你前面又说整条产业炼,可是P&G,沃尔马,家乐福他们有的也只是终端.他有这个能力吗?
你把中间商当成傻瓜啊,要是谁真的这样做.中间商也会自己去扶植另外销售终端.甚至中国的老百姓也会去 士多, 小超市,和相对没有那么大规模的超级市场等等去买. 而且你认为 沃尔马,家乐福就能死死的铁板一块.
至于说整条产业链,掌握整条产业链的企业多的是,但是没有一个能够有这样的谓定价权.倒是历史上,以为有这整条产业链就尝试这样做的,最后结果都死的很惨.朗自己的书里面就介绍过,你自己去看看. 而且论述这些商业策略的书多的是,你可以自己去好好的看.
唯一的例外就是 石油,电信这样的企业.或者说, 除非是有非常强大的利基的行业.否则根本就不可以做到这点.
整条产业链,就是属于垂直体系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大不了,好用来抄作的.各种产业链体系的布局,专业的战略管理的书和案例进行讨论的就已经有不少了.
沃尔马,家乐福 有这样做过吗?他能这样做吗?别笑死我了.你前面又说整条产业炼,可是P&G,沃尔马,家乐福他们有的也只是终端.他有这个能力吗?
你把中间商当成傻瓜啊,要是谁真的这样做.中间商也会自己去扶植另外销售终端.甚至中国的老百姓也会去 士多, 小超市,和相对没有那么大规模的超级市场等等去买. 而且你认为 沃尔马,家乐福就能死死的铁板一块.
至于说整条产业链,掌握整条产业链的企业多的是,但是没有一个能够有这样的谓定价权.倒是历史上,以为有这整条产业链就尝试这样做的,最后结果都死的很惨.朗自己的书里面就介绍过,你自己去看看. 而且论述这些商业策略的书多的是,你可以自己去好好的看.
唯一的例外就是 石油,电信这样的企业.或者说, 除非是有非常强大的利基的行业.否则根本就不可以做到这点.
我只能说你见识不够了
中间商都是小商户,没法和一个整合了完整产业链的强大对手抗恒的,如果他不是傻子,要么跟着走,要么做区域市场,要么就转行
沃尔马和家乐福,它们控制范围不仅仅是卖价,更主要是订单式送货,促销支持,低价供货,无条件退货,入场费,赊账,长回款期等等优惠,你问问全国性做快消的,几个不是赔钱或者微利供货的,而且沃尔马和家乐福是以打造全球供应链和本地供应商体系,对冲汇率风险的,怎么可能就是终端呢
多头垄断和单头垄断不用看郎的书,随便挑基本营销学的书就有介绍,这些公司是掌握定价权的,因为他们掌握着供给,这个在很多行业可以找出例子
我只能说你见识不够了
中间商都是小商户,没法和一个整合了完整产业链的强大对手抗恒的,如果他不是傻子,要么跟着走,要么做区域市场,要么就转行
沃尔马和家乐福,它们控制范围不仅仅是卖价,更主要是订单式送货,促销支持,低价供货,无条件退货,入场费,赊账,长回款期等等优惠,你问问全国性做快消的,几个不是赔钱或者微利供货的,而且沃尔马和家乐福是以打造全球供应链和本地供应商体系,对冲汇率风险的,怎么可能就是终端呢
多头垄断和单头垄断不用看郎的书,随便挑基本营销学的书就有介绍,这些公司是掌握定价权的,因为他们掌握着供给,这个在很多行业可以找出例子
相关的如何应付垄断,你就去看看INTEL 和AMD 的案例就最明显了.
你到底对于产业链有没有一点点认识的啊,救命啊.假如连这些都不具备,还做个屁终端商啊.哪一个 具备规模的终端销售商没有这些啊.至于对冲汇率风险, 要是他不对冲 汇率风险.我真的怀疑他这些企业是不是没有脑子了.
原来看营销学的书的,怪不的就这个水平.我直接建议你从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开始 好好补习一下.
就像澳洲, COLES, SAVE WAY 这几家企业,寡头程度远比中国的百货行业强. 但是你自己去看看好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19:31:14编辑过]
因此他就不想养了,他做什么事呢?他有把应该买小猪的钱,不买了,拿去炒股
-- --郎大师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了,现在股市不景气,猪农们是不是又回去养猪了,猪肉价该降了呢
高盛不可能去单单养猪,而是投资屠宰,加工,现代化养猪场,终端,例子就是入股河南双汇。我们的养猪产业都是小打小闹,利润被中间商所得,所以单单养猪利润很低,而且中间商也都是散户,市场份额不超过1%,高盛只要收购5%甚至3%,就足以掌握话语权,这时候才会利用成本优势,压死其他中间商,最后才提价,现实中P&G,沃尔马,家乐福不是就在这样做吗
中间商都是小商户,没法和一个整合了完整产业链的强大对手抗恒的,如果他不是傻子,要么跟着走,要么做区域市场,要么就转行
1、你说的和郎咸平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他是说用3%就可以获得话语权,压死所有中间商(在中国这根本不可能),然后提价。
(呵呵,这是养猪,又不是养鲸鱼,你提价,我又回来了。)
你说的是,由于“产业链”整个被外资占据(麻烦自己计算一下中国猪肉产业链吧),
所以其他人只能跟着走或者转行。
这可不是圣圣相传啊,而是阉割。
2、你不断高喊“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都不懂”,我就说两句最简单的道理吧。
A 我国生猪的屠宰量,7月份是1000万头。收购价格15元/公斤,生猪体重平均90kg吧,少算点。
一个月全国的猪肉市场的收购价格是多少?(这还不包括难以想象的交易费用)高盛准备拿多少来养猪?
B 我国的猪生产属于国家重点监控,而且是极高度分散的养殖和高度分散的屠宰销售体系,
更别说中国政府和西方国家政府的巨大区别了:政府让企业吃什么,企业想不吃都不行。
说的够明白了吧。
再不就想想铁本,那可只是动了地方政府的奶酪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5 19:54:02编辑过]
郎大师类似的逻辑还见于此公对2007年深圳房价暴涨的解释:
房价暴涨是因为企业经营环境恶化,企业家把工厂关闭了把钱拿去炒房
现在深圳房价下跌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深圳企业经营环境好转,企业家把房子卖了,重操旧业了呢
对同一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够自圆其说的可能有一百种,不过也可能都是不着边际的解释
为什么?因为补贴的金额弥补不了他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损失,所以他计算不养。好了这个市场是空出来的,猪肉价格按照官方的统计涨了76%-100%以上,如此暴利的行业,怎么能不进?
-- --郎大师您要说什么,养猪究竟挣钱不挣钱啊?
郎咸平:批发零售呢,那都是另外的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是最赚钱的,模拟那个所谓制造猪肉的环节,是不太赚钱的。
唐清建:是。
郎咸平:所以高盛它不可能去养猪,它一定是收购整条“6+1”的产业链,这是一定的,因为利润最大就是六,而不是一。
窦文涛:现在我是听到很多传言,不光是说高盛。说是在福建那边也是有一个国际外资机构,悄悄向养猪业渗透。
郎咸平:对。
-- --刚刚说完养猪不挣钱,后面马上认可“有一个外资机构悄悄向养猪业渗透”,看来这个“国际外资机构”真是当代白求恩啊,什么行业不挣钱去什么行业
郎咸平:而且你养猪来看的话,你发现外资现在是大量进入中国,我给你们一个数据,中国进出口总额的55%是外资,中国高科技的出口87%是外资,连养猪都开始走外资了,连粮食都开始走外资了,你还怎么得了这个国家?最近国际大行,农业大行开始进入中国的粮食局。
窦文涛:什么是进入中国的粮食局?
郎咸平:因为粮食局改制,也是你报道的,你讲讲。
-- --好在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不是正吃饭,要不电脑一定被我喷了一屏幕米饭了:
“农业大行(姑且不提这个新鲜词是哪来的)进入中国的粮食局”,出现口误就出现口误了吧教授,支支吾吾的把皮球踢给别人也太不厚道了。主编也比较猛,竟然对这问题回答的有板有眼
还有一种情况更可怕,就是我们记得在河北的一个地方采访,也是因为基层粮库,就是亏钱,没生意做,怎么样办?然后就把粮库租借给外资用,外资买来粮食没地方放,你就放我这,所以这个东西就更可怕,就是说你看到中国粮仓很多粮食都是满的,但是一打开以后,不是自己的,别人的。
-- --这里的逻辑是:别人的满仓比自己的空仓还可怕。
打开仓库大门发现粮食尽是别人的,难道比打开大门除了几粒耗子屎别无所有还可怕?自己不屯粮也就罢了,还不准别人屯粮
相关的如何应付垄断,你就去看看INTEL 和AMD 的案例就最明显了.
你到底对于产业链有没有一点点认识的啊,救命啊.假如连这些都不具备,还做个屁终端商啊.哪一个 具备规模的终端销售商没有这些啊.至于对冲汇率风险, 要是他不对冲 汇率风险.我真的怀疑他这些企业是不是没有脑子了.
原来看营销学的书的,怪不的就这个水平.我直接建议你从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开始 好好补习一下.
就像澳洲, COLES, SAVE WAY 这几家企业,寡头程度远比中国的百货行业强. 但是你自己去看看好不.
不好意思,我的实战经验比你丰富的多,经济学我看的更多,你不用看不起营销学,营销学远比你想象的有用的多,学科没有高下之分的,而且是互相联系的,请你搞清楚,如果这个都不具备,就不用来讨论了
再告诉你,澳洲最大的SUPER MARKET是WOOLWORTH,其次才是COLES,其他的K-MARKT 还有BIG-W是不和他们正面竞争的。而且你对产业的认识很可怜,我告诉你那么多,居然一点没看懂,你去查查沃尔马和家乐福的应付帐款和负债率你就看明白了,不研究案例,在这里空谈是没有用的,再用营销学告诉你一个事实,INTEL和AMD是多头垄断市场,所以他们才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当中,保持相当高的利润,去看他们的报表就知道了,你再看看,多家BENCH MARKET的家用电脑市场,
你说应付垄断,你看看微软的垄断什么时候被打破了、尽信书不如无书
1、你说的和郎咸平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他是说用3%就可以获得话语权,压死所有中间商(在中国这根本不可能),然后提价。
(呵呵,这是养猪,又不是养鲸鱼,你提价,我又回来了。)
你说的是,由于“产业链”整个被外资占据(麻烦自己计算一下中国猪肉产业链吧),
所以其他人只能跟着走或者转行。
这可不是圣圣相传啊,而是阉割。
2、你不断高喊“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都不懂”,我就说两句最简单的道理吧。
A 我国生猪的屠宰量,7月份是1000万头。收购价格15元/公斤,生猪体重平均90kg吧,少算点。
一个月全国的猪肉市场的收购价格是多少?(这还不包括难以想象的交易费用)高盛准备拿多少来养猪?
B 我国的猪生产属于国家重点监控,而且是极高度分散的养殖和高度分散的屠宰销售体系,
更别说中国政府和西方国家政府的巨大区别了:政府让企业吃什么,企业想不吃都不行。
说的够明白了吧。
再不就想想铁本,那可只是动了地方政府的奶酪的。

郎说的和我说的是一个意思,他说的就是产业链。
而且我解释了,这个产业特点就是小商家多,没有大商家,那么拿到绝对的控股权之后,利用成本优势降价,来打击中间商是可行的,前提是对垄断的监管继续这么不到位,而且整合的产业链利润是高于单产业的,如果坚持下去,拿到至少一半的市场分额是有可能的,然后事情就会按郎说的发生
然后你说政府让企业吃什么,企业就吃什么,那么你觉得是高盛的人脉广,还是一个小猪肉加工场的人脉广,即使是双汇这种企业,在政府的人脉也拼不过高盛吧,现在很多产业的高端都被外资吞并了,而且他们正在逼迫政府升高行业生产和销售标准,打击其他中小企业,这是现实发生的,汽车如果不是政府护着早就垮了,而汽车配件市场呢?看看高端吧
去医院开盒好药,看看厂家吧,有些行业黑幕就不再这里说了,反正按我的经验这些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wangfei8126, 你先好好的把中级微观的一些基本价格竞争模型给理解一下, 再说这些笑话. Stackelberg的模型 是非常经典的一个. 而且你要是 反向思维够强, 你完全可以通过产量对于 你自身的价格定位 进行 推算, 因为这些模型 本身就是依靠产量 之后通过 宣布价格去竞争的.
bertrand paradox 则是另外一个经典.
不过我知道大部分商科学生都没有任何中级经济学的基础.
不好意思,我的实战经验比你丰富的多,经济学我看的更多,你不用看不起营销学,营销学远比你想象的有用的多,学科没有高下之分的,而且是互相联系的,请你搞清楚,如果这个都不具备,就不用来讨论了
再告诉你,澳洲最大的SUPER MARKET是WOOLWORTH,其次才是COLES,其他的K-MARKT 还有BIG-W是不和他们正面竞争的。而且你对产业的认识很可怜,我告诉你那么多,居然一点没看懂,你去查查沃尔马和家乐福的应付帐款和负债率你就看明白了,不研究案例,在这里空谈是没有用的,再用营销学告诉你一个事实,INTEL和AMD是多头垄断市场,所以他们才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当中,保持相当高的利润,去看他们的报表就知道了,你再看看,多家BENCH MARKET的家用电脑市场,
你说应付垄断,你看看微软的垄断什么时候被打破了、尽信书不如无书
还居然好意思和我说什么实战经验.什么大学毕业的, 参加过多少项目, 接触过多少企业高层,操作过的资金有过多少, 有总给我拿出来晒晒.
我拜托你查查 INTEL和AMD 成长的历史. AMD 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另外一个是CANON .
wangfei8126, 你先好好的把中级微观的一些基本价格竞争模型给理解一下, 再说这些笑话. Stackelberg的模型 是非常经典的一个. 而且你要是 反向思维够强, 你完全可以通过产量对于 你自身的价格定位 进行 推算, 因为这些模型 本身就是依靠产量 之后通过 宣布价格去竞争的.
bertrand paradox 则是另外一个经典.
不过我知道大部分商科学生都没有任何中级经济学的基础.
不好意思,我恰好不是你说的那种混学历的学生,我认为需要的只是可以自学,可以旁听,这也是我到这个论坛来的原因。
我建议你学经济学MODEL和将来看到 营销学MODEL,先从限制性入手,先看看这个MODLE能不能用到这里,你再看看咱俩谁在讲笑话,你再去查查实际的价格,看看他们的财报,看看他们的市场定位策略,看看他们算不算是一个细分市场里的,你再说话
还居然好意思和我说什么实战经验.什么大学毕业的, 参加过多少项目, 接触过多少企业高层,操作过的资金有过多少, 有总给我拿出来晒晒.
我拜托你查查 INTEL和AMD 成长的历史. AMD 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另外一个是CANON .
实战经验一定要名校毕业,企业CEO才能参与吗,虽然我就是名校毕业,我劝你多自己动动脑子,不要总相信别人分析的东西,他们的成长史放在那里,难道他们的情况是一成不变的??你去查查MOTO ,NOKIA ,他们的成长史,他们的地位演变史,看看SONY最近的演变史,有谁是一成不变的
实战经验一定要名校毕业,企业CEO才能参与吗,虽然我就是名校毕业,我劝你多自己动动脑子,不要总相信别人分析的东西,他们的成长史放在那里,难道他们的情况是一成不变的??你去查查MOTO ,NOKIA ,他们的成长史,他们的地位演变史,看看SONY最近的演变史,有谁是一成不变的
MOTO ,NOKIA ,IBM这些企业的 成长史我就是太熟悉了, 所以我才知道 这种垄断 是根本不可能的.
郎说的和我说的是一个意思,他说的就是产业链。 (你说是就是吧,反正两位的说法都是有问题的。)
而且我解释了,这个产业特点就是小商家多,没有大商家,那么拿到绝对的控股权之后,利用成本优势降价,来打击中间商是可行的,前提是对垄断的监管继续这么不到位,而且整合的产业链利润是高于单产业的,如果坚持下去,拿到至少一半的市场分额是有可能的,然后事情就会按郎说的发生
(1、拿到绝对控股权是什么意思?你当整个国家的猪肉是一个公司吗,那应该叫产业领导地位。
2、你认为高盛靠兼并就可以拿到中国的一半的猪肉及其制品市场?我可不这样想。
3、你说降价可以打击中间商,如果我没理解错,应该是说逼着中间商入不敷出,卖工厂是吧?
问题在于,一开始高盛的产量能满足多少市场份额?你降价出售,高价进货,能维持到影响市场的那一天?)
然后你说政府让企业吃什么,企业就吃什么,那么你觉得是高盛的人脉广,还是一个小猪肉加工场的人脉广,(你说的有点不对吧,可是不是“一个”小猪肉加工厂,而是成千上万的小加工厂,还有一大批地方政府的favor,中型的加工企业。)
即使是双汇这种企业,在政府的人脉也拼不过高盛吧,现在很多产业的高端都被外资吞并了,而且他们正在逼迫政府升高行业生产和销售标准,打击其他中小企业,这是现实发生的,汽车如果不是政府护着早就垮了,而汽车配件市场呢?看看高端吧(高端是另外一回事,他们投资高科技企业,我还巴不得呢。说起汽车,我感觉早就应该兼并了,只是地方势力太强而已。)
(你可能离开中国太久了,你认为有钱就有关系,这是不错,但是有些关系,你想用钱买过来,
恐怕还不如不买合适。)
没空和你斗嘴了,看看飞船发射去,大家一起祈祷,一定平安回来啊。

MOTO ,NOKIA ,IBM这些企业的 成长史我就是太熟悉了, 所以我才知道 这种垄断 是根本不可能的.
你错了,这种垄断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即使不存在在整个市场,也会存在于不同细分,不同消费者,或者NICHE MARKET 当中,92年以前你听说过NOKIA吗,那个时候MOTO就是靠大哥大打天下,就是靠技术积累的成本优势打天下,后来为什么NOKIA可以后来居上,是因为他没有做FOLLOWER,而是去开发个性话产品,这个冒险获得了成功,适应了潮流,97-98年完成了超越,NOKIA的市场份额07是40%,而MOTO07年是15%,但是MOTO在北美依然垄断终端,用合作协议垄断,用渠道垄断,NOKIA唯一下降的就是北美市场
你再看看,汇源,纯果汁市场分额56%,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中国出了他们你能找出几家叫的响的可乐来
再说医药,你看看外企,各自有各自的领域,哮喘,肝炎就是GSK领头,癌症诊断就是罗氏,血糖市场就是拜尔叫的响,领头专家都是他们的客户,能不叫垄断吗
窦文涛:原来我鲁钝,你再给我推演推演,比如说多少份额都是外资,比如说将来养猪业都是他们的了,那怎么呢?对我们有什么祸害呢?
郎咸平:也就是说我们最基本的民生必须品价格的定价权你就丧失了,定价权太重要了。
唐清建:对。
-- --不知道是谁鼓捣出的“定价权”这么个东西,就算现在猪都是高盛养出来的,难道猪肉价格高盛就能随便定了?别人不会养猪吗?不可思议的是那个主编还捣蒜似的说“对”,幸好不是我喜欢的《经济观察报》和《财经》的主编,要不真大失所望了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