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环境是扩大内需的保障
李俊
   如何扩大内需,这是中国经济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通过家电下乡、积极财政政策等方式拉动内需,但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尽管所谓的“内需不足”有很多原因,但是如果没有法治环境的保障,扩大内需将变得非常艰难。
   面临金融危机,出口难度增大,因此政府希望企业能够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实际上,很多企业宁可在国际市场上艰难行走,也愿意把目光放在国内市场上。国内企业偏好国际市场,这是有原因的。相对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有一套法治环境,他们交易活动得到保证。只要把货物发给对方,资金就可以安全到达。因此,做出口对国内企业来说,节省了不少麻烦,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可是国内市场却不同,没有法治环境保障。很多时候,把产品生产出来,顺利卖出去了,但是还需要花很多费用去和对方要钱。没有法治环境保障的市场,交易双方都有顾虑的。今天把货物发给对方,但是却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才把钱汇过来。在这种没有信用保证情况下,做交易的风险是非常是大的。对于企业来说,流动资金是非常重要的,迟一天到账都可能导致致命的结果。相对来说,国际上市场有很多保障,尤其是欧美市场方面,企业是非常放心的。
    中国要扩大内需,出台多少政策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就是法治环境。一个地方竞争力,并不是技术先进程度、不是楼房漂亮程度,而是背后的软环境,需要一套完整的法治环境的。很多观点认为中国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起来的原因是技术水平,但是这种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其实,关键是法治环境,包括各种的软环境。没有良好法治环境,经济组织的成本就会非常高。对于中国来说,最迫切的改革就是如何建立法治环境,从而降低制度成本。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重要就是需要有一套法治环境的保障。只要法治环境建设好了,制度成本降低,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扩大内需要从建立法治环境开始。
                                                       2009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