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服务机器人竞争态势尚未到来,但是以Pepper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火了以后,很多人也期待加入服务机器人创业潮。
不过,“围城”内外都将面临各种压力。人工智能领域是无边境的,很多消费者也被一些影片感染,希望可以拥有大白、Wall-E、擎天柱。事实上,这些先进技术还未能普遍应用,价格与技术成熟度都在制约产业发展。体现价格和技术掣肘最平常的一个案例是,现在很多人买了扫地机器人,希望解决痛点,但是最后就不用了或者真正用的人并不多。
现在家庭服务机器人扮演的还是扫地、拖地的工具,真正的应用场合非常有限。其根本原因是不够智能,感知能力有限。机器人要做好家务,很多技术也要在本地实现,不能只依靠云端,要达到这个目标会带来成本的爆涨,大部分功能也难以满足。
乐观的一面是,技术和成本的挑战也意味着“围城”有突破口。机器人的“人”更多的是指软件、网络、大数据、智能传感等技术。在核心传感器等基础硬件领域,国内总体力量较为薄弱,但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大数据等软核心领域,可以成为国内服务机器人初创企业的发力方向。
服务机器人对集成和整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随着软件、网络环境、大数据、智能传感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和融合,集成变得相对容易,也大大降低了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