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骤然收紧,意味着什么?来源:财联社 作者:黄萌萌 2016-07-28 18:12:38 财联社28日讯,证监会官员近日指出,企业再融资募集所得资金不鼓励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并需详细披露募集资金的实际投向。不允许房地产企业通过再融资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偿还银行贷款。
今年房价足足比去年翻了一番到两番,再融资收紧,对房地产的影响首先是房地产公司的资金收紧,拿地没有之前那么疯狂了。这是否意味着,房子数量已定,根据供求关系原理,资金层面的收紧,拿地谨慎,也能够加大市场新房的销售量。
上市公司再审核新增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影响偏大,内容如下:
一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东,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取上市公司股份的,应直接认购取得,不得通过资管产品或有限合伙等形式参与认购。
二是收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投资构成中,募集资金不得用于支付员工工资、购买原材料等经营性支出;上市公司应按照实际用途披露募集资金投向,不得通过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变相将募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
三是金融类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可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并披露补充资本金规模的测算依据;房地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不得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拿地”。
收紧募集资金用途方向去了哪里?
“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投资构成中,募集资金不得用于支付员工工资、购买原材料等经营性支出;而用于铺底流动资金、预备费、其他费用等的,视同以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证监会发行部有关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应按照实际用途披露募集资金投向,不得通过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变相将募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
上述监管层人士在培训现场多次强调,监管当局不鼓励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此外,在确有必要并测算合理的前提下,配股、优先股和锁三年的定价定向非公开发行可将全部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锁一年的询价非公开发行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本次募集资金总额的30%;其他再融资产品均不得使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应结合公司资产规模、经营规模、资产负债率水平、非主业投资等情况,在根据报告期三年历史数据谨慎预计未来收入增长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结构的前提下,分析公司未来流动资金需求量。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视为补充流动资金。
上述监管人士还特别强调称,对于再融资的上市企业所属行业,金融类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可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并披露补充资本金规模的测算依据;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不得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尤其绝对不能用于“拿地”。
上市公司募投项目的五大问题
上市公司募投项目亦受到监管层关注,当前监管要求是,上市公司募投项目需要“投资实体经济、融资规模合理、有明确的投向。
证监会发行部有关人士表示,当前上市公司募投项目存在以下五大问题:
第一:部分上市公司轻主业,重短期股价,轻长期业绩,重市值管理,轻可行研究,募投项目的选择随波逐流;
第二:募投项目用于并购资金池等,没有确定的用途;
第三:募投项目的内容披露的背景信息很多,但缺少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的信息披露,具体的投资内容和商业模式不详;
第四:将自有资金进行的重大收购或投资,与本次非公开发行进行人为割裂;
第五:在发行部与上市部之间进行政策套利。
对此,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明确的是,募投项目的投资构成、募投项目的投资进度、募集资金的使用进度、投资主体及募投项目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房企上半年纷纷借巨债争“地王”
今年一二线城市“地王”辈出,房企真的不差钱?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房企发债规模已接近去年全年。
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2015年房企的公司债出现了明显的井喷,全年发债超4300亿元,是2014年的27倍还多;2016年截至6月13日,房企发债规模已接近4300亿元,相当于2015年全年的发债金额。
中原地产研究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5月31日,今年全国土地市场上总价超过15亿的有105宗地块,上一个“地王”井喷的年份——2013年,全国的“地王”数量也不过60宗。且今年“地王”溢价率更是动辄高达300%-400%,让市场瞠目结舌。
中国房地产协会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上市房企的资产规模在去年大幅增长,但是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利润率均值两项指标却继续下滑,处于从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在利润下滑的同时,上市房企的负债水平仍然较高,净负债率均值为96.09%,比2014年上升7.2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有息负债总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以大中型房企为主。其中,恒大、绿地位列前两位,分别为2969.06亿元和2398.75亿元,万达、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保利有息负债也超千亿元。大中型房企有息负债总额高企,主要由于重点城市楼市火爆,企业加快布局,资金需求量陡增,同时国内融资渠道增多、成本降低,以大型和国资房企为代表的单笔融资规模增大。
央行《2016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增加1.5万亿,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2.5%。快速涌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除了来自债券市场,还有银行贷款。
显然,房企是在背负巨债争“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