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 国泰君安证券策略分析师时伟翔:短期无通胀,但通胀预期会助全球经济走出危机
“在全球前所未有的通缩压力下,大家都在讲通货膨胀,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反过来证明,过去6个多月来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非常成功的。”6月17日,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说。
近期,面对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反弹,以及各国资本市场的大幅度回暖,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中央银行实行的数量型扩张货币政策,逐渐开始受到非议。其中,部分经济学家甚至发出担忧,如果各国中央银行不及时对现行的货币政策做出调整的话,世界经济可能将再次面临通货膨胀。
“现在对美国及全球的通胀担心是不必要的。”王庆明确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应该不会,也没有必要马上对现行的货币政策进行收缩,“对信贷增长快迟早会导致通胀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当全球实体经济需求仍然疲弱、产出缺口仍然很大的时候,我们认为,上述货币理论就会失效。”
具体到中国,王庆认为,宏观经济已经率先企稳的中国,未来12个月更不存在通胀风险。他指出,从1997年到现在,中国前后出现了三次通货紧缩,每次的表现都是出口大幅下滑、随后出现通缩。这一次,出口大幅下滑程度要远比前几次深,因此,很难想象中国会通货膨胀。
“最近几个月,中国房
地产市场出现的复苏速度、力度都比想象快,房地产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王庆认为,中国经济最坏时期已经过去,目前,房地产业的复苏是真实且可持续的,“2009年后半期、2010年我们应该关注房地产复苏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这恐怕会越来越重要。”
6月17日,虽然有IPO可能于月底重启的消息,但A股市场午后急升,地产板块放量上涨尤为突出。收盘时,沪指收报2810.12点涨1.23%,深成指报11040.49点涨2.25%。两市全日成交逾1800亿元,较昨日增近一成。
“经济复苏的良好预期给市场提供了信心。”当日晚间,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策略分析师时伟翔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复苏到扩张的转换过程中。
全球货币紧缩不该做,也不会做
《21世纪》:目前一个最热的话题是,大家开始担心通货膨胀了,而且很多人开始对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中央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非议,你如何看?
王庆:目前全球经济仍然是个明显的通缩局面,我想只有等真正的通胀出现的时候,各国恐怕才会在政策层面做出实质变化。
我觉得,至少今年内各国货币政策都不会有变化,尤其是紧缩政策肯定不应该做,也不会做。在这个当口,任何政策制定者都不会为一些未来不确定性的因素做一些政策调整。毕竟我们面临的还是一个危机处理、使经济避免重复最严重大萧条的状况。
信贷增长快、货币增长快迟早会导致通货膨胀是大家担心的理由。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当世界实体经济需求疲弱、产出缺口很大的时候,上述理论就会失效,通胀就不会产生。我们认为,不管是美国、中国以及世界经济,未来12个月都不存在通胀风险。
《21世纪》:那你如何看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及美元走势的疲软?很多经济学家担心,这将会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直接负面影响,甚至给未来埋下通胀的恶果?
王庆:美元之所以前一段走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危机过程当中,“美元成为避险天堂”的作用出现。尽管大家对美元、对美国国家实力和整体经济有一个长期的看弱,但短期内由于危机,使得美元短期避险的作用得以彰显。这产生了对美元的需求,进而美元汇率走强。然而,当经济危机逐渐平息,尤其美国
金融系统风险降低以后,美元避险作用就不明显了,相反作为一般意义上价值储藏功能被更看重。一旦这个市场情绪发生转变,自然对美元的需求就不是太强劲。
总体来讲,我们认为这场危机过后,随着全球经济调整,美元长期贬值过程还要继续。
最鼓舞人心的是房
地产复苏
《21世纪》:你认为12个月内中国不会有通胀危机,但近几个月来,中国的资产价格上升的确很迅速,对于未来通胀的担忧已经开始被普遍接受了。
王庆:我的理解是,当一个像中国这样的经济系统受到如此大的冲击时,货币(供应量)和通胀之间的关系,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已被破坏掉了。
至于为什么市场对通胀讲这么多?从另一方面讲,大家越这样讲,证明各国中央银行政策是成功的。在全球前所未有的通缩压力下,大家都在讲通货膨胀,这说明了中央银行非常成功地制造了通胀预期。只有通胀预期比较强的前提下,才可能帮助中国经济度过这个所谓“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21世纪》:你又怎么看待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王庆:中国经济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最坏时期你可以定义成去年第四季度,也可以定义为今年第一季度,就看你用环比还是同比去看数据,看同比增速,今年一季度是最糟糕的时候,看环比增速,去年第四季度是最糟糕的时候。随后经济会逐渐加速,加速最高点可能是2010年一季度。
如果说中国经济在2009年复苏,主要是政策推动的话,各方面关注点也在于政策推动的强度,最重要还是看信贷增速。
但我觉得,当前经济中出现最鼓舞人心的发展是房地产复苏。从去年九月初,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房地产总体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市场,不存在大家说的那种全国范围内的地产泡沫的现象。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最近的房地产销售复苏是可持续的,而房地产市场经历的戏剧性变化,更多地体现在政策的变化。
2010年,我们谈到中国经济会复苏,一个是继续看政策的刺激,另外就是全球经济的复苏。此外,我觉得第三点是房地产市场复苏的速度、力度会比普遍想象的快,房地产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所以我们对中国经济2010年复苏更有信心。
下半年企业利润要比上半年好
《21世纪》:6月17日,沪指重返2800点。你如何看近期A股市场的走势?
时伟翔:这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看好的趋势。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复苏到扩张的转换过程中,当然这种转换应该是比较慢的过程。但是,如果市场意识到这点,整个投资思路就会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够持续,那么未来股市仍可看好。
我们认为中长期增长态势将会持续。有关经济复苏的良好预期会给市场提供信心。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GDP增长有可能冲破10%,上市
公司整体利润同比增长可能达到100%-160%。
王庆:本轮A股市场的反弹,首先是由于市场对尾部风险——全球大衰退风险已经排除,这很重要;第二点是对相关政策的反应;第三点就是对基本面的判断,看什么时候企业盈利会出现好转。
从宏观政策来讲,我觉得2009年内变化可能性很小,会相对稳定。那么大家就是看企业盈利到底什么时候会增长,从环比来讲,下半年中国企业利润要比上半年好。
为什么这样判断?一方面是经济整体状况好转,另一方面是企业利润率由于贸易条件改善而好转,虽然经济复苏未必利润复苏,但是利润复苏涉及到很多人讲的中国贸易环境的改善——中国企业利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成本的压力,比如2007年-2008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现在与当初相比是跌了很多。当然,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会比上半年高,但我觉得反而这不会影响太大,因为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很低,但是大家没有生产活动、没有利用这个好处,有价无市,所以体现不了企业利润上涨。
虽然下半年经济复苏,但我们认为,这不会引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所有大宗商品价格偏低的状况整体上还会维持。
《21世纪》:目前,监管层已经初步确定新股重启的时间表。如何看待IPO重启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
时伟翔:按照一般思路,IPO重启会对市场资金产生稀释作用,就有可能导致A股市场下跌。但是,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放到整个经济周期背景下,我们发现,任何一次牛市从来不是以IPO开始结束的,而是以IPO的疯狂发行结束的。
本次IPO重启,可能代表着市场真正进入了以新股发行增长为特点的增长时代,对市场的影响是偏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