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28日文章】题:油价上涨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下滑 经济学家警告说,如果油价保持目前的高位,那么全球经济将再次面临动荡的前景,不过如果最近的涨价是暂时的,那前景就远没有那么严峻了。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认为:“油价在此时上涨真是糟透了。”他警告说,全球经济衰退而非通胀是危险所在。
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油价上涨的即刻效应是收益被再分配,即由石油消费国流向石油生产国。
家庭和公司无法在短期内显著减少石油消耗量,因此随着油价上涨,巨额资金将由净石油消费国和地区诸如欧洲、中国、日本和美国,向产油大国比如俄罗斯、沙特和其他海湾国家转移。杠杆资产管理公司的加文·戴维斯估计,鉴于石油消费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5%,加之油价在近期上涨 20%,石油总支出将增加1%左右,并连带降低了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如果受益于这笔飞来横财的石油生产国把收益用于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那就不要紧,其结果是收益的全球再分配。可是,由于石油生产国的消费往往比石油消费国要少,油价上涨几乎肯定会导致全球需求降低。
过去,在1974年、1979年和2008年,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发生经济衰退之前,油价曾短时间飙升。
简世勋说,此次前景比较令人担忧,因为油价上涨是因为担心全球供应中断、而不是由石油需求量增加推升的。
当需求急剧增加、推升油价时,就像在2004年到2006年期间发生的那样,原油价格上涨的后果主要是当初需求增加的状况受到抑制。当供应中断时,消费国是在需求脆弱的时候遭到高油价打击的。
具有巨额赤字的国家**无法轻而易举地用降低石油税率来抵消高油价,而消费国也不一定能够从受到损害的金融体系借到更多的钱来应对暂时的打击。央行也试图通过加息来应对高油价导致的通胀加剧。简世勋说:“这样说来,油价上涨发生在最糟糕的时候。”
不过,石油和世界经济的末日场景是建立在油价保持目前高位的假设之上的。许多石油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非常怀疑这一假设,因为利比亚的石油产量非常小,况且沙特还有闲置的生产能力来增加产量。
资本经济公司的朱利安·杰索普预测,油价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走低,部分原因是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他认为:“利比亚既是第一个也将是最后一个石油产量受到严重影响的产油大国。”
如果近期油价上涨的确是暂时的,那么世界经济大概能够较为轻松地摆脱影响,即便个别石油消费大国受到重创。如果油价保持上涨的势头,那么前景将迅速变得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