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05 0
2016-08-15





    鲁迅先生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任正非在新西兰接受采访,当问及华为凭什么成功超越对手,成为世界通讯制造业老大时,任总回答了四个字:“不喝咖啡!”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凭什么不超越?


1



    给我一杯咖啡,我就可以统治世界。

    任正非似乎很喜欢咖啡。

    在任正非的谈话中,多次涉及与“咖啡”相关的话题。

    2014年4月23日,任总与上研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题目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该文以咖啡为题,以咖啡开头。

    “我今天就是过来喝杯咖啡。”

    而且他也让华为的那些科学家们喝咖啡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你们这些fellow 的技术思想为什么不能传播到博士和准博士这些未来的‘种子’里面去?你们和大师喝咖啡,现在为什么不能也和‘种子’喝咖啡?喝咖啡是可以报销的。

    别怕说白培养了,不来华为,他总要为人类服务的吧?把能量输入到‘种子’阶段,这样就能形成庞大的思想群。就像一个石头丢到水里面引起波浪一样,一波一波影响世界。

    你们一个fellow能交5个这样的朋友,一个人几百个的粉丝,一算就知道影响了多少人。交流也是在提升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真的想不清楚未来是什么。”

    他让科学家们到外面喝咖啡

    “华为公司的圈子还太小,你们这些fellow都不出去喝咖啡,只守在土围子里面,守碉堡最终也守不住的嘛。

    你们这些科学家受打卡的影响被锁死了,在上研所这个堡垒里面怎么去航海?去开放?航海的时候怎么打卡?发现新大陆怎么打卡?沉到海底怎么打卡?从欧洲通向亚洲的海底有350万艘沉船,那些沉到海底的人怎么打卡?所以,我们的管理要开放模式。”

    与谁喝咖啡?

    “我在干部大会上讲,‘反对高级骨干埋头苦干’,要多参加业界会议,与业界人士交谈;‘一杯咖啡吸取宇宙能量’,敢于与世界名流喝咖啡,听听人家的想法,也会给我们启发,少走弯路。”

    任总对干部的要求有三条:点兵、布阵、请客吃饭。

    点兵:关注下属,培养下属;爱兵切,用兵狠。

    布阵:团队建设,提升组织能力,优化组织氛围。

    请客吃饭:关注客户,以客户为中心,与客户结成不打领带的关系。

    见不到客户的人,就请下属或周边部门的人吃饭。他多次讲到:在公司谁请客多,谁就提拔得快。大数据分析证明:这绝非谬误,请客吃饭与干部提拔存在强相关关系。

    随着华为的全球化进程,“请客吃饭”这带有浓重中国特色的词汇被任正非抛弃了。现在变成了“点兵、布阵、喝咖啡”,一词之变,立马上档次,高大上了。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任正非口中的喝咖啡,无疑是提倡华为人借助咖啡这一媒介,来吸取外部的正能量,避免熵增、保持熵减;保持兴奋与激情、消除惰怠;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持续地提升组织、个人的力量与热情。

    有句名言:Given enough coffee, I could rule the world. ——给我足够的咖啡,我就可以统治世界。





2



    此咖啡非彼咖啡

    2013年5月份,任总在新西兰接受采访,当问及华为凭什么成功超越对手,成为世界通讯制造业老大时,任总回答了四个字:“不喝咖啡!”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凭什么不超越?

    当问及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时,任总的回答是:“当华为的干部在总部漂亮的草坪上,喝着咖啡,听着PPT汇报,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时,下一个倒下的肯定是华为! ”

    华为内部会议讲话语录

    一会要求喝咖啡,一会拒绝喝咖啡,这不是自己打脸?

    同是咖啡,此咖啡非彼咖啡!

    其实,不管是喝咖啡,还是不喝,一切因语境而变,一切由情景决定而已。这就是任正非灰度的精髓,灰度的艺术。灰度不是中庸,不是平衡,更不是极端。

    其实,咖啡在任正非那里只是个由头,只是个仪式,目的还是为了吸取宇宙正能量。

    一月份,在市场大会上,咖啡再次出现在任正非的讲话中:

    “我们不要把精英理解为仅仅是金字塔塔尖的一部分,而是存在于每个层级、每个类别。有工作的地方,就有精英。做面条有面条精英,焊接精英、咖啡精英、支付精英、签证精英、仓库精英……

    我们的政策要覆盖激励所有精英,形成组织合力,千军万马搞好质量、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大金字塔是由千千万万块小金字塔组成的,各级主管要去寻找各行业、各专业、各事务类别的精英,激活小金字塔的潜能,促动核动力、油动力、煤动力、电动力、沼气动力……一同努力发展,一同分享公司的成功。”

    还是咖啡!

    今年5月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集体采访时,任正非又一次谈到了咖啡:“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我们可以及时把‘黑天鹅’转化成‘白天鹅’。

    我们内部的思想氛围是很开放自由的,‘黑天鹅’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技术潮流。”

    再及咖啡!

    这一次所提到的黑天鹅冲进咖啡杯,转化为白天鹅,充满了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玄妙与情怀。

    看来,任总在6月2日的人民大会堂和盘托出华为的迷茫,其自信与底气来源于他面前的那只硕大的咖啡杯。

    华为行政中心人工湖在今年已正式命名为“天鹅湖”,湖中放养着从北欧引进的八只黑天鹅。

    黑天鹅在西方意味着不确定性,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

    窃以为,天鹅湖就是任正非心中的咖啡杯,他在高瞻远瞩,气定心闲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静观黑天鹅羽化为白天鹅,一切尽在掌握中。

    站在华为看外部:以内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站在后天看今朝:以当下规则的确定性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任正非的所谓迷茫只是表象,只有对未来有着深刻把握的人,才会如此的迷茫!这是清醒中的迷茫!或者讲是清醒者在为迷茫者指点迷津!看了田涛先生与朱光平先生(华为首席战略科学家)合写的文章,方如梦初醒。

    原来,任正非先生的迷茫是纯粹对科学技术的迷茫,对未来信息技术传送没有“低时延”,没有理论基础的迷茫。

    当华为用了二十多年由持续追赶者变为领先者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山峰之巅的任正非,身处“逐步攻入无人区,处于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境地”的“四无”状态,有点迷茫,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ICT领域,如果任正非感觉到迷茫,其他人敢说自己清醒吗?

    别忘了,咖啡的首要功效是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言:“咖啡从到达胃囊的那一刻便开始拨动你的思绪。你会不断生出新的点子,想出好的比喻,思如泉涌。咖啡是文学创作的伙伴,它让写作变得不再挣扎。”

    如同黑天鹅、白天鹅一样,咖啡在任正非的管理语汇里,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隐喻。





3



    任正非开一家“咖啡馆”会上市吗?

    其实现实中的任正非并不太喜欢喝咖啡,他更多的喜欢喝茶。

    不论是他的祖籍浙江,还是出生地贵州都出茶,喜欢喝茶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A1的茶水间里,有茶,有咖啡机(咖啡机是任总当年为IBM顾问特意设置的)。咖啡很好,一种是意大利产的,一种是蓝山咖啡。

    有很长一段时间,本人迷上喝咖啡了,常常先喝一杯,再端一杯。但很少见任总去那儿喝咖啡。

    早年最经典的会议场景是:任总先行,秘书后随,任总落座,秘书将茶杯放在任总的右前方。

    这是一只硕大的茶杯,确切地讲是搪瓷缸子,放半斤水估计没问题。

    记得有一次,秘书用双手端着摇摇欲坠的茶缸,满头大汗。茶缸白底、红花、无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段时间,任总的茶缸上还有“红双喜”。

    后来,这只茶缸失踪,估计被哪个哥们儿拿回家,作纪念品了。顶替它的那只,还是那样大,还是那样粗。

    在接受海外记者采访及内部聊天的时候,任正非也多次表示,退休后要开间咖啡馆。

    很任性吧?




    2013年5月8日在接受新西兰记者采访时,讲到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任正非表示:“退休之日,我将开启一瓶香槟,开一家咖啡厅或餐厅,有一个自己的农场……”。

    “我的人生目标其实就是开个咖啡厅,但是要高档一点,或者一个餐馆,或者一个农场,这是一个很小的资本圈。”

    假如,任总退休后真的要开一家咖啡馆,你会去喝咖啡吗?如下问题会不会处于迷茫:

     1、会开在坂田吗?把咖啡卖给华为的员工?

     2、会全球连锁吗?尤其会在美国开店吗?

     3、会沿用华为的店名吗?

     4、会招聘华为人吗?

     5、会采用优质高价策略吗?

     6、会员工持股吗?

     7、会狼性文化吗?

     8、会轮值CEO吗?

     9、会接受天使、A、B、C轮风投融资吗?

    10、会上市吗?

    11、会以星巴克作为超越对象吗?

    12、会互联网+思维吗?

    13、会p2p、 o2o、PayPal吗?

    14、会成为“咖啡精英吗”?

    15、会引入人工智能、VR、AR经营咖啡店吗?

    16、会盈利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