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 | GKLQL(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 |
原始模型 | 稳健性检验 |
GJZY用x1衡量 | GJZY用x2衡量 |
模型1 | 模型2 | 模型3 | 模型1 | 模型2 | 模型3 |
(GJZY) | 9.859** (3.14) | 6.457*** (4.00) | 6.562*** (4.26) | 6.721*** (6.08) | 7.658*** (13.64) | 7.754*** (13.69) |
(JYTR) | 0.0881** (2.73) | 0.0380*** (5.75) | 0.0362*** (4.81) | 0.117** (2.69) | 0.0668*** (4.87) | 0.0656*** (5.19) |
虚拟变量1 (SRS) | 0.144*** (4.11) | 0.0188 (1.09) | | 0.146*** (3.96) | 0.0160 (0.85) | |
虚拟变量2 (SCS) | 0.122*** (5.39) | -0.0361** (-2.80) | -0.0417** (-2.72) | 0.120*** (5.70) | -0.0435*** (-3.68) | -0.0484** (-3.49) |
常数项 _cons | 0.239 (1.57) | 0.359*** (7.15) | 0.358*** (7.38) | 0.307*** (2.77) | 0.285*** (13.68) | 0.283*** (13.80) |
时间效应 | | 显著 | 显著 | | 显著 | 显著 |
实证时首先未控制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将影响y的变量均放入实证模型中,实证结果见表2中的模型1,从模型1看,虚拟变量1(SRS)增加了y,虚拟变量2(SCS)也增加了y,与现实中所观察的表面现象一致,但这种增加也可能是由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所致,可能是一虚假现象。
在模型2中加入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时间效应在统计学上显著,说明模型1中存在时间效应。模型2中加入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后,虚拟变量2(SCS)为负数,平均比其他低,虚拟变量1(SRS)系数虽为正数,但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在统计上不显著,这说明虚拟变量1(SRS)未显著提高y,未达到政策的设计初衷。
由于虚拟变量1(SRS)未通过统计上的显著性检验,故在实证模型中将其剔除,得到了表2中的模型3。从模型3结果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虚拟变量2平均比其他低4.17%,这说明虚拟变量2显著降低了y。模型3中时间效应显著,说明y具有显著时间效应,需加入模型予以剔除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
为了检验稳健性,GJZY用x2衡量,经检验,模型稳健。
请问实证结果中虚拟变量2加入时间效应变号,和表下文字表述解释是否可行?这模型结果能不能用?能不能将表格放入文章中?如不能,请教如何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