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引擎已经大大停滞不前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工人不满,环境破坏以及知识产权侵权,中国不再是西方企业的理想投资圣地。而且由于技术消除了劳动力成本优势,企业家们正寻找方式把高价值的制造业移回美国和欧洲。
中国早就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这方面的优势。在2015年五月,中国发起了一个十年计划,叫中国制造2025,利用高新制造技术,比如机器人,3D打印等来使制造业实现现代化。在2015年七月,中国又发起了另一个国家计划,叫"互联网+",“将手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流网与制造业整合”。
中国对这些正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仅仅广东省,将花费1500亿美元配置工业机器人和创立两个高级自动化中心。然而不管花多少钱,中国还是无法拥有下一代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力基于大量补助,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的管制,而对于机器人和3D打印机,它没有优势。
毕竟,机器人在哪工作都一样。它们耗同样的电,运行同样的指令,所以经济上来说,美国企业没有理由把原材料和电子器件运到中国,让中国的机器人组装成成品,再运回美国。
大部分中国的机器人也不是中国制造的。一份分析指出75%的机器人都购自外国企业(其中一些企业的流水线在中国),并且核心部件严重依赖日本。分析指出目前中国有107个生产机器人的企业,但是大部分都质量低下,安全性和设计水准不高,预计不到一半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
中国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劳动力。尽管每年有超过100万的工程师毕业,但教育质量低下导致他们无法在技术部门任职。这个是我们在杜克和哈佛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的。西方企业已经很难在中国找到技术天才。专门性人才的稀缺可能是中国想进入高端制造业的致命伤。
即使中国解决了技术问题,自己发明了高质量的工业机器人,并且研发出了创新的产业进程,想维持这一优势也是不容易的。我们只需进口中国的机器人或者复制它们的产业进程即可。
我相信五到十年,制造业将重返美国。是的,它将不会像古老的制造业那样雇佣大量的工人,但是却会创造成千上万的高技术高薪水的岗位。伴随着庞大的投资,中国正在加速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企业的消亡。
本文作者:Vivek Wadhwa,卡耐基梅隆工程系教授,杜克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曾在斯坦福,加利福利亚,伯克利等多所学校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