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经济学的十个原理
三、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又是如何运转的
我们是从讨论个人如何做决定开始的,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如何相互作用。所有的这些决定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经济”。最后3个原理是关于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是怎么样运转的。
1、原理8:一个国家的生活标准取决于其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
世界范围内的生活水平差异是令人惊讶的。2011年,美国人均收入大概是48000美元,与此同时,墨西哥人均收入大概是9000美元,而中国差不多是5000美元,尼日利亚仅为1200美元。不足为奇,人均收入的巨大差异体现在了各种不同的生活质量。高收入国家的居民要比低收入国家的居民拥有更多的电视机、更多的汽车、更好的食物、更好的医疗条件以及更长的寿命期望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标准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在美国,收入会历史性的每年大约增长2个百分点(在调整生活成本变化之后)。以这样的增长率,每35年平均收入就会翻一番。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美国人均收入已经增长了8倍。
如何解释生活标准在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时间范围内的巨大差异?答案是惊人的简单。几乎所有的生活标准的变化都可以归因于国家的生产率的差异。生产率,即:每一单位的劳动力输入所生产出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每小时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商品和服务,那么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居民就会享有高质量的生说标准;而一个国家具有较少的生产率,那么那里的人们就要忍受更加贫弱的生存方式。类似的,一个国家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其人均收入的增长率。
生产率和生活标准之间基本关系简单而不复杂,但其内涵却很深奥。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标准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其他解释都是次要的。例如,关于美国劳动者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生活标准的提高,可能会被引导去归功于工会组织和最低工资法案。不过,真正的美国劳动者的英雄应该是他们自己生产率的提高。再举另外一个例子,一些评论员声称,1970年代至1980年代,来自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增长性竞争解释了这一时段内为什么美国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但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来自海外的竞争,而是美国本土生产率增长乏力。
生产率和生活标准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思考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标准的时候,关键问题是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标准,政策制定者们需要通过保证劳动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保证他们拥有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工具、保证他们能够使用最佳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
2、原理9:当ZF印刷大量钞票的时候物价就会上涨
1921年1月,在德国1份日报卖0.3马克。在短短不到2年的时间里,1922年11月,同样的报纸卖到了70000000马克。经济中的其他东西的价格差不多也上涨了同样的幅度。这一事件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通货膨胀案例之一。通货膨胀,即: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增长。
尽管美国还没有经历过接近德国1920年代那样的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时常还是一个经济问题。例如,1970年代期间,当普遍的物价水平超过2倍时,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称通货膨胀为“一号公敌”。相比之下,通货膨胀在21世纪最初的10年里,每年大概达到2.5%;以这样的通胀率,物价达到2倍差不多要用30年的时间。因为高通货膨胀会将各种各样的成本强加给社会,所以保持低水平的通货膨胀是世界范围内经济政策制定者的一个目标。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通货膨胀?几乎所有大的、持续性的通货膨胀案例中,罪魁祸首就是货币数量的增长。当ZF大量印刷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早在1920年代,德国当时的物价平均每个月要涨2倍,货币的数量也要每个月涨2倍。尽管不是那么令人惊讶,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19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是伴随着货币数量的迅速增长,而近期经历的低通货膨胀是伴随着货币数量的慢速增长。
3、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
尽管从长期来看,货币数量的增长,其主要结果是物价水平偏高,但短期情况更加复杂、更具争议。大部分经济学家对货币投放的短期效果是这样描述的:
(1)经济中货币数量的增加刺激了整个消费水平和由此带来的商品和服务需求。
(2)较高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使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但同时这也会激励他们雇佣更多的工人和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3)更多的雇佣就意味着较低失业水平。
这种推理思路导致了一个最终的整体经济取舍: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
尽管一些经济学家仍然对这种推理心存质疑,但大多数还是接受:社会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面临一个短期取舍。这也只不过意味着,经过一个1到2年的时期,很多经济政策会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朝相反的方向推进。政策制定者们面对这种取舍,没有考虑通货膨胀与失业二者是处在高水平(如1980年代初),抑或处在低水平(如1990年代末),或者高低之间。这种短期取舍在商业周期的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商业周期,即:经济行为中,不规律的、大规模不可预测的波动,这是由商品和服务的产量或就业人口数计算出来的。
政策制定者们能够利用各种各样的政策工具挖掘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平衡。通过改变ZF花销数额、改变税费数额、改变钞票印刷数量,政策制定者们能够影响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改变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在短时期内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因为这些经济政策工具具有潜在的能量,政策制定者们该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仍然是一个议题。
这个议题在奥巴马当选总统的早期有所升温。在2008年和2009年,美国经济,包括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经历了一场深深的低迷期。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错误赌局,金融系统的问题波及到其他经济,造成收入下降和事业上升。政策制定者们想出各种招数来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总统奥巴马的第一个重要方案就是减税和增加ZF开销的一揽子刺激政策。与此同时,国家央行——联邦储备,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这些政策的目标就是降低失业率。然而,一些人担心这些政策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带来较高水平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