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14-10-20 12:27:22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0 01:02
在马克思看来,资方的利润,就是剩余价值。
或者说,资本利润的另一个名字,叫剩余价值。
或者说,干 ...
你的意思是钱了?
如果是钱,那意味着工人创造钱了?工人是印钞厂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0 13:01:50
张二寅 发表于 2014-10-20 12:27
你的意思是钱了?
如果是钱,那意味着工人创造钱了?工人是印钞厂的吗?
按马克思经济学或学派的看法,

劳动是什么?是产物。产物是什么?是劳动。

设有100单位劳动=200单位鸡蛋,

1,设在劳资关系下,有200鸡蛋=劳方100鸡蛋+资方100鸡蛋,
其中工资是100鸡蛋,其中饲料等是80鸡蛋+纯利润是20鸡蛋。
则说剩余价值为20鸡蛋。
这是以实物来衡量。


2,设在市场交换关系下,200单位鸡蛋=400单位货币

则说,20单位鸡蛋的市值是40单位货币,剩余价值的市场价格的货币表现为40单位货币。
这是用市价、货币来衡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0 13:07:16
张二寅 发表于 2014-10-20 12:27
你的意思是钱了?
如果是钱,那意味着工人创造钱了?工人是印钞厂的吗?
劳动创造了产物。社会的产物之和,叫做社会通货。


社会通货的外观、外表、影像,是通货的货票。


通货货票之独立外在的印刷复印件,叫钞票。


-------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劳动创造了钱。如果没有劳动所创造的通货,则钞票、金属货币,以及地皮等,都失去了市值。

-----------但是,劳动创造的仅仅是通货即通货货票,而货币是货票的独立外在的复印件。也就是说,劳动与货币,还不是直接等同,还不能说劳动直接创造了钱,印制了钱。



打个不恰当比方来说,钞票等货币就好比气球,而劳动是充填气球的空气。

再打个不恰当比方来说,劳动好比阳光,阳光加热大气层。而货币好比气候,气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0 13:15:22
张二寅 发表于 2014-10-20 12:27
张哥你的理论,其实是马克思理论的一定的综述、翻版、变形、演化。属于广义马克思学派。

当然,这样说,并不排斥你的独特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0 13:22:57
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劳动创造了钱。如果没有劳动所创造的通货,则钞票、金属货币,以及地皮等,都失去了市值。



如张建平所说,1个鸡蛋的市值,是什么?是2个货币。那么反过来说,1个货币的市值是什么?是例如0.5个鸡蛋。


可以设想,
1、在货币不变情况下,货币的市值,由劳动产物来决定。产物多,货币就“值钱”。产物少,货币就低廉。
即,货物为货币充值。

2、假设没有劳动产物,则货币就没有市值,就是废纸等等。而地皮等非常廉价,就是废渣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0:15:44
讨论这个问题在于明确经济危机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是钱还是物的约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纠缠于剥削与分配没有出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04:42:31
张二寅 发表于 2014-10-21 00:15
讨论这个问题在于明确经济危机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是钱还是物的约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纠缠于剥削与分配没有出路。
关于资本循环的3个等式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064245-1-1.html





就业人口和工资总额,是社会经济运行的首要动力
没有相同的1元钱,也没有相同的GDP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065635-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1:52:43
楼上两位讨论得好不热闹,但是,都没有跳出错误的概念和定义圈圈。
价格和供求是有关系,但你们有没有认识到,任何交易(不单单是货品和货币的交易,还有货品与货品、货品和劳务、劳务和货币、货币和货币),都同时存在着四个供求变量,即交易双方各自的供给和各自的需求。而错误的思路是只考虑两种相互交易的商品之一的供求。
你要弄清楚,你们所说的价格是和哪个供求量有关,为何会和另外的供求量无关。
或者,你们直接证明我说的“四个供求”的说法不能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2:08:31
不要再沿用什么【100单位劳动=200单位鸡蛋】这种叙述方式,这在数学上是不可成立的。
先不说它经济学正确与否,它的正确数学描述方式应该是这样的:100单位的劳动的价值=200单位鸡蛋的价值。
这就事先存在一个如何对单位劳动和单位鸡蛋进行评价的问题,也就是单价的确认。
如果一个小时的劳动被确认为2元,正确的记录方式是2(元/时劳);
如果一筐的鸡蛋被确认为1元,正确的记录方式是1(元/筐蛋);
则100小时劳动等价于200筐鸡蛋,数学记述应该是:
100时劳*2元/时劳=200筐蛋*1元/筐蛋=200元
则以等价交换的原则(这是一个人为的原则,现实不是这样的)就是,劳动和鸡蛋是按照1时:2筐的比例进行的,这个比例就是劳动和鸡蛋进行交易的价格,写成1:2=0.5(时劳/筐蛋)即每筐蛋换0.5小时劳动,或者2:1=2(筐蛋/时劳)即每小时劳动兑换2筐蛋。

请你们注意,劳动并不是以时间计量价值的,马克思之所以如是说,是他先设定了一个前提条件,即只考虑无差别的简单劳动(参阅《资本论》)。实际上,不同人的同时间的劳动的价值是不同的。另外,价值是一种主观评价,同一个人同样内容同样时长的劳动,在不同的评价者评价下是不同的。就像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些问题,我们自己觉得很有价值,但有些人看来近乎扯淡一文不值。这叫做“价值主观性”。
商品也是这样,没有客观存在的价值量,价值几何,全在于什么人什么时间条件下对之评价。

4个供求的理论我称为2+2——两个人交易两种商品
价值不是客观变量,我称之为“价值主观性”。
没有2+2的概念,没有认识到价值主观性,一切经济学研究都将走上歧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3:32:33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10-21 11:52
楼上两位讨论得好不热闹,但是,都没有跳出错误的概念和定义圈圈。
价格和供求是有关系,但你们有没有认识 ...
张哥请编辑一下,这个贴里有大片空白,影响观看。也许是张哥故意的,为了有助于大家思索。



张建平所说,2+2,就是买主们,及其需求,卖主们,及其供给。

--------这是很好的,很重要的,很有意义,很有学术价值,值得高度重视。

---------------虽然,这个观点基本属于社会常识(但经常被大家熟视无睹,但也有一些人知道和在意)。就是说,原创性的程度较低,而学术上实用性的意义很大。打比方说,火已经发明了,陶罐也发明了,也装水装粮食等了,而张哥呢,是把火放到了陶罐里(特别是,对大家展示了,宣布了),但,张哥也并不是第一个这么用陶罐装火的,之前不少人有意无意也这么偶尔做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3:47:42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10-21 12:08
不要再沿用什么【100单位劳动=200单位鸡蛋】这种叙述方式,这在数学上是不可成立的。
上述之类等式,是可以成立的。


这是源于,人类活动(含行为,含劳动)=人类活动进程=人类活动状态=......

--------如果这个不成立,那么,上述之类的等式也不成立。如果这成立,上述之类等式也成立。


对上述等式之类,我没有展开解释,只是提出了结论。说来话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3:55:21
张二寅 发表于 2014-10-21 00:15
讨论这个问题在于明确经济危机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是钱还是物的约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纠缠于剥削与分配没有出路。
劳方和资方,基本上是社会经济的全部。或者,不区分劳、资,而笼统看成社会成员、经济成员之类。

工资和利润,是客观存在的。叫什么不重要。把它们看成剥削、看成公正、看成中性、看成天然自然必然,也都不重要。
----------反正,社会现实存在着工资、利润等等,依赖着工资、利润等等。



另,转贴: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的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资本论》第一卷P12)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一卷 P8)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一卷P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4:09:21
张二寅 发表于 2014-10-21 00:15
讨论这个问题在于明确经济危机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是钱还是物的约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纠缠 ...
我们来把“经济危机”,区分成2种:


1,泛指社会经济里面的各种危机。例如某公司的危机,某银行的危机,某国金融危机,全球大萧条,荷兰郁金香危机,等等。这个的范围,那就很大了,很广了,是泛指的。

2,特指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而这,通常被认为,与劳资关系、两极分化,存在直接对应。而对这个,马克思有自己的专有术语:“资本主义危机”。即,资本主义这种生产关系的危机,即资本剥削的存在所导致的特定的经济危机。


那么,张哥你所思所想所说的“经济危机”,是指的哪些?是指的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4:10:33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10-21 11:52
价格和供求是有关系,但你们有没有认识到,任何交易(不单单是货品和货币的交易,还有货品与货品、货品和劳务、劳务和货币、货币和货币),都同时存在着四个供求变量,即交易双方各自的供给和各自的需求。
我把张哥的观点,给歪曲了。歪曲成,买主及需求,卖主及供给,4个因素。
---------但,买主,需求,卖主,供给,这4个因素才能描述供给行为,需求行为。这很重要。


张哥的看法是,(买主的)提供及目的,(卖主的)提供及目的。也是4个因素。

---------这样的看法,不够那么重要了。


另,张哥的观点,展示了买主、需求、卖主、供给,但,这4点因素的存在现象,是为大家所知的日常生活常识(虽然往往被熟视无睹),也为日常生活、学术界好多人直接或间接提到、用到、表现过(例如在数学方程,图形图表),在学术上的原创性、发现性也较低。可以不被看成发现者、提出者-------买主、需求、卖主、供给这4因素,可看成是公共常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4:33:42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10-21 11:52
你要弄清楚,你们所说的价格是和哪个供求量有关,为何会和另外的供求量无关。
或者,你们直接证明我说的“四个供求”的说法不能成立。
1,完整全面地描述供给(即供给行为)、需求(即需求行为),至少需要4个因素:供给者,供给数量,需求者,需求数量。

这很重要,值得高度重视。

所谓供给,其实是供给行为过程。所谓需求,其实是需求行为过程。都是人的社会行为。


2,有时候,可以狭义地看待供求关系。
狭义的供给,就是卖主分别提供出来的一定数量货物。需求,就是买主分别提供出来的一定数量货币。
当上述的供给、需求一定,则均衡价格也一定。供求决定价格,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决定价格。

---------换言之,任一买主的主观目标、主观追求,任一卖主的目标追求,讨价还价能力,都不影响价格。


-------价格,由供求决定,由标的来决定,而不是由目的来决定。


----------当然,卖主能够决定供给,选择供给,调整供给。买主也是。在这种意义上,是买主卖主决定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4:55:07
高宽先生,张建平先生,提出人类劳动是脑力的,
换言之,任何劳动都是脑力的运行。任何所谓的体力劳动,都是“脑力劳动”。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体力劳动。

----------这很重要,值得高度重视。

----------------------但是,这也不是发现者,开创者。而仍旧是属于,实用性的重大意义、创新意义。

-------------但,也可以一定地说是提出者、发现者。更确切来说,当是强调者,凸显者吧?




张建平先生说过2+2。关于供给者、供给,需求者、需求,兄弟一直有一丝的疑惑、内疚,觉得,不加引用是绝对正确的吗?
现在看来,供给者、供给量,需求者、需求量,属于公共常识。张哥没有原创表现。完全可以不加引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5:38:23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1 14:10
我把张哥的观点,给歪曲了。歪曲成,买主及需求,卖主及供给,4个因素。
---------但,买主,需求,卖主 ...
甲持有A,乙持有B,甲和乙就A/B进行交易,这就是2+2.
买卖是相对的,甲是A的卖家,是B的买家;而乙是B的卖家是A的买家。
甲是A的供方,是B的需方,乙是B的供方是A的需方。

你的理论必须能够解释2+2这种交易的一般模式。
你用鸡蛋换劳务,或者用日元换港币,请问谁是卖家?谁又是买家?
不是让你来凑4个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5:45:01
传统经济学所持有的供求理论,错就错在绝对地、想当然地把两种相互交易的商品的其中之一的持有方定义为“供方”或者“需方”,没有认识到交易双方都是所持商品的供方,也都是所需商品的需方。
市场参与者只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即“交易者”,而没有什么人是绝对的卖方或者买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00:27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1 13:47
上述之类等式,是可以成立的。
文字语言的描述是没有形式逻辑的,我说你的不成立是“数学上”不成立。
【人类活动(含行为,含劳动)=人类活动进程=人类活动状态=......】这种等式可以争论几百年。但是A+B=B+A是否成立不需要争论。
比如,令A=人类活动、B=进程、C=状态,你的等式就变成了A=AB=AC=……了
关于等价交换,我已经对你的式子进行了真正的数学化处理,你要么使用具有形式逻辑的数学语言,要么就使用不具有形式逻辑的文字语言,两者参杂是不行的,会误导你的研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01:02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10-21 15:45
传统经济学所持有的供求理论,错就错在绝对地、想当然地把两种相互交易的商品的其中之一的持有方定义为“供 ...
1,叫什么,不够重要。叫供方,叫买方,。。。。即便叫A,叫B,叫东与西,南与北,都可以。


2,买卖双方,是互相购买--------这一点,应当明确,值得重视。另,提出这点,还不具备创新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04:15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1 16:01
1,叫什么,不够重要。叫供方,叫买方,。。。。即便叫A,叫B,叫东与西,南与北,都可以。
所有的争论,都在于对定义的歧义理解。
所有的结论,都包含在元概念的定义当中。
不统一名称和定义,就变成了各说各的,成了鸡同鸭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06:23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1 16:01
1,叫什么,不够重要。叫供方,叫买方,。。。。即便叫A,叫B,叫东与西,南与北,都可以。
这只是描述事实,谈不上创新,经济学只需要如实描述市场,而不是创造什么新东西让市场去跟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16:47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10-21 16:00
文字语言的描述是没有形式逻辑的,我说你的不成立是“数学上”不成立。
【人类活动(含行为,含劳动)=人 ...
1,数学上不成立?很值得注意,谢谢张哥!


2,假若不使用数学的符号,或者逻辑学的符号,而使用文字,例如:


人类活动即人类状态,之类,可以吗?请问张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20:51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10-21 12:08
不要再沿用什么【100单位劳动=200单位鸡蛋】这种叙述方式,这在数学上是不可成立的。


先不说它经济学正确与否,它的正确数学描述方式应该是这样的:100单位的劳动的价值=200单位鸡蛋的价值。
1,所谓的,人类活动进程=人类活动状态,例如说,亦即:活动进程中的人类=活动状态下的人类,之类。


2,人类劳动=人类产物之类,不是说的“人类劳动的任何价值”=“人类产物的任何价值”之类。


而就是说:生产着一定产物的人类=一定产物之生产的人类,之类。

-------这类似于,行驶1公里的载重汽车=汽车载重行驶的一公里,之类。



在这里,是个集合,是个整体。不是单独的汽车,单独的1公里,单独的载重,


而是,例如是,{行驶1公里的载重的汽车}={汽车的载重的行驶的一公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26:25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1 16:16
1,数学上不成立?很值得注意,谢谢张哥!
可以呀,但如我所说,会有人跟你争论,而且你难以解释清楚。最后,争来争去就变成了大家需要坐下来谈一谈,什么是“人类”,什么是“进程”,什么是“状态”等等,一切从0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28:46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10-21 16:26
可以呀,但如我所说,会有人跟你争论,而且你难以解释清楚。
我这里只是说个结论,甚至大体结论,而没有展开,没有论述。


目的,是为了,1,引起大家的兴趣,交流,批评。2,提供一点新的思路,资料,信息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33:53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1 16:28
我这里只是说个结论,甚至大体结论,而没有展开,没有论述。
以你这种方式谈论经济学,从经济学开史以来就是这样子,本帖楼主hj58老师就是这样,你不过是又一个老路重走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37:05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10-21 16:33
以你这种方式谈论经济学,从经济学开史以来就是这样子,本帖楼主hj58老师就是这样,你不过是又一个老路 ...
有可能,走新路太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43:23
informatin010 发表于 2014-10-21 16:20
1,所谓的,人类活动进程=人类活动状态,例如说,亦即:活动进程中的人类=活动状态下的人类,之类。


...
就像你这样,自己都穷于解释了,还想让他人理解?
{行驶1公里的载重的汽车}={汽车的载重的行驶的一公里}
在你这个等式的等号左边,主语是“汽车”,右边呢?主要是“一公里”,也就是简化来说,就是汽车=一公里,还需要你添加很多定语,来说明什么样的汽车等于什么样的一公里。
你累不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1 16:46:01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10-21 16:43
就像你这样,自己都穷于解释了,还想让他人理解?
{行驶1公里的载重的汽车}={汽车的载重的行驶的一公里} ...
有道理。


兄弟有事先忙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