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a0426 发表于 2017-1-9 15:09 
针对这个问题,我也搜索很多信息。我是用SPSS做的分组回归,目前尚未解决。
楼主提到的“温忠麟 , 侯杰泰的 ...
你好,我是用stata做的。但是关于这个调节效应检验,目前的困惑如下:
第一,有篇文献(来自2012年经济管理,“3G 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研究:不同经验的调节作用”)当中,提及使用两个分组间的路径系数比(表3及表4中的第四列) + 模型是否受限的卡方变化显著性共同判断调节效应是否存在,那这个路径系数比(T值)如何计算的?
第二,另一篇文献(来自2014年管理科学学报,“工作经验隶属性、市场化程度与创业行为速度”),用的是Z值检验组间的路径系数发生变化是否存在显著性,从而得出调节效应是否存在,作者提及的计算Z值的方法参考书籍是:Applied Multiple Reg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Second Edition。因此,判断调节效应到底是用第一篇文献中的方法,还是第二篇文献当中的方法呢?
有没有热心小伙伴能答疑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