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_~~si 发表于 2012-7-10 15:19 
就是,你如果有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还有个z为调节变量。要看是否z对x和y的关系有影响,如果这个x变量是 ...
调节变量: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时变量M的函数,那么M是调节变量。它影响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和强弱。Y=f(X,M)+e
举个例子:X是指导方案,Y是学习效果,那么M学生个性就是调节变量。X指导方案本身对Y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只有结合M学生个性才能对Y学习效果产生确定的影响,并且不同水平的M学生个性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另外,根据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几种不同类型组合,分析调节效应的方法和操作也有区别。
1.分类自变量(x)+分类调节变量(m)
如果自变量和调节变量都是分类变量的话,实际上就是多元方差分析中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分析,如x有两种水平,m有三种水平,则可以做2×3交互作用方差分析,
2.分类自变量(x)+连续调节变量(m)
这种类型调节效应分析需要对分类自变量进行伪变量转换,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计算变量离均差)然后做层次回归分析。分类自变量转换为伪变量的方法:假设自变量X有n种分类,则可以转换为n-1个伪变量.
3.连续自变量(x)+分类调节变量(m)
这种类型的调节效应需要采用分组回归分析,所谓分组回归分析既是根据调节变量的分类水平,建立分组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回归方程为y=a+bx+e。当然也可以采用将调节变量转换为伪变量以后进行层次回归分析,层次回归具体步骤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分类的调节变量转换为伪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后,调节效应是看方程的决定系数R2 显著性整体效果,这和不同分类水平的自变量下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识别有区别。
4.连续自变量(X)+连续调节变量(M)
这种类型相对来说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把所有变量中心化之后就可以进行层次回归分析,标准化回归方程为:1) Y=bx+cm+e;2)Y=b1x+cm+c1mx+e。对上述方程的检验同层次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