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21 1
2009-06-25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P266~267:“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一节,在分析时用的是第30章中讨论的,物价水平是货币需求量的一个决定因素,而第30章是基于长期经济的,并且分析的起点是“假设经济中物价总水平上升”。在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然而,曼昆又在接下来的“参考资料”中有这样的结论,“由于涉及短期问题,所以,最好像这样来考虑经济:(1)物价水平固定在在某个水平上(基于以前形成的预期),在短期中,它对经济善的变动反应较小。(2)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物价水平,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
我想要知道,第一,在得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这个结论时,为什么分析中用到的是长期经济中的结论,而结论却是针对短期经济的?是否是说“物价水平是货币需求量的一个决定因素”是既适合短期又适合长期的?第二,既然在分析过程中用“物价剖水平上升”作为出发点,那么,为什么又要说“涉及短期问题”时,“物价水平固定在在某个水平上”?
糊涂了,希望各位指点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5 16:59:09
第一,物价水平高。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大;物价水平低。对货币的需求量就低。这是不分长期与短期的!因为物价水平是一个时段。没有明显的长短期之分!
第二,
“涉及短期问题”时,“物价水平固定在在某个水平上”?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简化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