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及衡量
如果某企业持续获得超额利润,我们称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只要收入大于费用就会产生利润。超额利润是指某企业与特定参照(同行的平均水平或特定企业)相比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般而言,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销售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或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可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强度与上述两个指标正相关。如果考虑到融资活动,用净资产回报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净资产等于资产减去负债,负债的利息是固定的,与企业经营业绩无关,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债务的规模在经营活动绩效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净资产回报率),竞争优势的强度与净资产回报率正相关。
从下图不难发现,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41家上市公司中,无论是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回报率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就毛利率而言,业绩最好的贵州茅台达到91.88%,是行业平均值47.37%的1.91倍,是业绩最差的海南椰岛13.03%的7.05倍。就销售净利率而言,业绩最好的贵州茅台达到48.43%,是行业平均值7.29%的6.64倍,业绩最差的西部创业则为-4%。就净资产收益率而言,业绩最好的承德露露达到15.38%,是行业平均值3.92%的3.92倍,业绩最差的ST皇台则为-15.77%。( 注:上述图标数据来源于相关上市公司2016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
竞争:利润之天敌
从理论上说,只要有利润,企业就有降低价格的空间,但在只有在竞争压力之下理论上的降价才能变为现实,而且竞争程度越激烈,降价的幅度越接近降价的最大空间。伯川德模型(Bertrand competition)指出生产同质产品的寡头厂商可能并不总是以产量做为决策变量进行竞争,也可以以价格做为决策变量的竞争方式,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定价更低的寡头将赢得整个市场,因而寡头之间竞相降价,直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最终均衡的结果将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波特在“五力模型”中指出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卖方的议价能力、买方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竞争、潜在进入者五个方面是企业面临竞争压力的主要来源。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企业所拥有的对抗“五种竞争力量”能力的水平决定了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程度。价格和质量是产品的两个维度,企业如何处理价格和质量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对抗“五种竞争力量”,进而取得竞争优势呢?
在下图中,我们分别以质量和价格为两个变量,将产品的平面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其中,A区域是低质低价区(成本领先)、B区域是低质高价区(无效区域)、C区域是高质高价区(差异化)、D区域是高质低价区(蓝海战略)。
宗旨与理念
原创:原汁原味
思考:以经济学为视角解读商业世界
简单:以精炼的语言阐释复杂的现象
分享:观点的碰撞,思想的火花
乐趣:享受发现之乐
主要栏目
经济思维:以问题为导向,以关键词为主线,打开“经济思维”地图
经典选摘:经典(经济学、管理学)著作观点摘要、研究评述
商业洞察:国内外商业案例的剖析与品读
随闻杂思:简短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