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393 6
2005-10-03
菜市场里的新制度经济学
有个经济学家说,如果产权清晰的话,产权单位就会讲信用,也会有诚信。因为产权清晰后,产权单位会为了长远利益而不欺骗顾客,所以要建立诚信社会必须对产权进行改革,让不明晰的产权变明晰起来。可我一次买挑子的经验彻底否定了这种说法,记得有一次在菜市场买桃,卖桃的是100%产权清晰的人,我要了一些桃,称完后问他多少钱,他告诉我5元钱,我问他多少斤,多少钱一斤,他一一告诉我,结果是3元5角,卖桃的马上告诉我,算错了。我们家在某超市买西瓜和酸奶,也经常会被算错。奇怪的是,算错总是多算,而没有一次是少算。这些算错的事实告诉我:产权清晰和诚信的正相关关系是经济学家杜撰出来的。诚信和产权清不清晰没有必然逻辑关系。
菜市场是卖菜的地方,这里的产权是十分清晰的,因为卖菜的都是个体户。就是这些个体户,同样存在缺斤短两的。为了防止卖菜的缺斤少两,菜市场开始引进公平秤。刚开始人们发现这公平秤还有用,因为你买完菜后,你可以到公平秤上去称,如果少了的话,可以向卖菜的去要。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公平秤不准了,为什么?有人做手脚了。为了保证公平秤能够公平,人们派一个人专门看公平秤,刚开始的时候有效果,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看公平秤的人也不负责任了,因为卖菜的人给了看公平秤的人好处。为了防止看公平秤的人“腐败”,人们派人来监管看公平秤的人。如此循环,菜市场养的闲人越来越多,菜的价格也越来越贵。为了买相对便宜的菜,顾客纷纷转到其他的菜市场去买菜了,这个菜市场的买卖越来越不好做了。
用新制度经济学来分析这个案例,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所说的制度创新,全部都是杜撰出来的?这些人把人的思想水平和制度混在一起,把好心人做的事全部都归到制度那里去了。比如,现在的法律越来越多,可犯罪怎么一点也没有减少?如果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是不是不会有这么多的犯罪?再比如反腐败,现在上上下下都在反,可你私底下了解一下,有多少人不腐败?
新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菜市场的短斤缺两问题,犯罪问题,腐败问题。可实际呢?在一个没有公正的社会,什么制度都没有用。因为写制度的是人,执行制度的还是人。人要公正地执行制度,基础是人的道德水平。人还是善于伪装的动物,越是能够伪装的人,越有前途。什么人能够打入革命的队伍?什么人能够打入反革命的队伍?他们都是一类人,就是会伪装的人。制度是解决不了人的伪装问题的。中国人把会伪装的人说成是城府深的人,把性格耿直的人看成是傻人。这些是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问题,制度是解决不了的。会伪装的人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加上现在的社会环境,这些人能够如鱼得水,毒化我国的社会环境。
从制度经济学来看,菜市场的问题是制度变迁的过程。首先是公平秤制度的引进。随着卖菜的人普遍短斤缺两,人们开始引进公平秤制度。由于没有从思想上解决买卖公平的问题,公平秤很快失效。其次是对公平秤的看管制度。看管公平秤制度的引进,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的问题,因为看管公平秤的是人。还是由于没有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卖菜的给看秤的一点好处,看秤的就按西方经济学里的理性人假设不负责任了,加上当时提议设立该制度的领导的面子和虚荣,这个制度还要存在,但可以改善。接着是监督看公平秤制度的建立。做了这么多制度,由于没有解决人的道德和思想水平,菜市场除了价格越来越高外,其他的依然如就。
虽然这里说的是菜市场的制度,其他如企业政府机构的腐败制度,与菜市场的制度是一样的。我们反了这么多年的腐败,除了加大了纳税人的负担外,腐败的金额和数量一点也没有少。为什么反腐败会把腐败越反越多呢?是腐败分子没有看到在反腐败?当然不是。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知道每年汽车要撞死很多人,可没有人天天躲在屋子里不出去,为什么?因为撞死的是别人。反腐败也是这样,因为被抓的腐败分子是别人,腐败分子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3 21:41:00

产权清晰只是讲信用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从来没有人会说产权是充分条件,所以你的问题基本上是伪问题。

事实上,诚信的实施条件是很苛刻的,除了产权清晰,至少还有足够多的博弈次数,信息的散布,惩罚的有效等。建议你还是理解了相关的理论,比如重复博弈和声誉理论,再来讨论吧,这样效果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3 22:48:00
2楼的说得太理论化,容易把人吓退。张维迎对信用的讨论较多,他有一篇文章讨论讲信用的(充分)条件,写得通俗易懂,只不过我忘了篇名,楼主如有兴趣的话,不妨查看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3 23:12:00
以下是引用聂辉华在2005-10-3 21:41:29的发言:

产权清晰只是讲信用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从来没有人会说产权是充分条件,所以你的问题基本上是伪问题。

事实上,诚信的实施条件是很苛刻的,除了产权清晰,至少还有足够多的博弈次数,信息的散布,惩罚的有效等。建议你还是理解了相关的理论,比如重复博弈和声誉理论,再来讨论吧,这样效果更好。

如果按博弈的限制条件来讨论问题,我们没有必要讨论,我们只有接受的份.我倒要问:什么时候惩罚才有效?就是按照构思者的安排行事才有效,这样的有效有什么意义?讨论博弈论因为要涉及经济学和数学的问题,所以比较麻烦.但注意:博弈论本身就荒谬,现在博弈论到处乱用,不可思议.比如什么大户之间的博弈之类,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博弈等,听上去有理,实际呢?博弈是分配层面进行的,没有产品,你怎么分配?没有资源,你中央和地方怎么博弈?

如果那天有人告诉我产权清晰连必要条件都不是了,我的命题就更加是伪命题了.但注意:那些认为产权改革可以搞好国有企业的人,他们所隐含的逻辑命题是必要条件吗?如果是,那么产权清晰只是搞好国有企业的一个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显然这和事实是不相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4 09:17:00

真正的经济学家分析问题从来不会说由某个条件就直接导致某个结果,而是有很多假定。非专业人士一方面希望经济学家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经济学道理,另一方面却抓住简单表述的逻辑漏洞而加以攻击,这是不公平的。

经济问题谁都可以谈论,但是经济学命题不是谁都可以说几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4 09:46:00

要我说,楼主大概是个很少到菜场买菜的人.很多东西,仅仅是你的想象而已.

请恕我直言,这样来分析问题,离"产权"和"信息"的实质所在,恐怕还有相当距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