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请登录经管之家俱乐部阅览:
延伸阅读2:结局预测及后续态势(6大利益团体结局预测与终局猜想)
“万科事件的理想结局,是组成一个符合股东现状的新董事会,同时保留现管理团队,并尽最大可能保持现企业文化、经营机制和经营风格;而多输结局,则是博弈各方不肯妥协,管理团队集体出走,万科伤筋动骨走向平庸。”
来源 |《财经》记者马克、董文艳
回不去的起点 绕不开的终局,权欲的巅峰 不灭的传奇……一年来,宝万撕逼大战平地起惊雷,赚尽世人眼球。然而,慷慨的曲调也有曲终之时,再兜转的故事也有结束之日,随着7月宝万之间的绵延战火,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结局其实已经越来越近。
一 各方可以接受的结局及事态走向分析
1万科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万科最希望力保的必定是控制权,这个控制权只要不是在宝能手里,也至少考虑为自己谋到华润或深地铁这种根正苗红的央企背景的下家。另外,万科的另一个小算盘或许是,王石作为创始人,或者郁亮作为管理层团队,两者必留其一。即使遇到最不希望看到的结局,即王石在一片“众望所归”的利益乱局下离开,万科也会寄希望于郁亮团队,能够担续大任,承袭万科基因,保留自家的一亩三分田。
2宝能
在7月的一场大酣战中,很多人都在关注宝能是否会爆仓的问题,因此宝能最大的底线当是安全守住自己口袋里的钱,何况有些在外人眼里看来,这些钱还不全是宝能的。而从二级市场的盘口来看,我们有理由怀疑并猜测,宝能至少有一条“16.5—17.0”元左右的生死线,是宝能所力保的,因此宝能首先要确认自己不会爆仓,就算没有拿到控制权,也最好是踩着“安全垫”全身而退。
另一方面,宝能曾经有过“血洗董事会”的在外人看来或许颇为激进的行为,但这或许表明了宝能的一个真实想法,王石走人,而且必须走。当初被喻为野蛮人,想必姚老板的怒意也是深埋心底的,一年过去了,经历了这样的刀光剑影、短兵交接,王石去留必然是宝能心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大梗。
同时,宝能或许可以接受华润重新回到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上,也或者可以接受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将股票择机、择时逐步转交到华润手上。甚至最坏的情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深地铁的入驻,而自己,则会考虑在董事会谋得一个席位,用以对抗各方。
3华润
王石的董事会早已经不复当年,同样,傅育宁领导下的华润,也必然不是当年的华润。
从种种迹象来看,华润正在一改当年“甩手掌柜”的定位,而在积极尝试谋取万科的实际控制权。
从实质利益来看,华润反对万科的重组预案,有着其相当的合理性。如果一旦重组方案成功,据华润内部人士透露,预计华润权益将减少近20 亿,未来几年应占利润每年减少8 亿。对于华润这样的央企来说,政治和底线始终是第一位的,怎么会让自己戴上国有资产贬值和流失的大帽子呢?因此,华润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有着很大的压力和动机,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华润的反对票投得有道理。
对华润来说,比较理想的结局,应该是在一片狼藉之中,应声而出,重新恢复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同时对万科保有实质的控制权,毕竟,华润和万科同在地产行业。眼下,华润新官上任,正是需要施展才华、多出政绩的时局,如果能够实质性的控制万科,相信对华润的主营业务的推动会是巨大的,也是华润的现任领导愿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华润很有可能会考虑在董事会席位的增加,或者话语权的变化,毕竟对万科、宝能、深地铁三家来说,华润由于央企的地位,行事谨慎,守理守法,是其他三方眼中一个最好的,也是相对值得托付的“对象”。
4对王石和郁亮团队来说
万科就像王石的亲生孩子,这一点不容质疑,但在野蛮人的步步紧逼下,眼看亲娘快要成了后娘,想必王石是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的。历史上来看,被赶出董事会,又被请回来的,似乎只有苹果的乔布斯,据说,当年乔教主离开以后。苹果很快不复当年盛景和繁华,于是又被董事会请了回来。但王石,会有同样的命运吗?就目前来看,可能性微乎其微。
对一家公司而言,创始人的存在感甚是微妙。此前,关于王石卸任董事长的传言已久,王石去留一度被视为解决本次万科事件的关键。
对王石和郁亮团队而言,如果王石为情出局,人们猜测郁亮留下的可能性很低,甚至只是一个过渡和中转。对这个团队来说,相对可以接受的结局是,与华润、深地铁、或者其他第三方,在董事会中,达成某种平衡。有一种说法是,郁亮作为董事长,这一点颇得各方共识,这对现在的万科而言,不能算是一件坏事;而王石的去留,相信很快就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5对中小股民及投资者来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中小股民及投资者来说,只要股票涨,怎么都是可以接受的。或许在他们看来,这多少有点看神仙打架的意思。
资本市场是逐利的,股权之争没有对错。但不管怎样,中小股资者的利益,必须也应该得到必要的保护 。
6对深地铁来说
如果说华润和万科的组合,就是高富帅遇到白富美的话;那么当万科要引入深地铁时,人们眼中,深地铁或许还是一个养在闺中的邻家小妹。但其实,深地铁是一家相当牛逼的公司,根据公告资料,截止到2015年末,深圳地铁总资产为2403亿,其中归属母公司净资产为1481.6亿,其2015年净利润仅为5.3亿。但深圳地铁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别说是两宗地块,“买下”整个万科都没问题。由此可见,深地铁的实力绝非一般。
深地铁无故卷入宝万之争,却也起到了“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效果。如果华润、宝能两方在某种情况下没有达成共识的话,深地铁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就是,与其中的一方达成一种至少善意的关系,进而谋求某种合作。
当然,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看着万科的潮起潮落,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毕竟,那只是回到了当初的起点。
二 在现有格局下,就大的方面而言,最有可能出现的几种结局分析
1华润系通过股权转让、资产注入等有可能的形式,重新回到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平衡全局。而宝能则谋求渐进而退、合理撤退,赚钱后见好就收,把股权逐步转移到华润手中,不断降低股份持有比例,或者按宝能所说,仅作一些真正的“财务投资者”意义上的持有。多方权衡之下,郁亮团队留任,王石离开。表面上达到一种静态平衡。但也不排除一种可能,郁亮团队被资方视为过度人选,同时暗中考虑下一轮人选,这似乎又是下一轮动态平衡的开局。
2宝能上位,得到实际控制权,获得梦寐以求的董事会席位。而王石及郁亮团队出局(或许考虑自主创业),而宝能在现有情况下,推选华润系,作为新的董事长,组建新“内阁”。
3万科成功引入深地铁,或者引入第三方,继续保持一定的主动权和实际控制权,修复与华润的关系。事实上,在宝能系与华润反对万科重组后的次日,万科公告宣布,除地铁集团外,万科于2015年12月25日与另一名潜在交易对手方签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意向书。在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明确反对重组预案之后,万科选择逐步揭开预备方案B计划面纱,至少万科未来前景已经有了第二种选择的可能方向。
4在管理部门的主导协调以及多方的谈判协调下,重组董事会,席位更加均衡,构建新的利益格局。2015年年报显示,万科董事会成员包括王石、乔世波、郁亮、孙建一、魏斌、陈鹰、王文金、张利平、华生、罗君美、海闻共11人;其中万科、华润各占3人,另外5人中独立董事占4个。新的董事会席位,以华润为龙头,保持在华润领导下的平衡。
5不管谁当局,还有一种较为妥协的结局是,王石出局,郁亮留任,华润方制衡,宝能系获得有限席位,王石作为荣誉董事长,每年获得相应的酬劳。但以王石的性格来看,这种可能性相对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