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9-6-29 09:40:31
呵呵,记得哪位先哲说过,“所谓的推理不过就是为了早已相信的东西寻找说法的过程”。马克思为此穷其毕生,真诚希望后来人不要为此白白耗费生命,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0:18:09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6-29 09:13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6-28 22:40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6-28 22:16
戚朋友:当然可以!你这个价值(需求)是什么意思?价值=需求?
不然,你搞一个模型出来,只要你的所谓价值定律能够计算出来的,我的价值公司肯定可以计算出来,不相信可以试一试。
林朋友,我问你,

1、经济学的基础除了研究价格、价值(需求)、供求关系、成本,还有要研究什么?

2、再问你,你知道价格、价值(需求)、供求关系、成本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及规律是什么吗?

3、你能用数学公式描述这种关系吗?

(我不跟你斗嘴,你就拿你自己的东西来回答上述3问题吧。“价值(需求)”你不要管我什么意思,你就按照你自己的意思来回答吧)
戚老兄怎么还不给个模型呢?再不给我公开用自己设计的模型啦!我的涉及到下面这些概念关系:
价格用P表示;物品使用价值用J表示成本用C表示;物品剩余价值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功用率(利用率)用G表示;剩余价值率用M'表示。
“供求关系”即“消费与供应”的关系在哪里?怎样描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0:33:46
下面是从个体获得需求的角度来说:
假设:价格用P表示;物品使用价值用J表示;成本用C表示;物品剩余价值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功用率(利用率)用G表示;剩余价值率用M'表示。
则有:
1、(J/T))/(C/T)=G;
2、(S/T)/(C/T)= M';
3、J/T— C/T =S/T;在孤立系统之中有:S/T<0,在开发系统之中有三种情况:
①、        S/T>0;②、S/T=0;③、S/T<0。
4、P= (C/T) /( J/T);简缩为:P= C/ J。


假设A为主体,那么,对于主体A来说有:
因为,AP=AC/AJ;
所以,AC与AJ是成正比 ,AP与AC是成正比,AP与AJ是反正比;
所以,A追求:AC/ AJ<1,越小越好。
但是,如果从社会的客观角度来说,由于与主体A可能发生交换的其他交换对象的商品对应A的使用价值量的大小有AJB1、AJB2、AJB3.。。。。。AJBn个(B与主体A交换者区别的其他的社会成员,n表示有n个交换者),所以,AC/ AJ有可能存在n种选择即n种AP,在AC不变的情况下,它们是:AC/ AJB1、AC/ AJB2、AC/ AJB3.。。。。。AC/ AJBn,因为A追求:AC/ AJ<1,越小越好,所以,在可能的交换事件之中选择AC/ AJ<1,越小越好,其意义越大。
(以上是有对于主体A来说,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追求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理性人体现)
【这些东西本来不想公开的,不过无所谓啦!还有从社会的客观角度分析的,这个我暂时不公开了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思维分析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1:25:56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6-28 13:28
什么是——价值?你们搞清楚了没有?你们连什么是——价值——都没有搞清楚,却在长篇大论讲“价值”,这不是在乱弹琴。

1、“价值”有无形状;

2、“价值”有无重量;

3、“价值”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价值”有无运动方向;

5、“价值”是实体还是虚无;

6、“价值”是数据还是符号。

如果“价值”什么都不是,你们在研究什么东西?你们怎么知道“价值”是谁创造的?你们根据什么东西在讨论“价值”?你们不是在乱弹琴吗?
"价值"至少比“效用”实在的多。


1、“价值”无形状;凝聚在商品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当然无重量。
2、“价值”无重量;凝聚在商品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当然无形状。
3、“价值”是运动的也是静止的;价值凝结,则静止。商品交换,价值则与商品运动方向相反。
4、“价值”有运动方向;同上。
5、“价值”是实体还是虚无;既不是实体,也不虚无。不过电流也是无形状,无重量,既不是实体,也虚无。所以建议楼主触电来体验。
6、“价值”既不是数据也不是符号。同样电流也不是数据也不是符号。

同样,按照楼主逻辑
1、“父子关系”有无形状;
2、“父子关系”有无重量;
3、“父子关系”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父子关系”有无运动方向;
5、“父子关系”是实体还是虚无;
6、“父子关系”是数据还是符号。
按照楼主逻辑,没有“父子关系”。请问楼主,你承认世界上存在“父子关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1:50:10
“价值”它视之不见;听之无声;嗅之不香;闻之无味;触之不及,感知它只有在前者的基础上通过以大脑的功能机制——意识来获得。(呵呵!太精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1:56:51
戚老兄怎么还不给个反应呢?等着你的反馈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2:07:24
呵呵!我又要感谢你了,为了回答你的问题,今天我在整理之前的那些公式时,无意之中把所以的关于价格、使用价值用、生产量、、需求、成本、剩余价值、时间、功用率(利用率)、剩余价值率等等统一在一个公式之中了,我非常兴奋,这是很久没有的感觉了,我把这个公式称之为价值论的大一统也不为过,在这个公式之中马克思价值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甚至国学的经济学、物理学也统一起来了(呵呵,有一点语无伦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3:12:30
根据“4、P= (C/T) /( J/T);简缩为:P= C/ J。”

设一只手机A第一天的销售价格P是400元,成本C是500元,代入上式得:

400=500/0.8(t1)

第二天(t2)A手机销售价格P是500元,代入上式得:

500=500/1(t2)

.......

问题:

1、手机A在(t1)的使用价值J是0.8(J=0.8)

2、手机A在(t2)的使用价值J是1(J=1)

......

你先回答,上述算式对不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3:34:11
38# 戚华建

楼主对我的意见视而不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3:44:46
回复34楼:

1、电是有“电量”的,“电量”服从库仑定律(有量的对象,就是实体,所以电也是实体);并且,电的运动方向是稳定不变的,即从“正”指向“负”。问你,“价值”的量你怎样描述?“价值”的运动方向用什么测量?

2、“父子关系”有没有“剩余”?即就是有没有“剩余父子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3:47:59
40# 戚华建

电量的方向怎么测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3:56:09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6-29 13:12
根据“4、P= (C/T) /( J/T);简缩为:P= C/ J。”

设一只手机A第一天的销售价格P是400元,成本C是500元,代入上式得:

400=500/0.8(t1)

第二天(t2)A手机销售价格P是500元,代入上式得:

500=500/1(t2)

.......

问题:

1、手机A在(t1)的使用价值J是0.8(J=0.8)

2、手机A在(t2)的使用价值J是1(J=1)

......

你先回答,上述算式对不对?
可以这么说,这表示销售商第一天亏损利润0.2,第二天不亏损刚刚好,J为1即表示不亏本也没有利润保持均衡现状嘛!
J更改为价值系数或许更加好,不过暂时的命名(这个暂且不管吧)。当然以上的计算不包括销售场地的租金与人员开销等等,不然,这些应该在总结总C与C或者J时再次摊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05:52
liuyongfei180 发表于 2009-6-29 13:47
40# 戚华建

电量的方向怎么测量?
你去看物理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10:56
上面我们都搞错了,P= C/ J是从需求方的角度来说的,如果是供给方,P= C/ J之中的C与J相反。但是,J还是与你计算出来的结论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13:54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6-29 13:56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6-29 13:12
根据“4、P= (C/T) /( J/T);简缩为:P= C/ J。”

设一只手机A第一天的销售价格P是400元,成本C是500元,代入上式得:

400=500/0.8(t1)

第二天(t2)A手机销售价格P是500元,代入上式得:

500=500/1(t2)

.......

问题:

1、手机A在(t1)的使用价值J是0.8(J=0.8)

2、手机A在(t2)的使用价值J是1(J=1)

......

你先回答,上述算式对不对?
可以这么说,这表示销售商第一天亏损利润0.2,第二天不亏损刚刚好,J为1即表示不亏本也没有利润保持均衡现状嘛!
J更改为价值系数或许更加好,不过暂时的命名(这个暂且不管吧)。当然以上的计算不包括销售场地的租金与人员开销等等,不然,这些应该在总结总C与C或者J时再次摊平。
你再回答:

手机A是同一的,凝结在手机A上面的成本及“社会必要(无差别)劳动时间”都是同一的,为什么在t1与t2的——价值——会不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14:47
也就是说交换双方A、B,AP= 1/BP,即AP=C/ J,即BP=1/(C/J)。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18:58
马克思那理论,哎,让人无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23:33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6-29 14:13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6-29 13:56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6-29 13:12
根据“4、P= (C/T) /( J/T);简缩为:P= C/ J。”

设一只手机A第一天的销售价格P是400元,成本C是500元,代入上式得:

400=500/0.8(t1)

第二天(t2)A手机销售价格P是500元,代入上式得:

500=500/1(t2)

.......

问题:

1、手机A在(t1)的使用价值J是0.8(J=0.8)

2、手机A在(t2)的使用价值J是1(J=1)

......

你先回答,上述算式对不对?
可以这么说,这表示销售商第一天亏损利润0.2,第二天不亏损刚刚好,J为1即表示不亏本也没有利润保持均衡现状嘛!
J更改为价值系数或许更加好,不过暂时的命名(这个暂且不管吧)。当然以上的计算不包括销售场地的租金与人员开销等等,不然,这些应该在总结总C与C或者J时再次摊平。
你再回答:

手机A是同一的,凝结在手机A上面的成本及“社会必要(无差别)劳动时间”都是同一的,为什么在t1与t2的——价值——会不一样?
老兄!这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两回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这个时间是不一样的,上面这个时间只是个别劳动时间,看来你没有认真看我的那篇《马克思经济学所说的“价值”概念是什么(各位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理解了多少)  ... 2 New》的文章,或者没有看懂!只能说达到第二个阶段的认识上,还没有达到第三甚至第四个阶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29:56
价值在《资本论》体系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Marx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生产关系,而这种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比较深入的研究(当然这里主要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有一定的人文关怀,这是学者看到的另一番风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32:04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6-29 13:56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6-29 13:12
根据“4、P= (C/T) /( J/T);简缩为:P= C/ J。”

设一只手机A第一天的销售价格P是400元,成本C是500元,代入上式得:

400=500/0.8(t1)

第二天(t2)A手机销售价格P是500元,代入上式得:

500=500/1(t2)

.......

问题:

1、手机A在(t1)的使用价值J是0.8(J=0.8)

2、手机A在(t2)的使用价值J是1(J=1)

......

你先回答,上述算式对不对?
可以这么说,这表示销售商第一天亏损利润0.2,第二天不亏损刚刚好,J为1即表示不亏本也没有利润保持均衡现状嘛!
J更改为价值系数或许更加好,不过暂时的命名(这个暂且不管吧)。当然以上的计算不包括销售场地的租金与人员开销等等,不然,这些应该在总结总C与C或者J时再次摊平。
哈哈...我再算一遍呢:

400=500/1.25

在t1(第一天)是赚了0.25的利润是吗?

林先生,你再仔细看看,“400=500/0.8和400=500/1.25”那个对。

(所以我就知道你在跟我乱弹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32:09
看看我在那篇文章的第二个与第三个阶段的描述(你的认识好像就是属于第二个阶段):

但是,接下来马克思对于劳动者的观察却使马克思一时之间产生了困惑,因为,他在分析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时间比较之中,发现即使是生产同一商品同一行业的劳动者之间劳动时间虽然一样,但是,其生产率却是不一样的,比如,不同劳动者用同样的时间去生产一样商品,他们之间的生产率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同一单位的商品被不同的劳动者生产他们之间的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他了解到这个现象之后认识到:看来劳动时间作为价值的尺度行不通。
又经过了许多时间之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马克思无意之中发现原来之前的研究方向出现了问题,之前的劳动时间只是个别劳动时间,一个单位商品A的生产个别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是从整个社会系统来进行统计分析的话,那么,这个劳动时间就具有可比较性了。这时马克思把由政府主导组织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看作为是完全理性的社会生产(我区别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个人理性称之为社会理想),他认为毫无疑问由政府主导组织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要比个人的理性高,因此也许这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成为典型宏观计划经济的原因依据吧?他这种认为由政府主导组织的生产认为生产出来的商品都是社会必要的劳动生产量,即社会生产供给量=社会必要需求量。因此,社会必要的劳动生产量对应的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from^^uid=7179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38:41
林先生,马克思的文字描述比你多得多。文字描述在经济学是没有说服力的。有说服力是把数据找出来,跟经济现实对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42:40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6-29 14:38
林先生,马克思的文字描述比你多得多。文字描述在经济学是没有说服力的。有说服力是把数据找出来,跟经济现实对应。
数据也不一定有说服力,数据也是要建立在正确的前提之下的。否则,只会一错在错,错的一塌糊涂!数学的逻辑推理就可以得出经济学的结论吗?不用告诉我,说我没看你的前提,说实话,我看了,而且你的前提很可笑!剩下的就由林同学接着来批判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43:37
你那里看不明白?可以说出来嘛!我也可以在描述方面详细一些。事实上我这些不仅仅是文字方面的描述,是有数学逻辑在哪里的,每一个概念都存在着对应的数学逻辑,它们之间是对应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4:52:44
就说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吧!它可以分为:
1、社会劳动时间,它又包含: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㈡社会不必要劳动时间;㈢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2、个别劳动时间,它又包含:㈠、个别必要劳动时间;㈡个别不必要劳动时间;㈢个别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5:03:45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6-29 14:10
上面我们都搞错了,P= C/ J是从需求方的角度来说的,如果是供给方,P= C/ J之中的C与J相反。但是,J还是与你计算出来的结论一样。
对供应方来说,公式:

P=J/C

是吗?

手机A价格(t1)P=400,成本C=500,那么就是:

400=J/500

我问你,J=400×500=200000,对吗?

(对供应方来说,手机亏了100元,而价值却是200000,你不是跟我在乱弹琴,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5:06:13
迷途小书童! 发表于 2009-6-29 14:42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6-29 14:38
林先生,马克思的文字描述比你多得多。文字描述在经济学是没有说服力的。有说服力是把数据找出来,跟经济现实对应。
数据也不一定有说服力,数据也是要建立在正确的前提之下的。否则,只会一错在错,错的一塌糊涂!数学的逻辑推理就可以得出经济学的结论吗?不用告诉我,说我没看你的前提,说实话,我看了,而且你的前提很可笑!剩下的就由林同学接着来批判你吧!
叫林同学来批判我,等1000年后吧。你看看他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公式就知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5:18:38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6-29 15:03
林汉扬 发表于 2009-6-29 14:10
上面我们都搞错了,P= C/ J是从需求方的角度来说的,如果是供给方,P= C/ J之中的C与J相反。但是,J还是与你计算出来的结论一样。
对供应方来说,公式:

P=J/C

是吗?

手机A价格(t1)P=400,成本C=500,那么就是:

400=J/500

我问你,J=400×500=200000,对吗?

(对供应方来说,手机亏了100元,而价值却是200000,你不是跟我在乱弹琴,是什么?)
你的理解能力这么差?难怪你看不明白我的文章?
对于交换A、B双方两个人来说,AJ=BC,AC=BJ,你那个例子之中,对于销售供给方来说成本是卖出去手机的进货价,对于购买需求方者来说,购买手机时的付出(钱数量)是成本。(这里仅仅是账面上的成本,如果现实中双方应该还包括其它交易费用,但是J仅仅是获得的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5:24:42
戚朋友!我再次声明一下(你也可以把我的那个帖子再看看,详细点,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简洁),我的公式是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你这里的销售方如果转换个角度,商品的付出就是C,获得的交换物就是J,如果你再看不明白,只能说是你的理解或者逻辑能力问题了,我叫你给出一个例子可不是叫你自己在那里胡乱运用和理解我的公式!然后,再在那里发扬自我安慰的IQ精神,这可不是做学术的态度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5:39:21
所以,按照我的公式:P=C/J,销售商的J=C/P=400/500=0。8;应该这样逻辑,明白嘛!如果还是不明白我就真的很难以再说下去了,因为,这仅仅是我的理论公式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