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Ken边  2008年上涨那么高,不妨把当时的环境因素和现在的形势比较一番。
2007年至2008年的这一轮通货膨胀,原因确实是很复杂的,有总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总供给推动的因素。总需求拉动的主要动力是,过度的投资,过大的贸易顺差以及过多的流动性,特别是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总供给推动的主要原因是要素价格上升,比如工资上涨,石油价格上升,以及粮价上升对食品的成本推动。
2008年的通胀原因,显著表现为输入型、成本推动型:美元持续贬值,美国及相关国家持续降低利率,与美元挂钩的大宗商品(包括石油、钢铁、铜、铁矿石、粮食等等)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或高位运行。这些在2008年下半年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PPI的持续走高。上游投入品对通货膨胀的成本传导的压力加大。同时国内要素成本也上升,国内工资水平的上涨。中国三十年来的快速的经济发展,与人口红利有很大的关系;出口产业的迅速扩大,也应该得益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两位数的高增长,劳动生产率提升大大高于GDP增长,工资呈上升趋势是必然的。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显示了工资上升的压力。《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从保护劳工权益的角度作出的各项法律规定,包括最低工资制度,以及其他一些保障性制度安排,使工资增长的预期加大。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通货膨胀预期高的环境中,工资上升是通货膨胀的刚性因素。在目前我们的通货膨胀环境中,工资上升可能从要素成本和消费两方面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现在,总需求拉动的因素未收敛,反而极度扩张。投资加大、流动性过多,唯有贸易顺差有所减少。流动性这个问题,请注意,不只是4万亿的投资计划,宽松信贷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是很高的。“中国央行仍可放出9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加之乘数效应,则可生成高达45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输入型这个,毋庸置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在上扬通道之中。而且不只是贬值和降低利率那么温和了,美国的货币大幅度扩张!开动印钞机疯狂印钞,大宗商品超越08年的历史高点可以说指日可待。
惟有国内要素价格,因为有危机,大家忙于治理,先把劳工的利益束之高阁,可能一时半会工资刚性不会那么明显,对通胀有点抑制作用。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资上涨是必然的。而且国内的猪肉价格,又要涨起来了。据研究,因为猪价已经跌至成本以下,导致猪肉供给减少,猪肉价格上涨可能很快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