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angcho网友,显然不懂得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经济传导的两种途径和相关统计的两种方式,建议:搜索有关文献至少看名家的文章20篇,再讨论相关话题。注意:美国在提倡绿色能源和生态社会,中国下了最大力气,甚至已经到伊拉克搞油去了。2008年底,我受邀请做石油年度研究报告(社科院),在石油产量及储量基本面统计数据方面,中石油的数据比以往晚出来20多天;而且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石油储量和国内产量(国内储量)都已抵达一个拐点,比如,来自境外油源的产量比已超过65%。所以我们连伊拉克的油田都敢动了!所以日本无论如何也要在国际上夺回武装力量自由行动的权利了!所以,……多看看罢……
(2)6%的线是因何而确定的?个人以为,无非是同比,及环比,以及对照就业需求的测算所得。2009年的中国特色是4万亿财政投资的拉动,现在看来,还比较温和。但就人大郭庆旺针对上次1998年的积财的时间序列研究经验参照来看,这个不确定性很大。个人觉得,中央要“保8”;中国经济政策“晴雨表”——社会科学院数量技术经济所汪同三先生搞的预测模型显示——2008年12月3日前后发布了《中国经济蓝皮书》,提出2009年中国经济要增长9.5%;个人以为,很有投石问路和稳定民心之意。也就是说,中央还是有办法将GDP搞上去的;而且中国正在转型中的“三高”/“两高一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太可能很快改善——尤其在新就业人口高校毕业生610万以及1200富余农民工(国家统计局Q2数据)的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大背景下……因此,如果“鸡的屁”要“保8”,几乎必然会冲高到9以上。依据历史经验,相应的,ppi和cpi都不会太低。有的说经验数据是2~3,那么CPI过6几乎是必然的!
(3)但是,话又说回来:PPI和CPI的传导关系在中国已经“被修正”得不正常。常规年景,PPI到CPI的传导有个明显的时滞期间,6-12个月不等。而2008年9月以后,中国的ppi数据很是诡异!!尤其是11月份几乎是急转直下,简直不符合常理!有愿求真务实者可用统计局公开数据进行验算和拟合。不过,月度数据多是快报数据,汇总数据“修正”严重;而且,最好是比对1998-2008年这个中长周期的走势的相关关系好一点。
因此,个人以为,cpi的最大可能是被修正到6.5左右;既然符合修正后的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的“可信性”;又能兼顾未来通胀时群众的感觉!
!!特别声明:本人虽然是学经济学的,但是在坛子久了,反而觉得自己是“看不懂宏观”的。如果以上观点与一些网友观点有不同,可将我的观点忽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