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7-11 16:41:49
6月份新增贷款1.5万亿,不高通胀才怪。就拿我个人来说吧,仅有的一点点小积蓄全部被我拿出来放股市和基金里面了,为啥?钱在贬值啊,钱根本就不是钱。
你说,连我这种股市菜鸟都能赚到盆满钵满的,你觉得正常吗?
所以我认为今年肯定高通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7:32:08
中国的GDP 预计增长率为7.5%,这个数字对中国来说是经济不景气的重要标志。在正常情况下,CPI增长不会很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8:02:13
学经济学的也,应该采取激励兼容机制。不仅对辩论者有奖励,对答的好的有厚奖,还应该对敷衍了事者实行大棒政策。
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优秀辩论的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18:11:17
好,再回到正题。我和正方的观点不太一样,但是也不是完全反方。
     流动性的泛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的逆转可能使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突然逆转。  
       并且,由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调高了居民对我国2010年的通胀预期,通胀的压力只升不降,cpi会上升。
    不过政策和预期都会改变,cpi的主要构成中粮食的价格控制住后,相对较大的权重会拉低cpi,所以,cpi会上升,但在国内外政策和形式变动下会进行短期波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20:05:46
支持反方,从中国货币政策的觉度来考虑,直到2010年中国的货币政策直接目标仍然会是稳定物价,从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历程来看,是不会让CPI高过6%。虽然说货币政策的力度可能控制不了市场价格的突变,但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仍然还是能够把握大体的方向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的不断开放,CPI是不可能过高的,像美国的CPI就一直处于低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20:56:59
同意2楼,必然会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1 23:05:45
可苦了农民兄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01:36:30
支持正方,房价和股市的泡沫又开始出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08:53:32
得防患于未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09:22:00
it must b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11:13:49
对现实情况不乐观,支持正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11:18:54
任何事物都是动态变化,中国经济确实已经显露出通胀的迹象,但是最后是否真正进入通胀状态还要看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通胀也许是个假命题。你越喊它越真的要来,你不喊了,也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12:52:15
初学经济学,学习一下各位如何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12:57:53
为了恢复经济增长,通胀率肯定会上升,但是感觉不会高于6%,刚萧条完了不应该再滞涨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17:12:59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一旦见底,经济开始复苏。首先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各国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均采取了持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是增发货币和降低利率,所以外围经济是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世界货币急速扩张,货币增长率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可能甚至于是负增长),所以世界经济必然面临通胀压力。从国内来看,我国也是采取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银行贷款年底保守估计会突破10万亿,同时国家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将极大刺激国内的需求和增大或币供给,货币供给则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后果必将是流动性过剩。只要在国外经济复苏的带动下和国内需求进一步刺激下,势必会导致资产价格和物价的全面上涨,目前的房产和股市的强劲上涨,就是货币供给过多增长速度过快的一个表现。但是国家在短期内为了继续重振经济复苏信心,短期内为继续维持较长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所以全面的物价上涨将是不久的将来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18:29:13
从理论上将中国应该在未来2年里出现通货膨胀,但是由于中国政府政策导向,不确定性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0:12:17
水费和煤气费都涨了,这种直接涉及普通民众的物价是计量是否有通涨的基本参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0:23:52
大家好热烈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1:03:57
货币增加,通货膨胀应该比较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1:06:31
但愿穷人能过上好日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1:21:31
事实上,通货膨胀不只是货币现象,发生通货膨胀在流动性支持下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复苏,不管是轻微的复苏还是强劲的复苏,只要市场有强烈的预期经济未来会更好,就会推动民众的“去货币化”转向实物资产或是金融资产;另外就是当局的货币政策近乎于无效,以当前的情况来说,现在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已经宽松得不能再宽松了,利率降到了近乎零,只要经济复苏一旦确立(现在美国的复苏能存在争议,原因是作为滞后指标的就业还很差,这也是前段时间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全线回调的原因),政府就会采取政策控制流动性,但是接下来是大家都知道的政策两难:收缩流动性会影响经济复苏,不收缩流动性泡沫会更大甚至失控,这时候就需要考量政府的调控智慧啦。

我个人觉得市场前期注入的流动性对各个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就美国来说,由于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在此前充当了一些货币创造的功能,但在金融危机以后这些功能以及杠杆化的财富都基本上消失了,因此,美国政府注入的流动性要首先填补这些资产消失后留下的“大坑”,然后才会有流动性过剩。事实上,目前的数据已显示美国的金融资产在金融危机后缩水超过10万亿美元,那么这种以资产升值来促进消费的模式还能进行下去吗?现在美国再多的转移支付都是转移到储蓄,从这一点上看,这种模式很难持续下去了,唯一的例外就是美国可能出“损招”,因为我们都知道美国四年一度选举,奥巴马需要政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今年是奥巴马执政第一年,基本上第三年就要开始打响选举战了,如果美国在第二年经济还是没有多少起色奥巴马会怎么办?那就是政府的最后一招了:以通胀来促进经济发展,迫使民众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拉升经济,那么这也是最危险的一招,通货膨胀可能就真的离我们不远了。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由于深受影响的是出口部门,所以政府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挽救出口留下的缺口,现在“超常规”的流动性支持已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尤其是最近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飙升,未来需要密切关注“去货币化”导致的固定资产泡沫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其后果很可能是真的“中产阶级”被一网打尽。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唯一能想到的对冲工具就是持有房产,近段时间,包括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再度飙升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上海,房地产的价格普遍较年初上涨了超过30%,这是很可怕的数据,这让本来就不合理的房价更加“高处不胜寒”,这让房地产调整的周期也再度延迟,临时再度充当起经济增长的“引擎”,当然后面调控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我觉得目前能做的就是要尽量完善我们的金融衍生产品体系,尤其是推出一系列有关对冲通胀的金融衍生产品,历史也一再证明,简单的衍生品不可或缺,而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也是复杂衍生品要加强监管,并不是不要发展。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真正通胀到来的时候,大宗商品可能是首选,但是从历史上看,大宗商品并不是最好的对冲通胀的工具,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在通货膨胀时期的回报率很高,但是风险也很高,一些稳健的产品包括特殊的债券产品以及挂钩CPI的基金等创新产品都是比较理想的保值的投资标的,国内还迫切需要这类产品来帮助民众应对通胀,否则大家都冲去超市、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那后果不堪设想。


胡言乱语,我没怎么学过金融,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2:54:40
就上次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看,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一年半就完全走出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整个世界经济的回复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预期的高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3:09:40
上半年银行放贷7万多亿,大大超出了全年计划,流动性过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通胀或在年底与明年初爆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3:14:09
克鲁格曼认为信贷猛增补代表经济复苏,金融危机短期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许会有更大的第二波危机,所以至少出现恶性通胀的可能性比较小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3:15:53
要知道,政府的投资是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投资都对应着资产,而不是简单通货的增加,通胀压力不像实施4万亿的货币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00:08:19
支持正方,通胀是不可避免的,目前甚至连官方都明示或者暗示了通胀预期来刺激消费,或者说刺激房地产,巨量的货币投放和低廉的借贷成本是通胀的直接诱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08:13:55
信贷这么高速的扩张,货币这么快的增发,能不通胀吗,,赶紧花钱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08:20:58
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大量发行货币、中国信贷资金的天量投放,股市的“虚假繁荣”等因素,助推了石油、铁矿石和其他消费坯价格的“非理性”提升,进一步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09:12:40
个人认为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从外围市场来看,美国及各国政府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美国,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钞票,这是有通胀的预期,但是充裕的流动性刺激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例如美国长债收益率持续走高,这对于脆弱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较大的打击,也使得次贷源头的房地产迟迟不见起色,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我持较为悲观的态度,虽然目前大的银行申请偿还政府借款,有向好之意,但是个人认为金融机构的向好也许并不是经济开始回暖的信号。通过金融危机,美国应该反省一下自身的发展模式,过去代表美国精神的高耗能产品部分已经不适合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通用的破产重组我认为是一件好事,它将诸如悍马之类的鸡肋剥离掉,促成主营业务转型,这符合新能源发展规划。那么对于美国与通用类似的其他背负有历史包袱的大型企业而言,主动性或者政府推动型的资产重组也许是未来几年美国经济发展的一条脉络。所以,个人认为美国的复苏之路会较为漫长,再者,从上半年的期市、股市的繁荣可以看出流动性对资本市场的热情,而经济面的不支持使得7月初开始原油、农产品及美股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但是不能认为资金就此便对资本市场减缓了热情,充裕的流动性到底有多少进入了实体还是不得而知。而美国失业人数目前也处在历史的高位,9.5%。从历史经验来判断,当失业水平在5%以上时发生通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虽然市场有流动性,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实体到底有多少资金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简单来看,美国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挠头的。再看国内市场,最新的CPI与PPI仍然维持双负的局面,见底回升应该会发生在4季度,那么在此之后的通胀水平需要可控。3、4月开始房地产市场的破坚前行,而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升温,政府开始对水泥市场进行调研,防控项目投资过热,以及杭州、北京地区收紧二手房举措,还有提高正回购利率,发放一年期票据等方面可以看出政府政策的细微转向,货币政策减少同时,倾向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维稳的意图较为明显,那么对恶性通涨发生的可能性政府应该不会置之不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3 09:17:36
绝对相信政府的数字控制能力,CPI不会超过6%,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比西方强多了,有06,07年CPI控制的经验在呢,信任是我最强的依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