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873 0
2016-09-18
2016年上半年,涉足百货业的57家上市公司中,77%营收下滑,75%净利下跌,营收、净利均出现下滑的占比达67%。全行业的伤亡惨重,意味着百货业的寒冬还未过去。

其中,人和商业的巨额亏损直接拉低了百货业上半年的盈利水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和商业亏损额高达144.93亿元。

从这点来看,百货业实际情况可能稍微要好。但行业回暖仍需时日,只能说转型购物中心、电商的策略有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购物中心,已是百货公司业绩向好的主要推动力。

在消费升级的当下,消费者更注重体验式消费,而百货商场配套不足,通常以单纯购物为主,与当下消费主流并不相符。

3.jpg

相比传统的百货业态,购物中心覆盖了更多服务业态,体验式生态更能吸引客流,且满足了消费者购物、饮食、娱乐等一站式消费需求。而且,购物中心还具备了商业地产增值价值。

另外,百货企业与品牌商的关系持续恶化,让招商困难成为行业发展“新常态”。同时,百货商场品牌杂且小,多为不知名品牌,与购物中心相比差距甚远。

种种因素作用下,百货企业加速向购物中心转型升级,但转型的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目前购物中心每年新增数量在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据《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2015年购物中心比2010年时增长了893%,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发展。

百货企业转型购物中心后面临的压力可见一斑,在一线城市中面对的是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的局面,在二三线城市则面临着需求不足致使亏损的风险。

因此,百货企业若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很可能陷入“百货店放大版”的尴尬局面,从而走上老路,转机变成死机。

第二,购物中心由于体量庞大,是大型商业综合体,对资金要求较高,回报周期也较长。对体量较小的百货企业,电商、便利店或许才是更优选择。

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电商、便利店,百货企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而要想在电商冲击、激烈竞争下生存下来,就要想办法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足够选择及舒适购物体验,才能吸引消费者。

文章转载请标明来源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