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19 0
2009-06-29
 ■总体上看,[url=]信贷[/url]激增是正常、健康、利大于弊的,但也在结构、质量、流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不断优化信贷结构,防范潜在[url=]风险[/url]  上半年即将过去。其间最引人注目的金融现象之一,恐怕是信贷激增了。
  前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4万亿元。6月份的数字虽未出炉,但考虑到银行放贷有“季末冲刺”的习惯,上半年新增信贷超过6万亿元已成定局,有专家预测可达6.5万亿元。这意味着,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将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年的投放总量。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实施适度宽松的[url=]货币[/url]政策、保持充足的信贷投放有利于拉动[url=]投资需求[/url],为扩内需、保增长添柴加薪;同时,现代经济以金融为核心,信贷一定程度上就是“信心”的代名词,保持充足的信贷投放有利于打掉[url=]通货[/url][url=]紧缩[/url][url=]预期[/url],提振经济复苏信心。
  然而,在滚滚而来的信贷投放大潮中,也有这样一些情况和问题,多少有点让人担忧。
  一忧结构。天量贷款主要流向铁路、公路、机场等政府投资项目,业内称为“铁公鸡”项目,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并不多。有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投放中,中小企业所占“份额”不到5%。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活跃细胞,当下更是抵御危机冲击的重要支柱。它们是民间投资的主体,政府投资规模有限、后劲有限,投资需求能否持续增长,关键看民间投资能否启动;它们又是社会就业的主体,[url=]消费[/url]需求能否持续增长,重要一条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预期。因此,要扩内需、保增长,就必须改变现有信贷结构、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二忧质量。银行信贷投放之所以集中在政府投资项目,正如一位基层信贷员所说的那样:“政府是铁打的,不会关停并转,财政实力又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把钱贷给政府项目,不仅政治上没风险,经营风险也小。”为了争抢政府项目,一些银行甚至放松贷款审查、放低贷款门槛。这么做,短期内似乎没有风险,但从长远看,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url=]收益[/url]不高,回收期较长,项目本身难以保证未来有足够的现金流来还本付息。比如在东部某省,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只有两条盈利,其余均因车[url=]流量[/url]不足而亏损,但该省还是上马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力图“把高速公路规划得像蜘蛛网”,其盈利前景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政府项目贷款大多以“政府信用”为依托,很多是地方政府的隐形担保。据江苏银监局统计,江苏大型银行对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贷款中,57.27%靠财政还款,49.13%由地方政府出具财政承诺函。银行对地方政府未来的可支配财力、隐性[url=]负债[/url]等往往难以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困难,无疑将影响银行的信贷[url=]资产[/url]质量。
  三忧流向。今年以来,信贷飙升与股市、楼市回暖的轨迹惊人地趋同,不排除一部分信贷资金以各种方式进入了资产市场。信贷资金如果违规进入股市将放大银行的风险。对楼市而言,信贷大量投放,缓解了房地产商的资金紧张,使其减少了降价销售、尽快回款的压力,同时使公众的[url=]通货膨胀[/url]预期有所抬头,加之一些银行放松对二套房贷的限制性措施,放大了购房需求特别是投资性购房需求,从而可能推动房价上涨,也许会中断部分地区楼市本应调整的进程。在民间投资没有实质启动时,有可能导致资产市场的局部泡沫,不利于经济复苏。
  信贷三忧,绝非否定本轮信贷激增。总体上看,信贷激增是正常、健康、利大于弊的,“三忧”只是其中的苗头性、局部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已出现积极变化,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仍需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url=]货币政策[/url],合理增加信贷投放,同时,针对类似问题,不断优化信贷结构,防范潜在风险,提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

(来源:人民日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