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家欧洲足球俱乐部被中国财团收购。此次出手的云毅国凯,实际控制人是赖国传,其曾担任过上市公司棕榈股份董事、总经理,被收购的是英超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
自今年开年以来,中国企业就以扫货的姿态,拿下了数家欧洲足球俱乐部,耗资不菲。而且,这一趋势还远未结束,预计年底前仍将披露欧洲俱乐部被收购的消息。
前不久,苏宁以约2.7亿欧元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股份,中欧体育7.4亿欧元拿下AC米兰。随着闻名遐迩的米兰双雄被中资收入囊中,这场抢夺海外体育IP的战争已近乎白热化。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
足球产业商业价值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同比增幅高达119%。与此同时,在国内掀起了体育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潮,数量超过20只,累计规模达400亿元人民币。
然而,从财务数据来看,这些被中资收购的足球俱乐部都不怎么“健康”,九成以上是处于亏损状态,如苏宁拿下的国际米兰,负债就超过4亿欧元。
足球产业确实是体育领域中的一大热门,全球产值起码在8000亿欧元以上。另外,在国内体育产业日渐升温的当下,中资热衷并购足球俱乐部无可厚非。
欧洲足球俱乐部营收来源,主要通过门票、广告和赞助、电视转播费,中国企业首先将从中取得收益。但这些还难以打动中国财团,真正让中资动心的恐怕是体育IP。
国内体育产业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一大风口,在这其中,最值得投资是体育联盟、赛事IP和俱乐部、体育媒体平台、赛事场馆和体育明星经纪。
在中国体育市场中,体育联盟、赛事IP和俱乐部发展都不尽人意,是尚未开发的蓝海市场。据悉,到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1739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42%。
优质体育IP能吸引大流量,且持续产生影响,这就是不难解释中资为何热衷抢夺欧洲足球俱乐部了。
如今的关键还是后期运营,中国资本能否让这些体育IP发挥出真正价值,还有待验证。要知道,美国、日本也曾大规模收购欧洲足球俱乐部,但鲜有运营成功的案例。
当然,中资收购海外球队,对中国足球产业发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引进青训学院,与国内俱乐部建立合作及培训体系等,前景值得期待。
文章转载请标明来源自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