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楼疯、资产荒的真相
有人连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此岸离婚买房潮热火朝天,而彼岸,却有对冲基金开始半仓现金避险——
近期,管理着16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公司Sector Asset Management的创始人Peter Andersland将现金持有率提高到创纪录的50%。他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央行通过低零利率实行大规模宽松刺激,市场功能开始失调,股市和债市正在打破以往的负相关关系,全球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金融风险。
楼疯不过是一种货币现象
现在的楼疯已经不能用供求关系来解释了,而是完全靠杠杆撬动的泡沫。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房地产的到位资金达到两年来的最佳状况,一方面是社会融资宽松,一方面是房企回款不错。笔者一位业内朋友称 ,2014年的时候常规开发商银行资金成本8-9个点,公私募15个点以上,现在银行渠道资金成本不到6个点,外国资本甚至不到3个点!
虽然最近银行对开发商的贷款已经收紧,但是房企照样可以从债市信托等其他渠道拿到低成本的资金,部分房企的公司债收益率已经逼近国债。2015年房企融资成本排行榜中,中海、华润、保利、招商等央企地产企业资金成本控制在了极低水平,如中海地产发行的70亿元公司债,利率低至3.4%。
房地产类资产证券化大有大干快上之势。8月一个月内就有两单超大规模房地产类ABS成功发行。“北京银泰中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类REITs),项目规模达到75亿元,“兴银投资委托贷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79亿元。银泰中心类REITs该产品全场认购倍数3.08倍,票面利率低至4 %,创下同类产品利率新低。
去年的配资狂潮直接吹起了大牛市,据称杠杆资金的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去年5月份最疯狂的时候场外配资杠杆甚至高达10倍,而且门槛非常低,10万甚至几万就可以参与配资了。
如今买地、炒楼和去年配资炒股如出一辙,一些开发商甚至采用10倍的杠杆,而回款周期可以缩短到一年内(例如碧桂园从土地摘牌到卖楼回款周期仅为6个月)。空手套白狼,怎能不出地王?
作为信用扩张吹起的泡沫,此次楼疯和去年的股疯背后,暗藏着全球美元的环流。
中国股市上一波牛市从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结束,而这期间新兴市场遭遇了比2008年到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规模更大的净资金外流。这并不是巧合。
(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净流动和汇率变化密切相关)
2009年美联储开启印钞机,导致全球大水漫灌。投资人争先恐后先以低利率借得美元贷款,再投资于高回报的新兴市场国内资本品。2014年12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季报称,中国银行业和企业的美元贷款同比增幅达高47%,其规模从五年前的接近0飙升到1.1万亿美元。同时,以国际债券形式借入的债务总额已达到3600亿美元,二者合计超过1.4万亿美元!
然而美联储从2014年1月起逐渐削减购债规模,11月正式结束了持续六年之久的QE,并于2015年2月首次加息。也就是从2014年起,全球的美元环流从扩张变成了收缩。美元不断走强,债务人被迫抛售本国资产换美元还债,结果就是资产价格下跌,外储挤兑,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
2014年很多新兴市场的货币都出现了暴跌,外汇储备史无前例地急剧缩水。中国不得不推动股市牛市对冲。
如今,股市“葛优躺”,美联储再次加息预期升温,楼市又接棒成为更大的资金池,用以对冲大规模资本外逃和通货膨胀。
(美元加息后,中国资本持续外流,外储缩水)
资产荒就是盈利慌
楼市的泡沫,其实是流动性泛滥和资产荒合力的结果。所谓的资产荒,其实就是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资产,反映的是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归根到底是实体经济利润率的下降,实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7月份的经济数据可以概括为,“信贷跳水,只剩房贷”。4636亿新增贷款全是居民房贷,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竟然减少26亿元,而居民房贷在储蓄中的占比已经从20%增加到46%。2016年前7个月释放的个人按揭贷款,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两倍!制造业投资和民间固定投资增速均下滑,M2增速与M1“剪刀差”扩大,反映企业囤积资金,大量资金没有出路,未流入实体经济。
可怕的是,盈利能力下降的不仅仅是落后产能,8月29日,世界领先的高端机床代表——德马吉关闭了上海工厂,公告中声称原因在于“国内外经济增长趋势的下滑,市场每况愈下”“面临低产能利用率,高通货膨胀率”。
(A股盈利前20,几乎都是金融企业)
所有的人都知道泡沫终有破的时候,但都不认为自己是接盘侠。
不过有些迹象,似乎已经预示着风险临近。
其一,媒体报道,中国公司开始急着还美元债务。原因是美国10月即将实行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新规,规定公司债在将来任何危机期间可暂停赎回,投资者更难收回资金。由于融资来源被限制,这就推高了银行间短期借贷成本,进而推高以此为计息基础的美元债务成本,将加大人民币的下行压力,使中国国内资金形势更为紧张。
其二,最近樊纲公开宣称资本外流在某种意义上是好事情,中国将允许人民币逐渐贬值。
其三,M2增速锐减,资本沉没迹象堪忧。
其四,从全球来看,股市、楼市、黄金、债市作为货币现象,越来越受央行政策影响,随着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大而朝着同一方向运动。分散投资也不安全了。
最近,笔者一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朋友预言,将来图景就是一线城市香港化,二线城市日本化,三线城市拉美化。
细思恐极。
转自:
http://wemedia.ifeng.com/282574491694065/wemedia.shtml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我猜经济学家伙们也看傻了?恳请指点迷津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smartlife 发表于 2016-9-21 20:57 
上帝让人灭亡, 必先让人疯狂。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fumingxu 发表于 2016-9-21 20:25
楼疯、资产荒的真相
有人连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此岸离婚买房潮热火朝天,而彼岸,却有对冲基金开 ...
谢谢楼主分享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Kamize 发表于 2016-9-21 23:19 
谢谢楼主分享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ccwwccww 发表于 2016-9-22 09:02 
有没有什么对策呢,怎么办?
这似乎是顶层设计者和经济学家的分内之事,我吃素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