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456 10
2009-06-29
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并不等于说他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设计师。那么,到底谁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设计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9 22:08:45
我知道你想说是谁
呵呵
这个问题很是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06:45:25
我们看到80年代所提出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92年后的市场经济定位,无疑是从80年代所获得的成就(如强调经济效益和“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中产生的。还有,80年代就已经形成要注重质量而不要单纯追求数量的“科学发展”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07:42:39
摸着石头过河是主要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方式。就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经济策略来看,还达不到设计水平,只能是用稳健的策略去应对经济的未掌控领域。从金融的保守策略,就可见一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08:59:29
赞同 楼上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 07:44:50
龙之珠 发表于 2009-6-30 07:42
摸着石头过河是主要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方式。就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经济策略来看,还达不到设计水平,只能是用稳健的策略去应对经济的未掌控领域。从金融的保守策略,就可见一斑。
从某种意义来说,“摸着石头过河”也说明邓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不太了解,至少比别人了解得较少。比如80年代就在领导层之间存在经济发展数量与质量之争。结果,尽管数量发展型直至现在仍占主导(GDP崇拜)。但当时就提出质量重于数量的人,确实是不简单的人,是对经济运行规律有深刻认识的人。现在,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意义在于试图提高增长质量,这也是在20年后领导层重新认识了80年代曾经有人提出过的重要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