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早就看出了国民的劣根性,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即使这样,还有很多学中文的居然以贬低鲁迅为权威、时尚、国际化---
中华民族中固有的媚俗一直延续着,在沿海某些大城市尤其突出。这些人视钱为父母,不在乎种族、民族、国家,而且这些人还冠冕堂皇地说自己是国际主义者。
这些人忽视了,如果没有根,在别人的眼里不过是低等动物而已。这也是出了国才开始有点爱国的原因。
但中国人又健忘、缺乏气节,令可低声下气的活着,也不愿挺起胸膛承当一点责任。有点气节的都是少数古人,在教科书中才找得到。
中国的家庭教育是媚俗型的,教自己的孩子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如何利用他人,如何回避责任,唯独缺乏国家、民族和独立的精神教育。
即使最开放的美国人在家庭教育时,也首先教会孩子们做好一个美国人。
偶一直认为,在民族气节方面,韩国人绝对值得我们尊敬和崇尚。
同样为汉奸概率高的国家,中国比不上法国,法国人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中国人没有,中国人看到谁口袋中钱多,就想成为谁,很多人甚至总想着认一个有钱的日本人做父母,南方某个大城市的很多人就是如此想法。
这些人欺软怕硬,不如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