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940 9
2009-06-30
当前中央4万亿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确实有助于投资的快速恢复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经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努力,有了显著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工代赈,促进就业的作用。同时,央行不断放宽信贷规模,导致大量流动性冲向市场,一季度信贷规模经历了快速增长,共投放了4.58万亿,完成了全年计划指标的90%。流动性的充裕又进一步形成了市场新鲜血液的注入,就如同一个患病的人,打了一针强心针一样,快速的恢复了。
      但是,透过天量信贷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4.58万亿的规模中,政府投资拉动的信贷投放大概为2.4万亿,而另外的2.18万亿又流向了哪里?一边是央行大规模的注入流动性,可另一边是大量中小企业嗷嗷待哺,为什么?说明中小企业并没有感受到流动性充裕所带来的好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投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助于投资的提高,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因为准入门槛和技术、资金的限制,例如铁路、公路和桥梁的建设等,更多的投资资金是流向了大中型企业,而流向小企业的又有多少?中国中小银行缺少,而仅有几家大型或者超大型的银行为整个社会提供信贷,但不说银行数量上很难满足全社会企业的需要,单就现在超大型银行的放贷倾向就很难满足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望。所以看似从中央到地方几十万亿的投资和央行万亿每月的信贷为社会带来了充足的血液,但这些血液在形同强行针一样打过之后,还可以维持多久?
       目前,大量的信贷已流向了股市和楼市,房价疯狂的上涨,使得消费者在迷茫之余不得不咬紧牙关,将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消费支出都省下来,拿来买一套房子,请问这样的暂时性拉动投资而损害今后消费的做法是否值得采用?特别是当前消费者对未来房价的预期肯定都是涨的,所以即使当前有钱了也不敢拿出来消费,而只有节衣缩食的为未来储蓄着,所以这种以眼前房价上涨而带动的投资也损害了当前的消费。
       所以,当前看似国家的各种调控政策在很快的时间内起到了作用,但未来的走势能不能持续,这种仅靠国家财政和发放货币而单边带动的经济发展能够真的带动经济健康稳定的前进呢?
       因此,我认为当前的经济走势很可能在强势的拉动走出一个“V”字后,又会因为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没有彻底改善而再次下滑,当然再次的下滑谷底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大,但仍然会走出一个“W”型的走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30 12:23:06
自己写的文章很好
但是基本上都是别人的观点
作者本人最后提出的“W”走势
希望能够详细阐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20:37:50
经济一直是“w”型的只是幅度大小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20:43:05
同意楼上意见,经济一直波动的,是没有直线的,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没有这么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22:39:48
LZ所提的中国经济为"W"型我是先赞同的,但应该为小W。因从货币政策来说,为使经济能快速复苏采用的扩张货币政策,只能暂时使用决不能长期使用。待经济复苏到适当时候则必需转为采用紧缩货币政策,不然就会出现为解决“通缩”而引起“通涨”。
但LZ所提的信贷问题有点以偏概全了,这些政府支出所搞的基础建设,第一是为以后经济发展打基础,第二是为拉动相关产业(如钢铁、建材、增加就业等),这点不用我多说懂凯恩斯主义都知道。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确实亟待解决,但决不是现在以这种方式能解决的。更何况在现处于经济危机时期,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太弱,如果盲目放贷给这些中小企业,很可能会增加银行的坏帐。
关于消费问题前面我发过贴讨论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 00:04:41
经济变动的趋势预测往往是徒劳的,因为就算形态正确也无法确定拐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