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229 29
2016-09-24
2016年9月19日,新华社电,北京市向社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该意见,北京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至此,全国陆续已有30个省份出台文件取消农业户口,除了西藏,其他省都取消了农业户口。

重大历史时刻来临。2016年,中国基本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取消农业户口,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说明基于城乡差别的饥荒时代基本告一段落。

目前仍然存在的农业户口分为两类:一是城市郊区、发达地区的农民为了土地溢价,刻意保留农民身份,二是实在贫困的人,如甘肃杨改兰那样的家庭,进城可能无法生存,需要土地提供最后的保障。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已经失去了意义。

有学者认为应为这一历史时刻鼓掌,身份枷锁必须破除,否则一个身份奴隶社会不可能成为市场化的现代国家,这是只看到其积极面。

过于强调取消农民身份以及其土地使用继承权,而忽略了农民转居民之后的福利享有权,现阶段实施这一政策,即有急切解放原先被束缚在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让原农民工与原城市居民看齐,享有自由流动性,发挥劳动力使用价值优势,使人才按市场化自组织优化配置,使人尽其才。

另一方面, 鉴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扩容,土地资源贫乏,而农民工大部青壮年人由于在城里务工收入相对高于在家务农,因此,不再从事以世代务农为业的工作,至使农民工拥有的土地有田没人耕,荒废在那里,而相对肥夭点的耕地或被其他亲朋或租给他人承包,由于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植方式使原先农业生产发生了产业化。最后,代表城市化进展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建设和扩容、以公路铁路建设为代表运输物流行业,迫切需要更多更大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因此,逐步收回好像成为十足的理由,因为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但是难道因为这国家发展就不要重视农民工苦熬了这么多年终于要盼来甜头时,ZF说一声给你取消农民身消就把土地收走?这多少也应尽量按价值规律办事,让农民拥有的土地可以按市场形式进行交易买卖或转让给其他能把土地资源发挥更大使用价值的人或组织机构使用,使物尽其用。

而不是强制性一刀切,所以,户籍与土地改革进程是否顺利必须逐进推进解决好安置原农民户籍人口的就业和其后代教育等,但现在许多城市的积分制学位申请却以贫民补贴富民的马太效应形式体现,使有房、高学历、有资产的富者越富,所以,落实好其社会福利的享用公平,避免使这些后入城者输在起跑线上也值得考虑。“弱者道之用”,可见,牵一发而动全局,这不仅是单单一个身份的改变那么简单,而还是有关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进入上升轨道,切不可过急而把好事变坏事,避免重走欧洲历史上出现“圈地运动"现象产生的副作用,我认为大家所希望得到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短期某些利益集团阶层或要让利,使农民感觉处于同一起跑线,但以后,各显神通发挥各自劳动生产优势,飞多高这是他们后天努力的结果,谁也无怨无悔!
总之,一句话:体现生产关系的社会制度改革固然要与整体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相适应,但也要顾及个人或某群体部分劳动生产力在生产关系改进中优势发展效率和公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9-24 19:11: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4 19:36:40
龚民 发表于 2016-9-24 19:11
国家回收进城农民土地没有这回事。进城农民土地原属集体土地由农民自承包经营,进城放弃承包到年限也是集体 ...
我意思是低价或不等价强征收回使用和继承权不可取,要生民怨,当然,不用代价免费回更不足取,会引起社会不稳定。主张按价值规律办事让市场自由交易、转让立法,而避免让地方政商勾结一方为政绩另一方为土地资源价格暴利用暴力强征、强拆迁方式,改革应以政商民三方三赢的帕累托改进方式进行,这才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方向,也是儒学提倡的仁政!共产不仅是为了产,而是为了分享(合理分配、交换和消费)社会福利为目的,这样才能走出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的和谐道路,让国家社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5 06:00: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5 16:18:18
龚民 发表于 2016-9-25 06:00
土地所有权属国家和集体,农民只有承包权,无土地所有权,承包期征用、征用单位给集体和承包地农户 ...
龚民兄,你说这些只是以前的生产关系体现的分配制度,又想表达什么呢?当下社会生产力急需进一步提升发展,从这方面而言旧的制度己不能适应,己成了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束缚因此急需改革,中央的政策当然也应随之应变,以各种社会经济物质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空间资源,原有的制度下土地资源己到穷极,其的分配方式己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所谓矛盾对立中推进,“反者道之动,动者道之用”这是我所认为的千古不变的“道”路,其实也正是所谓的“价值规律”之运行轨道,我正文不否定变(动),但能成为“道之用者”的变“动”,即变法或制度改革,有弱动与暴动之分,老子是提倡“弱动”,认为“弱者道之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故他认为高明的国家执政者的施政,百姓认为应该如此,不被人民所察,这是变中求稳,不会起大涨落,社会安定之态,经济运行无硬着落之势,社会政施计划调控均稳平衡是当下吾所求唉!我不想看到一个危机四伏,民不聊生的环境,被逼以“道之用者以强”推动历史前进,生活之当下和平安定,安居乐业,尔等不求之呼?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25 21:38:34
当然,如“邦无道”,我也不否定老马的“强动”,社会系统运行发展过程之中,成员之间因缘(价值:利和害)而聚与散,能双赢多赢帕累托改进的则产生交换、协作、合作,反之,则不交、分裂、对抗,正如《马克思思格斯全集》所说:“哪里有压迫和剥削,哪里就有反抗”,人类社会的制度发展史就是一个矛盾对立统一的发展史,有道者无为即不违背社会规律,柔弱平衡推进,看慢实快,沿着各方交角之力场之重(中)心在正和博奕之推动力之中顺轨道前进,以柔济刚,以弱制强,后发而先至,合乎人之仁义,合乎天之道德,人天合一,和谐之道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