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政府官员认为自己比企业家高明,能够代替企业家对他们自己的生意进行计划?
2、反对国家的产业计划,并不代表反对计划,而恰恰是支持企业家自己计划。
3、利润就是企业的红绿灯。有利则行,无利则停。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具有逻辑之美的制度。
前言
最近张维迎和林毅夫争得很起劲,但大多数的人搞不清他们在争什么。有人说,他们一个谈实际,一个谈理论。有的人说,他们一个谈中国特色,一个谈西方思想。这些说法全都是外行在看热闹。
林毅夫说的国家指导产业政策,这其实并不实际。张维迎说的让国家放弃产业政策,这其实也不是空想。相反,林毅夫让政府官员指导企业家怎么做生意,才是在空想。而张维迎说的让企业家做企业家该做的事情,才是实际。
国家主导产业政策,既不是中国特色,也不是西方特色。这件事情中国和西方历史上早已有之,并不需要谁来教给谁。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也不是西方的思想,反而是中国古代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就已经说得很清楚。
因为传媒界知识水平的低下,普通的群众根本看不懂张林二人在说什么。甚至互联网上大多数人仍然持有“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是资本主义制度”这样幼稚而错误的观念。以为西方经济不行了,就是“资本主义”不行了,就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优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真是一团乱麻。我在这里简单讲一下:中国只是名义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经济领域,实行的是比西方更加自由(但这些年越来越不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西方也就是名义上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西方的社会主义比中国还要严重。
请大家记住: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来源于西方,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不仅目前的西方国家的制度比中国更偏向社会主义,而且在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社会主义是个好词,而资本主义才是个坏词。甚至民主党美国总统候选人之一的桑德斯,公开声称自己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我坚信,大多数人都会明白:社会主义和民主,两者之间没有什么是不兼容的。”——伯尼·桑德斯
所以大概搞明白了么?不要再把中国称为社会主义,西方称为资本主义了。
好。以上是前言。下面讲正题。
产业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产业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很简单。国家搞产业政策,计划让哪个行业发展,计划不让哪个行业发展,这就是计划经济。废除国家的产业政策,就是让市场自己来决定哪个行业发展,那个行业不发展,就是市场经济。就这么简单。
谁的计划?
有人问了: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划。怎么能没有计划呢?
这是一个低级的逻辑错误。反对国家的产业计划,并不代表反对计划,而恰恰是支持企业家自己计划。
所以“产业计划”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如果国家没有依靠金钱和暴力对产业进行干预,那么国家的计划就是一张废纸。谁会理你?你计划你的,我做我的,与你何干?所以国家的“产业计划”实际上是产业干预,而不仅仅是计划。
那么明明是赤裸裸的产业干预,为啥要美其名曰“产业计划”呢?因为干预这个词太不好听了,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计划”则比较顺耳。谁不需要计划呢?这样,就用一个中性词汇抹杀了国家侵犯私有财产的本质。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大家可以举一反三。
例如,每个家庭要不要生小孩,生几个小孩,什么时候生小孩,相信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计划。那么国家愣是要插手进来,一会儿只许你生一个,一会儿又让你生两个,多怀了就要拉去强行堕胎,找不到孕妇就扒房牵牛交罚款。这些丧尽天良,畜生不如的人,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你猜叫什么?
计划生育。对,我是来“计划”的。难道你们家生小孩不需要计划么?没有计划怎么行啊!
这样,干预、侵犯的行为,就以“计划”的名义被小心地遮掩了。所以下一次你见到有人大谈什么“计划”、“规划”,你必须问他:谁来计划?为什么由这个人计划?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政府官员的计划还是企业家的计划?
产业计划有两种。政府官员的计划,或者是企业家的计划。我们的争论核心不在于要不要计划,而在于为什么政府官员自我感觉良好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至于他们认为自己比企业家高明,能够代替企业家对他们自己的生意进行计划?
因为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更懂行业趋势,更懂技术进步,更懂经营企业?
并不见得。这个世界术业有专攻。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本身向社会提供了别人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别人给他金钱的回报,他才能一步一步做大成企业家的。
而政府官员的升迁之路,你懂的,不细说。
那么政府里就没有能干的人了么?当然有的。我们就假设这个政府官员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每天为国计民生操碎了心,好吗?但是他经营过一天企业吗?没有。那么我必须提出一个问题:
政府官员何德何能,要认为自己比企业家更懂经营企业?
有人说了,你说政府官员不懂经营企业,可能确实是这样的。可是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里有很多专家,他们可以给政府官员充当智囊,使得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呀!
说这个话的人根本不懂管理,不懂决策。世界上永远不缺少“正确”的意见,缺少的是为你的意见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里确实有很多专家,他们也确实很懂行业趋势和技术,但是重要的是,买单的人是谁?谁来获得你决策正确的收益?谁来承担你决策错误的风险?
如果一个人做出了重大的决策,却无法获得决策所产生的利益,也无法支付决策所带来的损失,那这个决策是靠得住的吗?问号。
进一步问:如果一个人做出了重大的决策,这个决策会给某些人带来巨大的利益,给某些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带给他自己的利益却很有限。那么这些人有没有动力来向他行贿,或支付各种各样的好处,想要影响决策?当然有了!
这就是所谓专家。不要以为政府请来的专家都是不食人间烟火,一心为百姓谋福利的好人。这么些年,人民大众也知道了,专家是不可信的,因为很多表面上是专家制定的政策,实际上是专家们根据政府官员的意思制定的。
所以不要相信什么专家。而且就算他们很清廉,他们的决策也是靠不住的。因为他们报销了经费,就去逍遥快活了。民间的死活他们是不管的。
一个人在庙堂上写了一行字,10万人就有可能一年到头的辛苦都白费了。一群专家在某一天出台了一个文件,100万人的饭碗就可能搞砸了。懂得中国产业现实的人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的制造业现在一蹶不振?好了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好好的制造业全球第一大国就被这样毁了。
有人说了,企业家也许比政府官员更懂经营企业。但是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斗胆问一句。啥叫社会的需要?社会是谁?他会吃饭,穿衣服,打出租车吗?他有什么需要?社会不是一个人。所谓社会的需要,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的真实的人的需要。那么一个一个的真实的人,他们需要什么,政府官员何德何能,要比企业家更加清楚?
为什么说企业家比政府官员更加懂得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涉及到我们奥地利学派的核心问题:经济计算问题了。
为什么需要计算?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要。那么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者提出了“按需分配”。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前面说了,资源是有限的。按需分配,一下子资源就抢光耗尽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情况下,你的东西,既是你的东西,又不是你的东西。所以你永远都不太清楚这件东西在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不是你的。那么你还会去投资吗?不会的。投资需要时间,而过一段时间这个东西就不一定是你的了。所以你会把它立刻吃光耗尽。因为如果不耗尽,就有可能被别人拿走了。因为没有了投资,只有消费,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总是越来越穷。
所以人为了能过上更富裕的生活,首先就是要规定:这个东西是你的,那个东西是我的,我们平等交换,互通有无,但是我不给你,你不能抢。这就是我们自由意志主义说的私有财产和自由市场。就这么简单。
那么为什么要计算?因为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两三个人,我知道你要什么,你知道我有什么,大家见面一聊,交易就完成了。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两三个人。全球几十亿人,一个城市几百万,上千万人,谁需要什么,你作为一个个人根本无法知道的。那么以什么来做为信号,来传递“A有五斤面,想换一只鸡”的这个信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