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发展科学发展之我见
今日拜读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李经谋先生为《2009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所做的序《春天的机遇》,深深为李先生对中国粮食科学发展的远见卓识所折服。对于李先生点到为止的地方,本人在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李先生认为,粮食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妥善处理粮食长期不足与阶段性供过于求、粮食总量平衡与结构失衡、粮食周转储备与战略储备等问题。本人认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途径有二:第一,发挥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用于指导粮食的种植、收购、储藏、加工和销售;第二,对农民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的差额部分实行现金补贴。原因如下。第一,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确保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现有的粮食批发市场作为中流砥柱,应该承担熨平粮价、平衡产销时空之间矛盾的调控重担,具体的手段就是按照市场价格对粮食实行吞吐。第二,对于农民收益低于市场平均利润率的部分,通过种植、产前和产后的三次现金补贴。通过现金补贴,避免对作为百价之基的粮价的扭曲,避免国内粮价与国际市场倒挂造成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构成潜在威胁。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同义语。尽管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是缺乏市场的经济运行却是万万不能的。这一点早以被历史所证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春天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