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49 1
2016-10-04

随着房价在全国范围内再度启动“涨涨涨”模式,一些热点城市也陆续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包括南京出台“限购令”、杭州重启“限购令”、北京提出二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五成等。各地政府为了平抑虚火旺盛的楼市,似乎也尽了“守夜人”的职责。

问题是,这些调控措施真的能够阻止房价上涨吗?

如果你认为“可以”,那你就有可能掉入“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的局面里了。楼市调控并非是昨天或者前天才出来的新鲜玩意,而是早在十余年前就已经有了。楼市调控折腾了这么多年,“边调边涨”、“一调就涨”、“越调越涨”的例子还见得少么?

目前的政府调控无法真正奏效,主要的原因如下:

第一,实体经济不景气决定了央行只能采取货币宽松政策。“钱多了”是房价高烧不退的根源,紧缩货币政策可谓“釜底抽薪”。然而,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紧缩政策的打击面实在是太大。因此,央行面临的不是要不要紧缩的问题,而是宽多宽少的问题,所以指望央行通过紧缩货币来解决房价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第二,财政收入的路径依赖决定了地方政府不可能真心要解决房子的问题。地方政府的开支也存在“棘轮效应”,上去容易下来难,而开支的前提就是要有收入。在当前地方财政收入高度依赖房地产的背景下,要是政府如你所愿通过调控把房价降了下来,那谁来填补这个财政的窟窿呢?还有,假如楼市崩盘了,过剩的产能怎么办?烂尾的房子怎么办?增长的指标怎么办?所以,历次调控的主题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而不是“抑制房价的上涨”。可见,在解决房事这个问题上,地方政府不是不可为之,而是不愿为之。

第三,市场预期在短期内还不大可能会发生逆转。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推动下,市场普遍认同房价上涨的态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强烈的上涨预期使得调控失效成为大概率事件。从实践的经验来看,当房价上涨预期强烈时,政府调控非但不会给市场降温,反而会成为房价上涨的助推器,导致出现“一听说调控要来先涨价三十万”等现象。

从目标指向来看,当前的政府调控只是提高了房地产的交易成本,而不涉及房地产的持有成本。前者因为容易转嫁给购房者而导致房价启动新一轮上涨,后者因为难以转嫁而会降低持有房产的预期收益。超额收益少了,市场预期变了,房价的拐点才会真的到来。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虾说蟹论”,欢迎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0-5 09:38:26
ZF可以做到,但是ZF不会做,房价一崩,经济完蛋。明知是毒酒,也要饮鸩止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