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口拥挤的香港有自己独特的问题——香港的集装箱不得不堆叠成7层高——但在全球贸易普遍放缓之际,香港也受到港口吞吐能力和航运能力过剩问题的影响。
韩国航运集团韩进海运(Hanjin)的破产让外界将注意力聚焦于航运行业的困境。
但中国内地的港口也受到全球性放缓的严重影响。中国拥有全球10个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中的7个。
随着航运公司纷纷整合以缓解行业低迷的影响,分析师担心,航运公司议价能力增强将加剧港口运营商的困境。
“航运业的集中度正在提高,各个联盟将它们的网络合理化,将导致入港请求减少和停靠频率降低,”政府间智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旗下的国际运输论坛(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的港口专家奥拉夫•默克(Olaf Merk)表示,“对于港口而言,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因为如果你没有加入一个或更多联盟,你可能会成为大输家。”
与其他政府支持的重工业一样,中国港口也存在严重的吞吐能力过剩问题。
2013年,中国港口的多余吞吐能力相当于5000万个20英尺集装箱,超过日本、俄罗斯、韩国和台湾港口吞吐量的总和。根据国际运输论坛的数据,到2030年,中国港口的多余吞吐能力将翻一番,因为地方政府正在竞相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的港口设施。
同时,由于经济环境疲弱以及中国向高端制造业的结构性转型,来自这个全球最大出口国的出货量预计仍将面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