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88 1
2009-11-12
气候协定有助全球贸易 作者:经合组织秘书长 葛利亚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2009-11-12
几周之后,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变暖达成一项国际协定的努力就将进入关键时刻。今年12月,世界各国将在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就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商讨出一项新的协定,但各国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发达国家担心,其工业竞争力会因发展中国家在减排方面的软弱承诺而遭到削弱。这为本次会议取得进展的希望蒙上了阴影。这些担心已促使法国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士呼吁,对来自那些未制定严格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国家的进口商品征税。
针对进口商品征收边境税的呼吁,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令人们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各国都需要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采取行动。发达国家承认,它们有责任带头对抗气候变化。但它们呼吁征收进口关税的做法,正激怒那些急于改善本国公民生活条件的发展中国家。
那些已采取行动或正在考虑展开雄心勃勃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ZF,则在国内面临激烈的反对。这些反对基于两大担心。发达经济体是排放密集型产品的主要生产国,这些国家的企业担心,如果本国工业面临比新兴市场国家更为严格的碳排放限制,那么它们将会丧失竞争力。与此同时,政治家们担心,本国的减排努力或许会因其它地区的增排(即所谓的“碳泄漏”)而受到破坏。
迫切需要向本国公民提供能源、清洁用水和卫生服务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会对征收边境税的提议心存戒备。在中国和77国集团(G77)的支持下,印度已发出呼吁: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形成的任何协定,都要禁止以气候问题为基础、设置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限制和关税。
这种对峙局面隐藏着一个危险:围绕边境税的争论可能会使协定的商谈变得更加艰难。我们毫无必要为此分神,因为相关国家对碳泄漏和丧失竞争力之潜在影响的担心过于夸张。
实际上,如果各国就采取行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协议,那么碳泄漏量可能不会很大,而且随着更多国家加入协议,碳泄漏量还可能会迅速下降。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分析,即使欧盟(EU)单独采取行动,到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一半(与2005年的水平相比),全球其它地区排放量的增长也只会抵消掉欧盟减排量的12%。如果所有工业化国家都采取行动减排,那么这个“碳泄漏率”将下降到仅2%。
虽然气候政策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成本的增幅不会大到足以让企业将生产迁至其它地区。当企业判断应在何处设立生产设施时,它们会考虑许多其它因素,例如可用劳动力的技能和规模、是否邻近原材料供应地和最终需求地,以及做生意的便利程度。
边境税几乎不能保护竞争力,而且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贸易限制措施会令实施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福利遭受损失,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变得更加艰难。此外,边境税难以施行,因为目前没有任何协议来解释,应如何计算某一特定制成品中包含的排放量。另外,边境税可能会引发贸易摩擦,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显然,最佳解决办法是,扩大气候协定的参与者,把尽可能多的国家和部门纳入其中,从而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随着更多的国家和工业部门就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竞争力或碳泄漏方面可能出现的任何小的影响,都将迅速减弱。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征收边境税,而是鼓励主要排放国家和经济部门采取行动,通过向它们提供资金和其它方面的支持,帮助它们转型到低碳发展道路上来。这是消除一些国家对于竞争力和碳泄漏影响的担忧的最有效方式,同时,它也令自由贸易之门得以继续敞开。
本文作者是经合组织秘书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2 18:00:15
政府喉舌 孰是孰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