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akepasadena (pasadena),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THU湖北周市长事件的看法十七点 ZZ
发信站: 新一塌糊涂 (Sat Jul 4 05:45:57 2009), 本站(NewYTHT.Net XinHuTu.Net)
THU湖北周市长事件的看法十七点modified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3 13:50:24 2009, 美东)
现在国内热点事件频发,感慨亦多,以THU湖北周市长事件为例,冷眼观察之,有以下
看法十七点:
1,从一开始都在质疑周市长什么背景时,当时就肯定,周市长很可能没什么背景,其
实这年头要是抓住机会,不是非得什么背景,尤其是在襄樊官员大面积腐败落马急缺人
的背景下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周市长肯定踏实能干,加班很多,在当地那些土八路官
僚里肯定是鹤立鸡群了,当然肯定和襄樊市里某一到两位关键领导关系好,会做人,运
气好,机遇好,送过较重礼。某朋友04年国内TOP5高校文科博士毕业,直接任某省副县
长,副处级,和周市长同一年的副处起点,但现在仍是副县长,只是排名靠前一些。
2,虽然可以理解周市长为他所有行为如打伞、香烟等辩护,但其致命问题是论文抄袭
,事后发帖不承认,如此心不虚、脸皮厚,完全是官场老油条之做派。重庆文科状元涉
嫌民族身份造假而PKU/HKU皆拒录,估计THU这次很难敷衍包庇。就国内真实情况而言,
包括THU很多高校有硕士发文两篇的硬指标有些不合理、不合乎实际,文科硕士多读书
、多思考、多写读书报告、多上讨论课、多参与社会调查的方向更实际,不能像本科那
样拿着一本教材老师满堂灌,学生混,剪刀浆糊造论文。周市长连THU都用拼音QHU实在
对不住THU这块大牌子,很多THUer的gmail信箱 ID都有THU字样啊,估计是硕士期间就
到地方去挂职锻炼了,THU校园的东南西北恐怕还没搞清楚。全国硕士英语统一考试还
是很难的,但周市长英语水平实在太烂,居然混到硕士毕业,大大地砸了堂堂的THU牌
子。
3,THU大办房地产研究所之类的东东是严重自损THU牌子。周市长的房地产专业—国内
两大垃圾专业之一。另一个乃所谓的管理学。官员在职硕士博士大多是管理学专业。这
些人混到文凭后连硕士博士论文的基本格式都不知道。某省前团省委书记, 1970年生
,1987年参加工作,亦从自考一路在职到管理学博士,看吧,美其名日“博士”,还是
管理学,加上又年轻,资历丰富,很可能N年内官至副省级。诸如此类,恐怕这真让那
些在米国夜以继日苦读N多年的博士生、尤其是时间更长更苦的文科博士生感觉到自己
是loser大大的啊。
4,从各信息和事后周市长的反应等综合看,周市长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至少那位副
县长还和笔者切磋过罗尔斯教授的正义论),谈不上什么专业学术水平,而且对官场那
一套早已轻车熟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早早在官场混,天天坐在主席台,念别人写好的
发言稿,N年后提拔,组织部门美其名日是在基层、在一线干上来的,能“驾驭复杂局
面”,都是P话,其实,不过擅长当官应酬,搞些面上的花架子活动,思维、意识和行
为完全地、过早地官场化了,成了“纯政治动物”。笔者若是组织部门领导,肯定不会
任用30岁前就混入官场、习惯于坐主席台、习惯于“基层调研”指指点点的年轻的“老
”官僚。如果周市长没这次“暴得大名”,N年后厅局级,外加在职博士文凭(很可能
还是THU公共管理学院的管理学专业)是必然的。
5,很可能,周市长最后悔的一件事是当初考大学时把年纪改小了。国内农村很多学生
复读很普遍、趁考上大学之际改年龄很普遍。周市长很可能是复读生,否则他在那个县
(河南禹州市)三中(应该是很普通的非重点中学)毕业很难应届考上同济,就算是应
届17岁在河南农村考上大学的也不多。复读的时候遇到他的妻子,成了同班,她不是同
学的妹妹。他是老大,有一弟一妹,他父母五十多岁,超生不说,哪怕是现在,农村也
是结婚早,生孩子早。他26岁男结婚也早。总之,他生于1980年非常之可疑,真实的是
生于七几年。此外,周市长还痛恨的是,宜城是县级市,如果直接叫宜城县,“周县长
”的反响与质疑恐怕没这么大。宜城是市,深圳也是市,北京、上海还是市。为什么不
实事求是叫做“县”呢?那样的话,关注度可能会小多了。湖北省的地级市和诸多县级
市都是市,太混乱。
6,很多地方破格引进人才,虽然这类动作并不是法治的,但洞悉国内官场现状而言具
有积极意义。如今“选”个县长、县委书记,哪个不是花很多钱打通关节,有的甚至搞
关系到中央了。应该说,湖北襄樊市委领导和组织部提拔年轻的周市长,真的是有魄力
,难能可贵,也挺委屈的,本以为办了件好事,这本来也是官场多元化的一条途径。但
如果周市长是Ph.D.毕业现在当市长的话,当然年龄肯定三十好几了,质疑声不会那么
大,是比较正常的情况。某省就有三十多岁的Ph.D.毕业副县长、现任县委书记。湖北
乃高教强省,武汉的各路博士一把一把的,非得弄个THU小硕,且自身不过硬,惹得质
疑声浪阵阵。此外,国内普遍以为post-doc.是比 Ph.D.高一格的学位。
7,不要拿国外的年轻市长、党历史上的年轻领导、历史上的才子来相比,完全没任何
可比性。国内官场年轻就卡住了好位置意味着“驶入快车道,进入领导视线”,未来提
拔的对象,官途与钱途一片光明,其他同龄人早已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民
众广泛质疑的暗心理(不是阴暗心理)根源。只要他不大贪(估计有远大前途之预期,
可能性不大,但小贪是正常,下属哪怕不求升官也愿逢年过节送礼,更为年轻领导之未
来预期投资,你说这是贪污吗?各地都这个风气和潜规则,官场和地方民众都习以为常
了,各地各单位的一把手除了给上级送礼花钱外,日常衣食住行基本不花一分钱,恐怕
连自己的工资卡和每月多少钱都不知道,连孩子的花费都是报销,所以那些贪官真的太
贪,被抓后悔晚了),一步步升到省部级,甚至更高,这是大部分国内人、包括各级领
导的潜意识和心理暗示,也是这类年轻官员的自我期许。例如,胡春华、周强、陆昊等
,年轻据高位,当初并没什么背景,关键一两步抓住了,但现在举国上下、包括领导的
潜意识里,这些人是领导重点培养(也是各路人马提前“投资”)对象,未来的接班人。
又如李常委,最关键一步是从PKU法律系教师到PKU团委书记,随后的调团中央,与胡班
长同事,不断升迁,他当时恐怕没想到能走到那么远。在米国看国内,年龄决定一切、
开始的起步决定未来很显然是极其荒谬极其困惑的,可现实就是这样。其实国内官场最
要紧的是开始头几步,“入行、入门”后来的不断升迁是合乎逻辑的结果,因为官场是
内循环,注重年轻,丰富资历和学历,假的(在职)亦可,许宗衡的米国硕士学位不用
查就知是一坨粪Shi,还好意思挂出来。某位市领导的HK博士学位亦九成水分。
8,近年来TOP2对在职硕士、尤其是在职博士基本关门了,对卸任或在职高官带博士的
现象基本杜绝,毕竟要顾及自己的面子。某TOP2毕业的高官想在其母校带博士,但被婉
拒,随后在其他高校带,与其母校搞得有点不愉快。于是,官员在职混博士、高官带博
士都跑到其他高校了,如北京的RUC、政法大学、民族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
等,以及各地重点高校。某非TOP2的某40岁左右教师,米国某著名高校进修一年回去就
可以带博士了,在米国期间,东部某县长多次联系要读其在职博士。以文科为例,国内
高校教师38岁以上群体很多是其硕士留校任教,一边工作一边在职读博士,什么也没耽
误,如今都教授博导了,外加行政职务,但学术水平高的不多。这几天PKU新闻学院研
究生事件,此导师人品、师德烂不说,肯定学术烂,PKU一味包庇教师,真没良心没人
性,学生想不开,太可惜了!文科方面,TOP2师资声誉其实是由大约30%的教师撑起来
的,不少是诸如这位PKU叫兽打着TOP2教授名号的混混骗子。随着老的退新的进(米国
等海龟进去的增多),TOP2师资普遍水平逐步上升,学术越来越规范,但文科成长周期
慢多了。
9,这些年TOP2, RUC等高校搞学校和地方合作,尤其以THU力度最大,派博士生、博士
后、双肩挑人员到地方挂职,据说THU领导对着中国地图,向全国撒网布点派兵,这也
是周市长事件的根源之一。例如,最近几天,THU和广东省及肇庆市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关键是三点内容,一是THU提供技术,二是THU短期培训党政官员,三是THU派人到政
府挂职,通常挂职一年后互相满意就正式调动。THU几乎在全国各地龙头老大,呼风唤
雨(但SH基本不买TOP2的帐),国内到处、包括媒体大多言必清华北大,而不是北大清
华,一来有工科实用技术,地方建设确实需要,二来就是THU巨大声望,声望核心就是
几位常委领衔的大批高官给国人强烈的心理暗示,而主要不是学术牛人带来的;PKU这
几年也不甘落后,如这段时间正在和湖南省谈合作,这恐怕也与新任校长凤凰男来自湖
南有关; RUC虽然在官场人多,因为基本没有理工科,合作就有先天性劣势。其实国内
博士大多是三年制,第一年拿学分,第二年挂职,怎么可能论文不抄、不敷衍呢? THU
为缩短博士培养时间,搞直博生,让学生提前一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双肩挑(团委
、学工部及院系党委副书记等),再利用学校和地方合作,到地方挂职至少副处。PKU博
士培养现在好像是四年制,其制度ms越来越向米国靠拢。
10,什么是拍马P的最高境界?什么是“政治正确”的最高境界?有个叫武书连的搞高
校排名THU不加思索地年年高居第一就是,这也深刻把握住了中国社会与文化与国情之
实质,那就是官本位。现在国家大方向是人文社科人才当官治国,THU工科见长,出国
者甚多,于是深感官场后劲不足,便未雨绸缪,这些年大力发展文科,文科发展的、宣
传的非常厉害。引导毕业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其意都在此,
说白了,THU就是反复向学生输灌:去党政机关,去事业单位,去大国企,去基层,最
后必将当官,当大官,未来的习常委、胡春华省长(虽是PKUer,但THU辅导员总是这样
鼓励学生们)将在你们中产生。最近的三件事就细微地反映了THU心态和特色,今年是
五四90周年,THU团委和中央直属机关团委搞联欢,中部某省农村村支书(08之前从THU
硕士毕业)特赶到北京参加这样联欢活动(理应THU在校生参加),什么意思呢?THU会
为自己的官场毕业生尽可能创造一切机会,一切以当官升官、不错过任何机会为中心。
受到鼓动和激励,近两年THUer到西藏工作的多,中组部特来THU开座谈会送行,其潜意
识、暗含的潜台词,加油吧,胡春华就是实实在在的榜样。。。。周市长全票当选后,
THU 新闻即刻转载,按理说,不过一正处级年轻干部,用得着吗?倘若THU没有全校上
下弥漫的某种导向,至于吗?只是THU尴尬地没料到网络时代惹出一连串质疑来。
来源:.新一塌糊涂
http://newytht.net [FROM: 72.205.0.0]
全文链接:
http://newytht.net/HT/bbsindex?t ... mp;F=M.124665755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