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agao 发表于 2009-7-4 02:43 
同意楼上的!其实,何是个牺牲者,但是他们怎么样?也许他家人给他造假他是明白的,甚至他自己要求这么做;或许他没要求他父母这么做可是他默许了;在如果他这次考的不是状元而是第2或是第3名呢?大家的反应又是如何?
我最不理解的是发这篇文章的这位同学。口口声声说是北大没有这个容人之量,好像说是北大就不自由不民主了!可是同学你是否想过,北大难道就是一个看分颜开的地方?如果北大就因某人某次考出了状元的成绩,而不论他是否诚信,是否是德才兼备,是否人格健全,是否剥夺了真正少数民族学生少了一个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那北大所谓的民主又是何物?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其社会责任何在?培养人才的意义又何在?如何,给无辜者一个交代?高考的一分挡下千军万马,这些,同学你可曾想到?
在者,如果何考出不是状元分,而是只差那个加分才能上北大,那大家又该怎么说?
退一步讲,何有状元之才,为何又要伪造少数民族身份?为什么没人思考这个问题?
前段时间新疆某位官员的女儿,冒用别人身份上大学,四年后才露馅的报道刚尘埃落定,大家就忘了吗?何是人才,他就公平手段的通过考试上北大,北大双手欢迎!
我觉得楼主应该放到社会总体福利和全局公正来看问题,应该为自己的草率言行而感到难过,更应该向北大道歉!因为您的指责太欠考虑了,当然很不妥!
一己之言,并非要针对谁,只是觉得,应该合理和公正的思考一个问题本身!而且,我们也应该考虑这种不愉快的发生到底是怎么了?而不是感情用事的去批评北大!至少我感觉,楼主没有完全理解什么是人才,什么是大学招收和培养人才之道!
Pegagao等同学,请你不要选择性失明!白纸黑字,文章标题说的很清楚是转帖,何来我自己的“草率性言行?”和“感情用事”?
转帖此文,我本不想说什么,现再转帖一文,以反驳这些失明者的观点(同时本人声明:本人仅是引用他人的观点来反驳,不代表本人赞同或反对所引用的观点)
发信人: ygxz (BeiDaRen.Net 北京大学校友来北大人社区吧), 信区: PKU
标 题: 蔡元培为何会帮助陈独秀造假洋文凭?
发信站: 新一塌糊涂 (Mon Jun 29 06:20:06 2009), 转信(NewYTHT.Net XinHuTu.Net)
1917年1月11日,蔡元培正式致(函)教育部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全文后附履历一份:陈独秀,安徽怀宁县人,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这份公函1月11日发出,13日范源廉就签发“教育部令”第3号: “兹派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此令。”
蔡元培急急忙忙办理陈独秀的任职手续,一方面,是北京大学文科的工作急需学长;另一方面,也是有点心虚,怕教育部不同意任命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因为公函中所附的陈独秀“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履历,都是假的,也可以说,是蔡元培为应付教育部的官僚而为陈独秀编造的。
陈独秀根本就不曾毕业于什么日本大学。陈独秀一生五次东渡日本,每次在日本的逗留时间都不长,没有接受过日本全日制普通大学的学历教育,更没有在所谓“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
陈独秀也没有担任过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等职。安徽公学的前身是安徽旅湘公学,1904 年冬,迁回芜湖改名为安徽公学。陈独秀是迁校的积极倡议者和推动者,热心推动安徽旅湘公学迁回芜湖,改办为安徽公学,但陈独秀并没有在校内任职。这一时期,他一方面热衷编辑《安徽俗话报》,另一方面躲在蔡元培租来的房子里,天天跟随杨笃生等人试验炸药,研究暗杀。陈独秀与蔡元培因此相识并结下友谊。安徽高等学校由陈独秀主持创办,但陈独秀只担任过教务长,没有担任过校长。
陈独秀也强调自己没有“学位头衔”,“从来没有在大学教过书”。蔡元培之所以要拿这么一份不确切的履历递交教育部,目的就是要保证陈独秀顺利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蔡元培是抱着整顿北京大学的决心出任校长的,而且立意从文科整顿做起,延聘教员从聘请文科学长开始。文科学长不但必须是“积学与热心的教员”,还必须具有革新的思想,勇于“整顿”的革命的精神。陈独秀当时“是一员闯将,是影响最大,也是最能打开局面的人”。
(摘自《日本新华侨报》 作者: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