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600 10
2009-07-03
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是要诚实。特别用事实来论证自己的理论时,更要尽可能诚实地阐述事实的真相。然而今天上午看北大经济中心出的《经济学季刊》上的两篇文章,我却发现或者林毅夫、或者杨小凯至少在有意片面地或扭曲地阐述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原因如下:
林毅夫在《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2期,p269-300]中指出:“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选择了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P278)以论证“遵循比较优势的战略下的产业政策,企业应该是有自生能力的”。
杨小凯、张永生则在他们的《新贸易理论》[《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1期,p19-44]中指出:“以日本的经验而言,1950年代日本生产汽车的相对成本无法与美国竞争,日本政府认为日本没有出口汽车的外生比较优势,并制订了限制汽车工业的产业政策,…市场拒绝了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使日本创造了出口汽车的内生(又曰后天)比较优势,成了出口汽车的大国。”(p33)以说明“一国可能出口有外生技术比较劣势的产品”。
我们暂且不关注他们理论观点的正确与否,但他们显然是在用日本汽车产业政策这同一事实来证明他们之间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理论观点。林说“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选择了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杨说“1950年代日本…制订了限制汽车工业的产业政策”。他们俩谁说的是真的?两者在时间上确有前后差别,但日本汽车产业政策真的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如此之大的转变吗?进一步,如果确实是发生了这种转变,作为理论的事实依据,他们是不是有理由把这种转变的过程及其内在逻辑交代清楚,否则作为论证理论的事实根据,又怎么能有足够的说服力呢?除了误导的作用。
日本到底是制订了促进还是限制汽车的产业政策我不知道,他们俩个当中谁更诚实我也无从判断…所以,提出来,供大家评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3 22:18:21
林毅夫在北大上课时提到过的。只有部分企业被保护,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受政策保护,也获得了成功。当然这是林老师的说法。具体我也不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 23:13:04
去看看日本经济史,日本在50年代确实制定了限制汽车发展的政策,而在市场的推动下,汽车产业在日本发展起来,而使得日本顺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改变了政策取向。不过林的论证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通产省的作用更多的是顺应,而不是强势推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 23:15:17
去看看日本经济史,日本在50年代确实制定了限制汽车发展的政策,而在市场的推动下,汽车产业在日本发展起来,而使得日本顺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改变了政策取向。通产省的作用更多的是顺应,而不是强势推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3 23:49:59
不可以据此上升到品质评论,有没有资格评论林毅夫和杨小凯?
性格太偏激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4 10:12:30
这都要上纲到去平评价两位大师的人品吗? 呵呵,不必吧。

都对,对外限制,对内促进。
至于为什么发展起来,产业政策起到什么作用,有兴趣看看日本人怎么说类似的的事情吧。这个问题,比较同意日本人说的。比较客观的感觉。
....................
1952年に実施した通産省の外資制限に対し、欧米諸国はいったいどのような対応を取ったのだろうか。まず、欧米自動車メーカーが日本の自動車市場がそれほど伸びるとは思っていなかったことは事実である。アメリカ車はその国土の広さゆえに大型車中心になって、とても日本の当時の道路事情には合わず、比較的小型車が多いヨーロッパの自動車メーカーも、遠い日本への完成車輸出はリスクが大きく、製造ライセンスの供与で満足していた。アメリカビッグスリーも日本への輸出を全然考えなかったわけではないが、その資金力でもっていつでも買収できると思っていた節があり、1960年をすぎる頃から資本自由化の圧力はかけたが、輸出を自前でやるのは販売網の展開に金がかかりすぎると判断したのである。
.....................
さて日本における戦後の自動車産業政策が本格的に始まるのは、“国民車構想”が提唱される1955年以降のことである。
.........................
そんなわけで通産省の政策と欧米メーカーの日本市場軽視が結果的に絡み合って、発展期に入るまでの日本の自動車産業は、外資や外国車の脅威に直接さらされることなく推移してきたのである。完全な保護貿易の壁に守られて、倒産寸前までいったトヨタ、日産など着実に日本メーカーは力を蓄えていった。もし恐い外国車が入ってくれば、たちまちトヨタ、日産といえども消し飛んでしまった時代である。この頃から通産省は“自動車のパパ”とい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

来自  :  http://ryukoku.net/tmmazu/hanaoka-soturon.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