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球能源互联网高端论坛——中国倡议一周年纪念活动上,主席刘振亚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已实现关键领域突破,未来要加快互联电网建设。
据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后实现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到2050年时,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能源互联网趋势报告》指出,国内能源互联网建设要在2025年基本建成,届时,电力市场格局变为“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跨国互联”。
那么,为什么要构建中国及全球能源互联网?原因很简单,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都将面临能源供应危机。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目前,一次性能源仍占据主导地位,而能源需求却在不断增长。按照当下的开采进度,2050年后,石油、天然气的供应恐怕难以为继,这将严重拖累各国经济增长,尤其是经济体量庞大的中国。
另一方面,能源的分布与消费并不匹配,能源集中的地区消费能力不强,消费能力强的地区能源有限。这种不均衡的趋势还在加大,未来能源开发会越来越集中,能源供应链变得更加脆弱。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全球能源供应危机,各国除了加快开发新能源的脚步,还要参与构建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是解决能源持续的有效途径,也可有效促进新能源发展。
新能源始终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不高,原因就在于其自身的动态性决定了难以并网,如风电、光伏等的间歇性、波动性。
能源互联网则可以最大程度地适应新能源的动态性,通过局域自治消纳和广域对等互联,实现动态平衡。所以,能源互联网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
能源互联网还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将清洁能源比率提升至八成以下,与此同时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667亿吨。
不仅如此,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还能拉动本国GDP增长。以我国为例,在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过程中,每年可拉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
综上,我国积极推进能源互联网,并为经济增长和电力产业带来创造发展机遇,未来市场空间将变得更为明朗。
转载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公众号